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要获得yyRR,b过程可通过自交获得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 种子

D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从图中分析可知,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

B、b过程为杂交育种,需要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获得yyRR,B正确;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幼苗,c过程还可作用于萌发的种子,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鼠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群控制,科学家利用基因群组成为aa的A品系小鼠和基因群组成为bb的B品系小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并获得了X品系小鼠.请据此图回答:(注:不考虑MHC基因群内各基因通过染色体交叉互换进行基因重组)

(1)小鼠MHC的遗传______(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2)研究表明,器官移植时受体是否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只取决于两者的MHC是否完全相同.从F2、F3、…至F20中选出ab小鼠的方法是:将杂交后代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选择______

(3)F21中X品系小鼠占的比例是______,获得的X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它与______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

正确答案

解:(1)小鼠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均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所以小鼠MHC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品系小鼠提供a基因,B品系小鼠提供b基因,所以F1的基因群组成为ab.

(2)根据题意,将杂交后代aa的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由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同,不会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而杂交后代为ab的小鼠其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A品系小鼠不同,所以会发生免疫排斥.

(3)F20中基因型为ab 的小鼠自交,根据分离定律,X品系小鼠(bb)所占的比例.获得的X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它与A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

故答案为:

(1)不遵循    ab   

(2)会发生免疫排斥的(小鼠)   

(3)    A

解析

解:(1)小鼠的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均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所以小鼠MHC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品系小鼠提供a基因,B品系小鼠提供b基因,所以F1的基因群组成为ab.

(2)根据题意,将杂交后代aa的小鼠的皮肤移植到A品系小鼠身上,由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同,不会对供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而杂交后代为ab的小鼠其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A品系小鼠不同,所以会发生免疫排斥.

(3)F20中基因型为ab 的小鼠自交,根据分离定律,X品系小鼠(bb)所占的比例.获得的X品系小鼠的遗传物质除了MHC基因群外,其它与A品系小鼠的基本一致.

故答案为:

(1)不遵循    ab   

(2)会发生免疫排斥的(小鼠)   

(3)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植物的杂交育种方案中,难以直接达到研究目的是(  )

A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将不同个体上控制优良性状的不同基因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B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研究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

C用显性雌性个体与隐性雄性个体杂交,研究某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D用测交法研究某个体是否是纯合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不同个体上控制优良性状的不同基因集中于一个个体上,A正确;

B、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

C、显性雌个体与隐性雄个体杂交,无论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都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因而难以研究某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用测交法,研究某显性个体是否纯合,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为杂合体,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破900公斤,其特点除高产外,还有植株高、分蘖力强的.若该水稻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分蘖力强(A)对分蘖力弱(a)为显性.现有高秆分蘖力弱和矮秆分蘖力强的纯合水稻,为培育纯合高秆分蘖力强的水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用的育种原理可以是基因重组,也可以是染色体变异

B高秆分蘖力弱和矮秆分蘖力强的纯合体杂交得F1,再自交,F2中可选出符合要求的水稻

C双亲杂交获得F1(HhAa)后,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中不能选出所需水稻

D用杂交育种方法比用单倍体育种方法所需的年限要长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为培育高秆分蘖力强的水稻,可以用杂交育种,也可以利用单倍体育种,其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利用杂交育种所得F2中选出的符合育种方向的高秆分蘖力强的水稻(H_A_)不纯,所以不能直接选出,只有再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水稻,保留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水稻再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B错误;

C、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都是单倍体,故不能选出,C正确;

D、杂交育种一般需要5~6年时间,单倍体育种只需要2~3年时间,D正确.

答案: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育种方法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荷斯坦牛--杂交育种

B三倍体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

C“黑农五号”大豆--诱变育种

D抗虫棉花--基因工程育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培育中国荷斯坦牛采用的是杂交育种的方法,A正确;

B、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是采用的多倍体育种的方法,B错误;

C、培育“黑农五号”大豆是采用的诱变育种的方法,C正确;

D、培育抗虫棉花采用的是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分离定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

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

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

D、基因分离定律只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3个玉米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若要培育AABBCC的个体至少需要几年时间?______

正确答案

解:第一年:将三个品种中任何两种品种间相互杂交,就能得到含两种隐性基因的杂合体种子;

第二年:把第一年得到的杂交种自交,就可从自交后代中选出AABBCC的种子.

如果要得到植株,还需要再继续播种.

故答案为:2年

解析

解:第一年:将三个品种中任何两种品种间相互杂交,就能得到含两种隐性基因的杂合体种子;

第二年:把第一年得到的杂交种自交,就可从自交后代中选出AABBCC的种子.

如果要得到植株,还需要再继续播种.

故答案为:2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有芒抗病(AARR)和无芒不抗病(aarr)的两种水稻作亲本,培育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供农民使用.

