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共1245题
33.[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是与生产转基因奶牛有关的部分过程图解。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可以用( ) 导入D细胞。
(2)为获得较多的卵母细胞,可以对动物1做超数排卵处理,获得的卵母细胞要进行培养,目的是( )。②过程发生时,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而后发生透明带反应,
这是( )的第一道屏障。
(3)若要同时获得多头相同的转基因小牛,可对图中的E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使代孕雌牛与供体雌牛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此前需对( )(动物1/动物2/动物3)作同期发情处理。
正确答案
(1)显微注射法
(2) 使之成熟 防止多精入卵
(3)胚胎分割
(4)动物1和动物3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
39.【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A图表示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B图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C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 请据图作答:
(1) B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图_______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中的增殖速度。
(2)从含有酵母菌、醋酸菌、蓝藻的培养液中分离出酵母菌,最简单的培养方法是: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培养。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分离得到酵母菌后,如果要扩大培养,一般应选择在________培养基(从培养基物理状态)进行培养
(3)C图中醋酸发酵在_______瓶中进行,若乙瓶中流出液明显呈酸性,则说明流出液中有______生成。
(4)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果酒制作的原理(用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约翰·伯恩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2008年4月1日宣布,他们已从人的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几乎被完全剔除了遗传信息的牛卵细胞或兔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半人半兽混合胚胎(如图所示)。该胚胎发育到第三天时已含有32个细胞,研究人员希望它能继续生长到六天,再从胚胎中取出干细胞供医学研究使用。
(1)有人担心此项研究会培育出“牛头人身”式的怪物,而生物学家认为不可能,支持生物学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胚胎的基因组成有99%以上都是人类的,只有不到1%是牛的,这1%的牛基因位于______。
(3)核移植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激活受体细胞,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 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称为ES或EK细胞,这类细胞的形态特征有______; 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添加_________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则可诱导ES细胞分化。
(5)如果想同时得到多头基因型相同的“重组动物”,可通过___技术得以实现,通过此技术所得到的个体其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9.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正确答案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9. 略
40.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就 可以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大致过程如下:
(1)①过程采集的精子要进行________处理,该过程自然状态下是在________ (场所)中完成的;②过程得到的卵母细胞,一般要培养到________阶段才能进行体外受精。
(2)要使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则③过程中要在目的基因前接上________ (调控组件)。一般情况下,将基因表达载体通过________技术导入牛的受精卵。
(3)⑤过程称________作_______ 技术。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入氧气维持细胞呼吸,还要提供________以维持PH。
(4)当早期胚胎发育到______阶段时,将胚胎移入受体(代孕)母牛子宫内,受体母牛还需用激素进行________处理。
正确答案
39. 略
40.
(1)获能 雌性动物的生殖道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中期)
(2)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显微注射
(3)早期胚胎培养 CO2
(4)桑椹胚或囊胚 同期发情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__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正确答案
(1)有氧和无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解析
(1)微生物经过厌氧沉淀池和兼氧池,细胞经过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2)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植物都是位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是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3)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5个,分别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知识点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 加强, 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有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污泥 ,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 ,但生物质炭的输入 ,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 原理。
正确答案
(1)呼吸作用 ATP (2)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较多 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
(1)生物质碳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合成ATP,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高能量。
(2)由图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的污泥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后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碳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3)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知识点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有 (答出两个即可得分)。
(2)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 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进行体外受精前,需将卵母细胞培养到 期;精子需进行 处理。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分别是 和 。
(3)生产上常用 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移植的
胚胎在受体绵羊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胚胎在受体绵羊体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正确答案
(1)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等(答出两个即可得分)
(2)促性腺激素 MⅡ中 获能(1分) 透明带反应 卵细胞膜反应
(3)桑椹胚或囊胚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据图分析,本题主要涉及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这些技术手段,受精前卵母细胞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成熟,精子需要获能处理。受精作用发生后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后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知识
解题思路
明确精子和卵母细胞的采集,受精作用如何进行及胚胎移植是解题关键
易错点
胚胎移植的时期和生理基础
教师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
知识点
关于行政许可的设定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B.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D.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1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15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所以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本法第12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所以AB项正确。
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导入人和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某科研所计划采用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培育具有口蹄疫免疫特性的高产奶牛。请回答下列问题:
2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启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动子位于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有了它才可以驱动基因转录。
