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铁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如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混凝剂,而高铁酸钾(其中铁的化合价为+6)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上述两种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若A为,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15.若B为与稀硫酸,写出其氧化的离子方程式(还原产物为______

16.若C为的混合物,写出其与加热共融制得高铁酸钾()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测定溶液Ⅰ中铁元素的总含量,实验操作如下:准确量取20.00mL溶液Ⅰ于带塞锥形瓶中,加入足量,调节pH<3,加热除去过量;加入过量充分反应后,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已知:      

滴定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溶液Ⅰ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__________ .若滴定前溶液中没有除尽,所测定的铁元素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Fe+4H2O(g)=Fe304+4H2

解析

根据题中流程可知,四氧化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在溶液Ⅰ中含有亚铁离子,酸性条件下,ClO3−氧化Fe2+为Fe3+,本身被还原为Cl−,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lO3−+6H+═6Fe3++Cl−+3H2O,故答案为:6Fe2++ClO3−+6H+═6Fe3++Cl−+3H2O;

考查方向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解题思路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6Fe2++ClO3+6H+═6Fe3++Cl+3H2O;

解析

根据题中流程可知,四氧化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在溶液Ⅰ中含有亚铁离子,酸性条件下,ClO3−氧化Fe2+为Fe3+,本身被还原为Cl−,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lO3−+6H+═6Fe3++Cl−+3H2O,故答案为:6Fe2++ClO3−+6H+═6Fe3++Cl−+3H2O;

考查方向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解题思路

溶液Ⅰ中含有亚铁离子,酸性条件下,ClO3−氧化Fe2+为Fe3+,本身被还原为Cl−,根据得失电子相等.电荷守恒.质量守恒配平。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3.2.K2FeO4.3.H2O;

解析

KNO3和KOH的混合物,写出其与Fe2O3加热共融制得K2FeO4,则缺项中有一种为K2FeO4,K2FeO4中铁元素化合价为+6,则亚铁离子从+3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3价,化合价至少升高3×2=6价;KNO3中N元素从+5降为KNO2中的+3价,化合价降低2价,则化合价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氧化铁的系数为1,KNO3的系数为3,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配平后的方程式为:Fe2O3+3KNO3+2KOH=K2FeO4+3KNO2+H2O,故答案为:1.3.4.2.K2FeO4.3.2.H2O;

考查方向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解题思路

若C为KKO3和KOH的混合物,与Fe2O3加热共融制得高铁酸钾,则缺项物质为K2FeO4和H2O,根据得失电子相等.质量守恒配平;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淀粉;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保持半分钟不变色;5.6;   偏高.

解析

Fe3+氧化I−生成I2,淀粉遇碘变蓝,选择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当加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蓝色消失,且半分钟不变色说明是终点,故答案为:淀粉;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保持半分钟不变色;
由2Fe3++2I−═2Fe2++I2.I2+2S2O32−═2I−+S4O62−可得:Fe3+~S2O32−,则n(Fe3+)=n(S2O32−)=0.1000mol/L×0.02L=0.002mol,铁元素总含量为:56g/mol×0.002mol/0.02L=5.6g/L;H2O2也能氧化I−生成I2,所以若过氧化氢没有除尽,则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答案为:5.6;偏高;

考查方向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解题思路

反应原理中有碘单质生成和消耗,碘单质遇到淀粉显示蓝色,可选淀粉为指示剂;当碘单质完全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据此判断滴定终点;根据反应2Fe3++2I−═2Fe2++I2.I2+2S2O32−═2I−+S4O62−找出关系式Fe3+~S2O32−,然后根据关系式计算出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出铁元素含量;根据双氧水对消耗S2O32−的物质的量的影响判断误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4.下列不能用于判断F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的事实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

D单质与氢气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A、HF比HCl稳定,所以F比Cl的非金属性强,故A正确;

B、氟无正价,故B错误;

C、F比Cl易与氢气反应,所以F比Cl的非金属性强,故C正确;

D、氟气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比氯气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氟的非金属性强于氯,故D正确;

考查方向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解题思路

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

易错点

氟无正价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比较角度,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铁反应都生成沉淀,所以不能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A错误;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先调节溶液至碱性,B错误;

C.向氯水中滴加AgNO3、稀HNO3溶液,产生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因此氯水中含有氯离子,C正确;

D.用某已知浓度的HCl 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终点气泡消失,导致盐酸溶液体积读数偏大,所得氢氧化钠的浓度偏高,D错误。

故选C。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铁反应都生成沉淀;

B.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氯水中含有氯离子;

D.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终点气泡消失,导致盐酸溶液体积读数偏大。

易错点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于基本实验的操作的考查,涉及物质的检验和平衡移动的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4.向含有5×10-3mol HIO3 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溶液变蓝且有S析出,继续通

入H2S,溶液的蓝色褪去,则在整个过程中(     )

A共得到0.96g硫

B通入H2S的体积为336 ml

C碘元素先被还原后被氧化

D转移电子总数为3.0×10-2 NA

正确答案

D

解析

A、HIO3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HIO3具有氧化性,能将硫化氢氧化生成硫单质和碘单质,所以溶液变蓝且有S析出,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得到2HIO3~5H2S~5S,所以5×10-3molHIO3被消耗,就会得到硫单质是,故A错误;

B、整个过程中,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得到HIO3~3H2S~3S~I-,所以5×10-3molHIO3被消耗,就会消耗0.015mol的H2S,标况下体积为336mL,故B正确;

C、HIO3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HIO3具有氧化性,能将硫化氢氧化生成硫单质和碘单质,H2S被氧化,继续通入H2S,会和碘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碘单质消失,H2S被氧化,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得到HIO3~3H2S~3S~I-~6e-,消耗5×10-3molHIO3伴随0.03mol电子转移,转移电子总数为3.0×10-2NA,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

解题思路

HIO3与少量淀粉的溶液中通入H2S,HIO3具有氧化性,能将硫化氢氧化生成硫单质和碘单质,所以溶液变蓝且有S析出,继续通入H2S,会和碘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碘单质消失,所以溶液的蓝色褪去

易错点

氧化还原中的关系法计算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的计算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难度不大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19.常温下用 a L pH=3的HX溶液与 b L 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二者恰好中和,则一定是 a=b

B若混合液显碱性,则一定是 b≥a

C若混合液显中性,则一定是 a≤b

D若混合液显酸性,则一定是 a > b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如果HX是强酸,则两者恰好完全中和a=b,如果HX是弱酸,浓度越大的需要体积越小,所以体积a<b,故A错误;

B.如果HX是弱酸,则a=b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HA是弱酸,溶液呈中性,则a<b、HA是强酸,溶液呈中性,则a=b,所以一定是 a≤b,故C正确;

D.如果HX是弱酸,则a=b溶液呈酸性,而不是a>b,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

解题思路

A.如果HX是强酸,则两者恰好完全中和a=b;

B.如果HX是弱酸,则a=b溶液呈酸性;

C.HA是弱酸,溶液呈中性,则a<b、HA是强酸,溶液呈中性,则a=b;

D.如果HX是弱酸,则a=b溶液呈酸性

易错点

若HX为强酸,则c(HX)=10-3mol/lL;若HX为弱酸,则c(HX)>10-3mol/lL;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溶液酸碱性,为高考高频点,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知识点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下一知识点 :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