(1)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供农民使用至少需要4年时间,每一年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请完成下表:

(2)第1年对作为母本的水稻应该做______处理.这项工序应该在开花______(选填“前”或“后”)进行.

(3)第______年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它约占群体的比例为______;若用单倍体育种,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约占群体的比例为______

(4)就抗病和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而言,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______

A.R增大       B.r增大       C.R=r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解:(1)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第1年:将有芒抗病与无芒不抗病两种水稻进行杂交,获得F1种子;第2年:让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第3年:让F2种子自交,选出纯系植株;第4年:将选出的无芒抗病纯系植株进行自交,进行扩大培养.

(2)由于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所以第1年对作为母本的水稻应该做人工去雄处理.这项工序应该在开花前进行,以防止其自花传粉.

(3)让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在F2种子中,无芒抗病类型为aaRR和aaRr,占群体的比例为.所以在第3年种植后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若用单倍体育种,则在第2年,将F1的花药(AR、Ar、aR、ar)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因此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约占群体的比例为

(4)由于在自然情况下,不抗病的个体容易死亡,所以让F1自交三代,R基因频率增大.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分别为杂交、自交、获得F2种子、自交

(2)人工去雄  前

(3)3       

(4)A

解析

解:(1)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第1年:将有芒抗病与无芒不抗病两种水稻进行杂交,获得F1种子;第2年:让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第3年:让F2种子自交,选出纯系植株;第4年:将选出的无芒抗病纯系植株进行自交,进行扩大培养.

(2)由于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所以第1年对作为母本的水稻应该做人工去雄处理.这项工序应该在开花前进行,以防止其自花传粉.

(3)让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在F2种子中,无芒抗病类型为aaRR和aaRr,占群体的比例为.所以在第3年种植后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若用单倍体育种,则在第2年,将F1的花药(AR、Ar、aR、ar)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因此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约占群体的比例为

(4)由于在自然情况下,不抗病的个体容易死亡,所以让F1自交三代,R基因频率增大.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分别为杂交、自交、获得F2种子、自交

(2)人工去雄  前

(3)3       

(4)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是普通小麦由三种不同植物通过种间杂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某实验小组利用普通小麦中的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通过三种不同途径培育矮杆抗病小麦品种的实验过程图解.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杂种一和杂种二在自然条件下是否可育?______.①②过程发生的变化是染色体______,杂种二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2)图乙是X组中,F1自交后代F2中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若要确定F2中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是否符合要求,可采用______法.

(3)图乙的______组获得的矮杆抗病纯合植株所占的比例最高.

(4)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上搭载了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中的杂种一来源于一粒小麦与山羊草的杂交,为异源二倍体;而杂种二为异源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异源二倍体和异源三倍体均不能正常繁殖,该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它们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由它们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和异源六倍体才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

(2)乙图中F1表现为高秆抗病,这说明高秆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抗病为显性,易感病为隐性性状,故F1自交后代F2中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aaBB)的占.在实际应用中,若要鉴定一植物是否为纯合体,可采用自交或测交法.

(3)根据图示可知,Y组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4)在太空中较强的辐射、失重的环境能提高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基因突变,也可能会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而引起其变异.

故答:(1)否  数目加倍   3

(2)   自交(或测交)

(3)Y

(4)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解析

解:(1)图示中的杂种一来源于一粒小麦与山羊草的杂交,为异源二倍体;而杂种二为异源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异源二倍体和异源三倍体均不能正常繁殖,该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它们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由它们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和异源六倍体才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

(2)乙图中F1表现为高秆抗病,这说明高秆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抗病为显性,易感病为隐性性状,故F1自交后代F2中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aaBB)的占.在实际应用中,若要鉴定一植物是否为纯合体,可采用自交或测交法.

(3)根据图示可知,Y组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纯合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4)在太空中较强的辐射、失重的环境能提高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基因突变,也可能会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而引起其变异.

故答:(1)否  数目加倍   3

(2)   自交(或测交)

(3)Y

(4)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植株甲是二倍体水稻,利用植株甲获得了植株乙,而后利用植株甲和乙又获得植株丙和丁.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植株乙

B植株丙与植株丁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相同

C植株甲与植株乙正交和反交所得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不同

D获得植株丙和植株丁的过程都属于有性生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幼苗才能获得植株乙,A错误;

B、植株丙是植株甲和植株乙杂交形成的三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而植株丁是植物甲和植株乙的体细胞融合形成的六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含有六个染色体组,B错误;

C、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而受精极核是由两个极核和精子受精形成的,所以植株甲与植株乙正交和反交所得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不同,C正确;

D、植株丙是杂交形成的,属于有性生殖,而植株丁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