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建校级期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育种方法是(  )

A人工诱变育种

B基因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由于aabb是隐性状,该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

A、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错误;

B、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难度大,B错误;

C、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错误;

D、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利用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水稻品种培育矮杆抗病新品种的过程.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利用高杆抗病和矮杆易感病两个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产生F1,F1为高杆抗病;让F1为高杆抗病自交,并筛选出矮杆抗病个体.由于筛选出的矮杆抗病个体中有杂合体,所以需要连续自交并筛选,最终获得纯合的矮杆抗病新品种.因此,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品种⑥的最简捷途径是Ⅰ→Ⅴ

B通过Ⅱ→Ⅳ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

C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Ⅰ→Ⅴ途径为杂交育种,方法最简捷.但由于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需要不断地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⑥,所以育种时间长,A正确;

B、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通过诱变育种II→IV过程最不容易达到目的,A正确;

C、经过Ⅲ培育形成⑤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⑤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通过Ⅲ→Ⅵ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

D、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可能处理萌发的种子,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①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③甲品种×乙品种→F1花药离体培养→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新品种

(1)属于杂交育种的是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①过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

(3)若用方法③培育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与方法②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4)利用方法⑤培育抗虫棉,采用的是______技术.

(5)③④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题中②过程是杂交育种过程,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①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新品种”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3)③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所以突出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⑤过程是基因工程(转基因)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5)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②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

(3)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转基因

(5)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解:(1)题中②过程是杂交育种过程,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①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新品种”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3)③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所以突出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⑤过程是基因工程(转基因)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5)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故答案为:

(1)②基因重组

(2)诱变育种

(3)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转基因

(5)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杂交方法育种,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是(  )

A优良性状

B显性性状

C隐性性状

D以上都可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优良性状不一定是纯合体,A错误;

B、显性性状不一定是纯合体,B错误;

C、隐性性状都为纯合体,可以稳定遗传,C正确;

D、以上都可以,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育种方法中,要求两个亲本一定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的是(  )

A杂交育种

B基因工程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杂交育种指种内不同品种间的亲本杂交,两个亲本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

B、基因工程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B错误;

C、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诱变因子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不一定有2个亲本,C错误;

D、多倍体育种是指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是同一个体染色体组的加倍,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其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杂交育种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若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Abb,则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AAbb,首先让基因型aabb与AABB杂交得AaBb,然后取AaBb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A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可育的二倍体,在此过程中变异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

C、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

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级移动,所以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人工选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错误;

B、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

C、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人工选种是方法,不是遗传学原理,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假设A、b是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经过②过程产生的表现型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将A_bb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中AAbb与Aabb的比是______

(2)过程⑤常采用______得到Ab幼苗.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育种优势是______

(3)过程⑦是用γ射线处理获取新品种的方法,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这是因为______

(4)通过过程④培育基因型为AAbbC的植株,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杂交、②和③自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杂种子一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经过过程②产生的表现型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中,AAbb:Aabb=1:2,由于杂合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稳定遗传的占.将A_bb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中AAbb与Aabb的比是(+×):(×)=3:2.

(2)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Ab幼苗.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过程⑦是用γ射线处理获取新品种的方法,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增大.

(4)通过过程④培育基因型为AAbbC的植株,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故答案是:

(1)杂交育种     3:2

(2)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增大  

(4)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   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解析

解:(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杂交、②和③自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杂种子一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经过过程②产生的表现型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中,AAbb:Aabb=1:2,由于杂合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稳定遗传的占.将A_bb的玉米植株自交,子代中AAbb与Aabb的比是(+×):(×)=3:2.

(2)过程⑤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Ab幼苗.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过程⑦是用γ射线处理获取新品种的方法,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增大.

(4)通过过程④培育基因型为AAbbC的植株,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与过程⑦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育种的优势是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故答案是:

(1)杂交育种     3:2

(2)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增大  

(4)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   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豌豆①、②两个品种和农作物⑧一个品种分别培养⑤、⑥、⑦、⑨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Ⅰ、Ⅱ过程为杂交育种,③自交后代中基因型AAbb的概率为

BⅢ、Ⅵ和Ⅷ过程都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此技术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早期培养都不需要光照

C在Ⅵ中,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对受体细胞⑤进行筛选能得到⑦,但还不能确定外源基因D能否表达

DⅠ、Ⅱ和VⅡ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Ⅳ和V过程都需用到秋水仙素,ⅤⅢ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Ⅰ、Ⅱ过程为杂交育种,③自交后代中基因型AAbb的概率为×=,A正确;

B、Ⅲ、Ⅵ和Ⅷ都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离体培养,从而得到相应的植株.此技术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早期培养都不需要光照,B正确;

C、在Ⅵ中,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对受体细胞⑤进行筛选能得到⑦,但还不能确定外源基因D能否表达,需要利用分子杂交原理进行再检测,C正确;

D、Ⅰ、Ⅱ的原理是基因重组,V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Ⅳ和V过程都需用到秋水仙素;Ⅷ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因而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