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共580题
26. Ⅰ.下图l表示某高等植物A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初期的有关变化,图2是测定种子萌发时由呼吸作用引起气体体积改变的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第1阶段种子鲜重显著增加的原因是( ),种子干重在第( )阶段显著减少。
(2)实验一段时间U形管右侧的有色水液面上升,说明种子萌发时的呼吸方式是( )。
(3)为测定种子萌发时的有氧呼吸速率,可用( )代替装置中的有色水,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的有色水液面( )(上升、下降、不变)。
(4)为测定种子萌发时产生了CO2,可用( )代替装置中的有色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Ⅱ.下图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受体
(1)图中①是( ),其中的多巴胺是通过( ) 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2)当多巴胺与( ) 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两侧的电位是( )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 ( ) 。
(3)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 ( ),使突触后神经元 ( ),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正确答案
26.Ⅰ.(14分,每空2分)
(1) 种子大量吸水 Ⅲ
(2)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3) NaOH(或KOH) 下降
(4)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澄清石灰水溶液 变浑浊)
Ⅱ.(14分,每空2分)
(1)突触小泡 胞吐(外排)
(2)受体 外负内正
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每个要点1分,共2分)
(3)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持续兴奋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易发生惊厥。右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的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专一性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或生理过程的一种特性,下列物质或细胞参与的过程或反应不具有专一性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载体专一性运输相应物质,酶专一性只与底物结合,吞噬细胞无特异性,可以吞噬几乎所有抗原物质,故选C。神经递质特异性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查方向
组成细胞的物质及其功能,免疫调节
解题思路
注意细节,逐项分析,特别注意免疫知识
易错点
免疫调节的知识注意灵活运用
教师点评
此题综合性很强,适合高三学生训练综合思维能力
知识点
31.2007年6月30 日,合肥逍遥津公园“世纪滑车”的6节车厢搭载了7名乘客,当滑车即将爬升到最高点时,突然停了下来,随后6节车厢急速倒滑,导致最后一节车厢脱轨,目击者说:“事故发生前几秒,过山车在轨道上摇晃,以为它要掉下来时,听见一个尖锐的刮擦声,接着是人们的尖叫……发生难以形容的声响,终于停了下来,我的腿直发抖。”请根据上述材料作答。
(1)目击者的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由于( )内流,使膜电位表现出( )的结果。
(2)车上的乘客极度恐惧,是产生兴奋后,传入神经把 ( ) 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运输,传到中枢神经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大脑皮层能前后联系是因为有( )神经(填感觉、运动、感觉或运动、感觉和运动)。
(3)车上乘客在短暂的几秒内,心跳加快, ( ) (内分泌腺)活动增加,代谢加强,等各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产热( )散热(填“>、<、=”),体温上升,出现了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正确答案
(1)Na+ 内正外负
(2)电信号和化学(2项) 感觉和运动 各2分
(3)甲状腺、肾上腺(任一) 大于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下图是反射弧、突触和神经纤维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中为感受器的是(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 ) 的控制。
(2)图2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的1表示 ( ),1中物质的释放依赖膜的 ( )性。
(3)图3的①、②、③中的兴奋部位是( ),①②间的兴奋传导方向为( )
(用箭头和序号①②表示),该方向与膜 ( )(填“外”或“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4)图2与图3相比较,兴奋在图2传递的特点是( ),原因是( ) 。兴奋在图2中传递时信号的变化是 ( ) 。
正确答案
(1) a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2)突触小泡 流动
(3) ② ②→① 内
(4)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Ⅰ.下表示细胞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甲的靶细胞除垂体细胞外, 还有( )细胞,人在寒冷环境中,激素甲分泌增加时,细胞反应①表现为( ) 。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若给其注射胰岛素,细胞反应②几乎不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号分子③的名称是( ) 。若③能使神经元兴奋,则该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 )。
Ⅱ. 下图所示为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C代表器官,①②③代表激素,
Ⅰ、Ⅱ代表作用过程。
(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睾丸,其分泌的睾丸酮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睾丸酮,则Ⅰ和Ⅱ所示作用过程会 ( ) (增强/减弱),预测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 )。
