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研究含氮、碳化合物的性质对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23.反应NO+O3=NO2+O2,若生成11.2 L 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4.硝化法是一种古老的生产硫酸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要反应为:NO2(g)+SO2(g)SO3(g)+NO(g)  ΔH=-41.8 kJ·mol-1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写出NO和O2反应生成N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5.N2H4(肼或联氨)燃料电池(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原理如图所示。M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6.已知CO (g) +H2O (g)H2 (g) +CO2 (g)  ΔH>0

①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写字母)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H2 O (g)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C.CO的转化率增大           

D.容器中c(CO2)/c(CO)的值减小 

②在某压强下,上述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 CO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则KA、KB、KC三者之间 的大小关系为                           T1温度下,将1molCO和4mol H2O (g)充入2L的密 闭容器中,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5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molCO和1molCO2,此时 v(正)         v(逆)(填“>”、“=”或       “<”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解析

NO+O3═NO2+O2,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是2mol,生成11.2L即0.5mol 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故答案为:1;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思路

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确定电子转移数目;

易错点

利用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的应用对图象分析提取信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NO(g)+O2(g) = 2NO2(g)  ΔH=-113.0 kJ/mol

解析

已知:A、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B、2SO2(g)+O2(g)=2SO3(g)△H=﹣196.6kJ•mol﹣1,则反应:2NO(g)+O2(g)=2NO2(g)可以看成是B﹣2A得到的,所以该反应的△H=﹣196.6kJ•mol﹣1﹣2(﹣41.8kJ•mol﹣1)=﹣113.0 kJ•mol﹣1,故答案为:2NO(g)+O2(g)=2NO2(g)△H=﹣113.0 kJ•mol﹣1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思路

A、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B、2SO2(g)+O2(g)=2SO3(g)△H=﹣196.6kJ•mol﹣1,则反应:2NO(g)+O2(g)=2NO2(g)可以看成是B﹣2A得到的,根据盖斯定律结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回答;

易错点

利用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的应用对图象分析提取信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2H4-4e=N2↑+4H+

解析

由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M区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e=N2↑+4H+,故答案为:N2H4﹣4e=N2↑+4H+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思路

由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M区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易错点

利用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的应用对图象分析提取信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C

②  KA= KC >KB    0.08mol·L-1·min-1               >

解析

①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

B.H2O(g)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不一定正向移动,故B错误;

C.CO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

D.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浓度比值变小,可能是减小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②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KA=KC,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加,T2<T1,温度越高,K越大,所以KA=KC>KB,T1温度下,将1molCO和4mol H2O (g)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O的转化率是80%,则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8mol•L﹣1•min﹣1,CO的平衡浓度是0.1mol/L,H2O(g)的平衡浓度是1.6mol/L,H2、CO2 的平衡浓度是0.4mol/L,

此时K==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molCO和1molCO2,此时Qc=<1,即Qc<K,所以v(正)>v(逆)

故答案为:0.08mol•L﹣1•min﹣1;>.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题思路

①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

B.H2的转化率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等;

D.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浓度比值变小,可能是减小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②根据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T1温度下,根据平均反应速率v(CO)=来计算,根据Qc和K的关系判断反应的方向.

易错点

利用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的应用对图象分析提取信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酚类中加入浓溴水一定能产生白色沉淀

B氮化硅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浓硝酸存放于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D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C6H10O5)n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 不一定会有白色沉淀,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没有氢原子可取代时,即是不能被溴取代;B.氮化硅陶瓷从元素的角度属于非金属材料,正确;C.浓硝酸会氧化橡胶,应用玻璃塞,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不能讲分子式为(C6H10O5)n,因为它们的n值不一样,只能说通式。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苯酚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和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都没有明显变化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C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某研究小组想研究碳与浓硝酸的反应。其实验过程如下。

(1)热的浓硝酸与红热的木炭接触会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① 碳与浓硝酸的反应,说明浓硝酸具有      性。

② 反应产生的热量会使少量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红棕色气体、一种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X和水,气体X的化学式是      。

(2)实验现象中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光亮。同学甲认为可能是木炭与气体X反应产生的现象;同学乙猜测NO2可能具有助燃性,木炭能在NO2中燃烧。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Ⅰ.制取NO2气体。

1 在虚线框内画出用铜与浓硝酸制取和收集NO2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② 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O2,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量相等的正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在空气中引燃木炭,使其燃烧并带有火焰,将带火焰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木炭在NO2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

①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碳与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试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带火焰的木炭与纯净的X气体反应的实验       。

③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甲、乙同学的预测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① 强氧化性  

② O2

(2)Ⅰ①

② 2NO2 + 2NaOH NaNO2 + NaNO3 + H2O

Ⅱ① 2NO2 + 2C 点燃 N2 + 2CO2

② 当木炭燃烧时,体系中氧气浓度低于空气中氧气浓度,所以不用补充木炭在纯氧
         中燃烧的实验。

③主要是和NO2的燃烧反应,也会发生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因为两种气体均存在。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 和

C用浓HNO3与Cu 反应制备NO2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正确答案

C

解析

A:两者密度都比水小,均发生萃取,溴水层褪色。B.两者都有沉淀生成。C.两者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且引入CO2.

知识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操作和现象: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结论:HNO3分解成了NO2

B操作和现象: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结论: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操作和现象: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结论: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操作和现象:向饱和Na2

正确答案

D

解析

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    +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项错误。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B项错误。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错误。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D项正确。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各项两种物质间发生反应,消耗等物质的量的酸,产生气体最多的是

A炭与浓硝酸

B铜与稀硝酸

C锌与稀硫酸

D硫与浓硫酸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
下一知识点 :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