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_____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正确答案

优良性状

解析

解: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个个体上,产生不同于亲本的重组性状,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故答案为:优良性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和白菜一甘蓝两者的育种原理相同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基因工程育种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操作

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一甘蓝的育种原理是细胞融合,二者原理不同.A错误.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低温处理幼苗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

C、基因工程育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C错误.

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应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玉米的黄粒(D)对紫粒(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将纯种紫粒抗病植株的花粉授予去雄的纯种黄粒不抗病植株的柱头上,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从而获取黄粒抗病优良品种.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育种方法属于______,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正常情况下,在F2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为______;而在这些个体中,“良种”的比例占______

(3)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从经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该过程中,要进行“选育”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4)某研究小组获得的一组F1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

①以上结果表明某些数据偏离了正常值,对此甲、乙两同学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甲同学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乙同学认为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你的观点是______,因为在Fl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不抗病类型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这种偏差很可能是由于______引起的.

②为证明你的判断是否正确,可以采用的做法是______,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

(2)在F2代中,各种性状的比例为9:3:3:1,其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为9/16.而在这些个体中,“良种”(DDRR)的比例占1/9.

(3)由于基因突变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需要从经X射线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

(4)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①后代的数据偏离了正常值,最大可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Fl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不抗病类型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这种偏差很可能是由于病虫害引起的.②让F1重复自交及测交,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影响,再统计后代的数据.

答案:(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2)9/16    1/9

(3)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不定向的 )

(4)两位同学的判断都不正确,最可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虫害

②F1重复自交及测交(或重复实验)     病虫害的影响

解析

解:(1)由于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

(2)在F2代中,各种性状的比例为9:3:3:1,其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为9/16.而在这些个体中,“良种”(DDRR)的比例占1/9.

(3)由于基因突变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所以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需要从经X射线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

(4)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①后代的数据偏离了正常值,最大可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Fl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不抗病类型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这种偏差很可能是由于病虫害引起的.②让F1重复自交及测交,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影响,再统计后代的数据.

答案:(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2)9/16    1/9

(3)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不定向的 )

(4)两位同学的判断都不正确,最可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病虫害

②F1重复自交及测交(或重复实验)     病虫害的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自交

B自交、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aBB的个体→①AABB,可以采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AaBB的个体→②aB,aB是单倍体个体,需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AaBB的个体→③AaBBC,AaBBC个体比AaBB个体多了基因C,应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导入外源基因C;AaBB的个体→④AAaaBBBB,AAaaBBBB是多倍体个体,可采用多倍体育种.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豌豆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如图是用三种方法培育纯合矮蔓抗病豌豆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方法①②③所涉及的原理都有基因重组

B方法②利用花药培育出单倍体的过程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

C方法③中矮蔓抗病植株自交一代即可得所育品种

D图示筛选过程中,抗病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方法①②③都涉及杂交过程,因此所涉及的原理都有基因重组,A正确;

B、方法②利用花药培育出单倍体的过程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尤其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正确;

C、方法③中矮蔓抗病植株自交一代所得后代中存在杂合子,还不能得到所育品种,C错误;

D、图示筛选过程中,淘汰不抗病的品种,使得抗病基因的频率不断升高,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两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约有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例举一个该育种方法的优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两代,只考虑抗病与感病一对性状,则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1+×=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根据一对等位基因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共产生2n种配子,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种2n.单倍体幼苗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约有×M=

(3)要将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培养.

(4)航天育种主要是利用宇宙中的射线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由于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诱变育种的优点是提高变异的频率,能大幅度改良性状.

故答案为:

(1) 

(2)2n    DDRR      

(3)植物组织培养  

(4)基因突变        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性状

解析

解:(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两代,只考虑抗病与感病一对性状,则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1+×=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根据一对等位基因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共产生2n种配子,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种2n.单倍体幼苗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约有×M=

(3)要将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培养.

(4)航天育种主要是利用宇宙中的射线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由于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诱变育种的优点是提高变异的频率,能大幅度改良性状.

故答案为:

(1) 

(2)2n    DDRR      

(3)植物组织培养  

(4)基因突变        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改良性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将两个各具有期望的优点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再经过选育就可能获得符合需要的新品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

B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

C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交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育种进程较快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A正确;

B、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B正确;

C、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且获得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育种周期较长;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DDRR)和矮科易感病〔dd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问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F2矮茎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A组的育种方法叫______

(2)B组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Ⅱ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因为它是______,欲想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还需处理矮秆抗病Ⅱ的幼苗.生产中基于B组实验而进行的育种方法叫______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中A组高秆抗病植株与矮秆易感病杂交获得了F1,然后由F1经自交获得F2的方法,故A组育种的方法为杂交育种,将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F2中矮茎抗病植株能稳定遗传的占×=

(2)B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根据Ⅱ为矮茎抗病,可判断基因型为dR.由于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瘦弱、高度不育,所以不可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植株,需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3)C组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所以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

故答案为:

(1)自交        杂交育种

(2)dR   高度不育  秋水仙素或低温单倍体育种

(3)C  突变频率低    不定向性

解析

解:(1)图示中A组高秆抗病植株与矮秆易感病杂交获得了F1,然后由F1经自交获得F2的方法,故A组育种的方法为杂交育种,将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F2中矮茎抗病植株能稳定遗传的占×=

(2)B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根据Ⅱ为矮茎抗病,可判断基因型为dR.由于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瘦弱、高度不育,所以不可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植株,需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3)C组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所以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

故答案为:

(1)自交        杂交育种

(2)dR   高度不育  秋水仙素或低温单倍体育种

(3)C  突变频率低    不定向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

(2)现仅有用纯种白色品种报春花,某同学设计杂交育种程序,培育出了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______

①这些纯种白色品种报春花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请选择最佳实验材料,用遗传图解表示P→F2的育种过程______

③F1植株能否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

④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______

⑤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让其自交,则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

正确答案

AAbb或Aabb

AAbb

AABB、aaBB和aabb

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有B基因存在时,开白花,没有B基因有A基因存在时,开黄花,所以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

(2)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基因型为AAbb.

①这些纯种白色品种报春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

②在只有白花纯种的情况下,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可以选择基因型为AABB、aabb 的两个品种行杂交,得到F1种子AaBb.F1植株自交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P→F2的育种过程,具体见答案.

③由于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l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再F1自交得F2种子,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不断重复自交,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就可以得到纯种.

④已知报春花的雌蕊和雄蕊不等长,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

⑤F1AaBb自交,后代F2植株中开黄花(A_bb)的占×=.F2中A_bb(黄花)所结的种子F3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黄色):Aabb(黄色):aabb(白色)=(×):(××2):(×)=4:4:1,所以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2)AAbb

①AABB、aaBB和aabb

③A和a、B和b分别位于3号和1号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从花蕾期开始套袋直到受精结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育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有的种自交后代约有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A正确;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因为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B错误;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全部为纯合子,C错误;

D、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DDddTTtt)和原品种(DdTt)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不可育,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