(2)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其能被激素②作用而不能被激素①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 ) 。据图分析激素③作用的靶器官是 ( ) 。
正确答案
Ⅰ.(1)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抗体与胰岛素竞争受体),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神经)递质;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Ⅱ.(1)增强; 抑制性腺活动,严重会导致性腺萎缩(答出一点即可)
(2)靶细胞不能合成激素B受体(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B、C(缺一不给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0.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受到适宜刺激后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
11.实验过程中,若适当提高生理盐水中Na+浓度,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则图中c点所对应的膜电位将会 (增大/减小/不变);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 (能/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12.在A、B两电极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
次偏转。
13.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正确答案
(1)外正内负 钠离子内流
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静息电位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适宜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形成图中的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及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作答。
易错点
易因对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识记不准确而误答。
教师点评
难度较低。
正确答案
(2)增大(1分) 不能(1分)
解析
由于是钠离子内流,形成图中的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实验过程中,若适当提高生理盐水中Na+浓度,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Na+内流量增大,图中c点所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因为没有Na+内流而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钠离子内流,形成图中的ac段膜两侧电位变化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因不理解Na+内流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关系而误答。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3)0或2(答全给分)
解析
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也可双向传导,若电刺激处距A、B两电极等距,则兴奋同时到达两电极处,两电极处膜外电位相同,指针不偏转,若电刺激处距A、B两电极不等,则兴奋先到达靠近的一电极处,两电极处膜外电位不同,指针偏转,等兴奋再到达较远电极时,靠近的一电极处已静息,两电极处膜外电位不同,指针再偏转一次,之后全静息就不再偏转。
考查方向
考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也可双向传导,电刺激距A、B两电极等距和不等距两种情况分析。
易错点
易分析不全面而只填两次。
教师点评
难度较高。
正确答案
(4)1
解析
若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则兴奋只能传到B处不能传到A处,所以指针只偏转一次。
考查方向
考查查神经调节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可按若假设成立,应有怎么结果的逻辑分析。
易错点
易不分析按做题的经验填2。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6.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在中国,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二例脊髓损伤的 患者,大小便障碍是这些患者生活中的一大爐尬。武汉 协和医院的肖传国教授宣称开发出了一项手术,把一根 体神经与控制勝胱的内脏神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如 图所示的人工反射弧。其结果就是病人虽然没有尿意,但只要挠一挠大腿内侧的皮肤,就可以棑尿。肖教授也 凭借此成果成为2005年及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髓损伤患者的膀胱中尿液堆积到一定量时,会不受意识控制地自动排出体外,这个反射中,感受器是____,效应器是尿道括约肌,神经纤维兴奋处的膜内外电荷分布为____。在手术后形成的新反射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新接的体神经属于____ (传入/传出)神经
(2)为了检测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恢复情况,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检测前患者需迅速饮水1000ml,在排尿时记录其尿量和最大尿流速率。在这个过程中,位于____的感受器感受到渗透压的突化,导致位于 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做出反应,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 (增加/减少),尿量增多O根据各种检侧结果,肖宣称手术完全治愈的概率高达85<%。
(3)09年方舟子等人对接受过该手术的74人进行访问发现,73%的患者认为手术完全无 效;19%的患者表示“仅好了一点点”。律师据此表示手术治疗效果是否真和“肖氏术”有 关,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肖传国的实验数据涉嫌造假。律师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膀胱(2分) 内正外负(1分) 脊髓(1分) 传出(1分)
(2)下丘脑(1分) 下丘脑 (1分) 减少(1分)
(3)缺乏对照实验组(或虽然有19%的患者表示“好了一点点”,但这只是只是主观感觉,并没有数据支持;或“好了一点点”可能是患者的错觉或自我安慰的心理效应等,合理即可。但绝对不能只答19%这个有效率不够高,19%本身已经是一个比较显著的数值了。)(1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