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2015秋•银川校级月考)如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变化曲线图及细胞分裂图象.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1中实线在间期含量加倍,所以表示DNA含量的变化,A正确;
B、图2所示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DE段,B正确;
C、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CD段时期,C正确;
D、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B段时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DE段时期,D错误.
故选:D.
图甲、乙是有关植物细胞分裂的图象、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AB段对应于图甲的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2)图甲的B、C对应于图乙的______段.
(3)图乙的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对应于图甲的______.
(4)动物细胞分裂与图甲中所示有明显差异的是______和______(填字母).
(5)图甲所示的整个过程中,其功能一直都处于活跃状态的细胞器是______.
(6)图甲的D和E中,分别位于两极的各组染色体之间是否完全相同______(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为什么?______.
(7)图甲所示的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细胞分化?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乙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对应于图甲的A;AB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个变成2个,原因是DNA复制.
(2)图甲的B、C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的BC段.
(3)图乙的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对应于图甲的D.
(4)图甲为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①B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②E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5)图甲所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6)图甲的D和E中,分别位于两极的各组染色体是复制的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因此它们完全相同.
(7)图甲所示的全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故答案为:
(1)A DNA复制
(2)BC
(3)着丝点分裂 D
(4)B E
(5)线粒体
(6)是 复制的染色单体分离
(7)否
解析
解:(1)图乙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对应于图甲的A;AB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个变成2个,原因是DNA复制.
(2)图甲的B、C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的BC段.
(3)图乙的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对应于图甲的D.
(4)图甲为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①B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②E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5)图甲所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6)图甲的D和E中,分别位于两极的各组染色体是复制的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因此它们完全相同.
(7)图甲所示的全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故答案为:
(1)A DNA复制
(2)BC
(3)着丝点分裂 D
(4)B E
(5)线粒体
(6)是 复制的染色单体分离
(7)否
如图是在某动物细胞增殖时观察到的几个时期,分别用L、M、N、P表示,对此正确的叙述是( )
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P期紧接在L期
③P期与M期细胞内核DNA数相等 ④M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N期有4条染色体,①错误;
②L期是中期,P期是后期,所以P期紧接在L期之后,②正确;
③P期细胞内的核DNA数目为8,M期细胞内核DNA数也为8,两者相等,③正确;
④M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④正确.
故选:C.
在细胞周期中,DNA精确复制的时期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S期完成DNA的复制;故A正确.
B、G0期细胞属于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故B错误.
C、G1期完成RNA和蛋白质合成;故C错误.
D、G2期完成RNA和蛋白质合成;故D错误.
故选A.
(2016•静安区一模)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丙图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而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已分离,所以丙中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卵巢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三种细胞都有可能出现,B错误;
C、基因重组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而图乙所示细胞下一时期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D、丙图所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错误.
故选:C.
图示为某植物花药中的某个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有丝分裂获得的子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取图中任一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植物理论上表现型相同,A正确;
B、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甲过程,则甲表示有丝分裂,乙和丙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甲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不变,而乙、丙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均为2→1,B错误;
C、在进行甲、乙、丙过程时,碱基配对方式可能既有A-T(DNA复制)也有A-U(蛋白质合成),且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
D、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D正确.
故选:B.
在体外培养小鼠体细胞时,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种细胞之间,说明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处于分裂间期S期,此外甲类(包括G2期)和乙类细胞(包括G1期)中也有部分处于分裂间期,因此不能说明丙类细胞在三类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大,A错误;
B、乙类细胞DNA含量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G1期或有丝分裂末期或为分裂状态,B错误;
C、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说明甲类细胞均处于分裂期,而合成蛋白质旺盛的时期是间期,C错误;
D、用药物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分裂期,则甲类细胞比例将增加,D正确.
故选:D.
下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M期为分裂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小时,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
(2)S期的启动需要某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该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填“提前”“不变”或“延迟”).