23.制备基因疫苗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文库实际上是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的________________群体。
24.检测高产奶牛体内是否出现口蹄疫病毒的抗原蛋白,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
25.胚胎工程最后一道工序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为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__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
正确答案
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终止子 5’端上游区
解析
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
考查方向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正确答案
受体菌
解析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文库。如果这个文库包含了某种生物的所有基因,那么,这种基因文库叫做基因组文库。如果这个文库只包含了某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部分基因文库,例如cDNA文库
考查方向
对基因文库的概念理解
易错点
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实质。
教师点评
掌握基因文库的实质
正确答案
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检测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如果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形成蛋白质产品。
正确答案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解析
胚胎工程最后一道工序是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正确答案
发育良好,形态正常
解析
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考查方向
胚胎分割
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知识点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II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正确答案
(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
(2)碳元素(CO2)
解析
(1)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结合题中材料,图中①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②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中.o→a,物种①的密度上升,数量增多,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段,群落由多年生草本阶段向灌木阶段过渡,灌木取代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②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②能耐受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并在该环境下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c点后,若气候条件适宜,高大的乔木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取代灌木的优势,成为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
(2)该地区经过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碳元素(CO2),增加了农林产品的产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知识点
请从39~4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大肠杆菌的同化类型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屑于 ( )。
(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因此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 )(填“消毒”或“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 )。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 ),还能破坏DNA的结构。
(3)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将培养基中( )换成( ),若要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将伊红•美蓝换成( )。
(4)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 )。
(5)使用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 )(多选)。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问题。
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
(1)请写出图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中的2项( ) 。
(2)研究人员根据已知的胰岛素基因序列,采用( )方法获得了胰岛素基因。
(3)图中A培育至具有凤梨风味的绿草莓幼苗的过程,( )(是、否)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在动植物都有广泛应用,但是,胚胎工程只是指对动物的( )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
(5)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运用生态工程可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请写出它遵循的基本原理中的3项:( ) 。
正确答案
39.(1)异养型 ; 分解者
(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 灭菌; 消毒 ; 蛋白质变性
(3)鉴别 ;蛋白胨; 尿素 ; 酚红指示剂
(4)平板划线法 ; 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5)BC
40.(1)转基因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化学合成
(3)是
(4)配子或早期胚胎
(5)物质循环 ; 环境污染 ;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
(1)欲获得抗虫草莓可从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生长素诱导基因中选择( ) 作为目的基因,要鉴定草莓的抗虫性,从个体水平上可采用( )实验。
(2)Ⅱ过程常规方法采用杂交育种,还可先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2n和4n的草莓,再用 技术获得同时具凤梨风味和抗虫特性的草莓,该技术常用的酶有( ) 。
(3)帮助农民发展经济时,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草莓新品系应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正确答案
(1)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 抗虫接种 (各2分,共4分)
(2)植物体细胞杂交 ;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各2分,共4分)
(3)C (2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Ⅰ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 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 ,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 ;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 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正确答案
Ⅰ.(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
Ⅱ.(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
Ⅱ.(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由图中比较,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神经冲动数量不同(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知识点
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
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 等特点。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 、
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人畜粪便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主要符合 原理;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病虫害增加主要违反了 原理。
(3)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 ,
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4)“猪一沼一果”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该生态农业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 (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 。
正确答案
(1)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受损的生态系统);可持续
(2)整体性;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
(3)人类干扰
(4)群落;多级利用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生产者(或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一
(2)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
(3)多级(或充分)利用 较强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物多样性原理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