(3)若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G2期______(填“变长”或“变短”).
(4)处于M期细胞中的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的______发出.在M期,消失后又重新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期的各时期特征,需用龙胆紫溶液使细胞中的______着色.
(5)下表为科研人员全部20次实验的数据汇总表.(注:每次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根据上表数据可估算出该种细胞一个周期中前期的时长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DNA的合成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共需要15小时.
(2)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的细胞中含有作为启动S期信号的蛋白质,使G1期的细胞比正常培养下提前进入S期.
(3)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G2期变短.
(4)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M期,消失后又重新出现的细胞结构是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期的各时期特征,需用龙胆紫溶液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5)分裂前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100%=3.4%,因此分裂前期的时长约为22×3.4%≈0.75h.
故答案为:
(1)S 15
(2)提前
(3)变短
(4)中心体 核膜、核仁 染色体
(5)0.75h
解析
解:(1)DNA的合成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共需要15小时.
(2)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的细胞中含有作为启动S期信号的蛋白质,使G1期的细胞比正常培养下提前进入S期.
(3)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G2期变短.
(4)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在M期,消失后又重新出现的细胞结构是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期的各时期特征,需用龙胆紫溶液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5)分裂前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100%=3.4%,因此分裂前期的时长约为22×3.4%≈0.75h.
故答案为:
(1)S 15
(2)提前
(3)变短
(4)中心体 核膜、核仁 染色体
(5)0.75h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分裂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分裂末期,A错误;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均发生在分裂间期,B正确;
C、细胞板出现于分裂末期,而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在分裂后期加倍,而核膜消失于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B.
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①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时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③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进行复制,数目倍增;
④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因此,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③→②→④→①.
故选:A.
图1是某细胞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横线”上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图2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2)图1所示细胞是______ 细胞分裂的简图,理由是:______.该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1所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简图.
(4)图1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______.
(5)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染色单体数为______.
(6)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存在染色单体的是______.
(7)图1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
(8)图2中甲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期,乙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
(9)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
正确答案
卵巢
植物
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B
C
A
D
分裂间期
C
8
0
ABCD
BC
4
有丝
后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8
解析
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并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因此图2所示过程发生在卵巢中.
(2)图1所示细胞均具有细胞壁,并且处于分裂末期的图D细胞中,中部形成细胞板,由此确定该细胞为植物细胞.由分析可知,该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依次是B、C、A、D.
(3)图1中,A为后期,B为前期,C为中期,D为末期,因此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分裂间期期的细胞简图.
(4)有丝分裂过程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5)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8,由于细胞的着丝点分裂,因此染色单体数为0.
(6)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当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存在染色单体的是BC.
(7)图1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
(8)图2中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因此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乙细胞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9)图2乙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故答案为:
(1)卵巢
(2)植物 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B、C、A、D
(3)分裂间期
(4)C
(5)8 0
(6)ABCD BC
(7)4
(8)有丝 后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9)8
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染色体在未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着丝点、1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的数目不变,即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且出现染色单体,所以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着丝点、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
故选B.
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某种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取样,进行放射自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如下表.
试回答:
(1)在表中______取样时间区段(用序号字母表示)内.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2)分析表格中出现G的原因是______.
(3)图1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图2是同一种生物体内两个细胞分裂的图象.图1中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原有的mRNA不断被水解,还因为______;图2中m细胞处于图1中的时期和上表中的时期分别是______ (填字母),m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n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4)图1所示过程中能否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______.
正确答案
解:(1)DNA分子在间期进行复制时稳定性最低,原因是DNA复制时双链解开,分析图表中AB和DE为DAN复制期,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2)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化后会逐渐衰老甚至凋亡,使得标记的细胞数目减少.
(3)分析图1中细胞核DNA变化可知,d、e阶段为分裂期,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进行转录,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图2中m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1中d时期,图表中C着丝点分裂为后期.m细胞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4条,染色体组为4组,n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8.
(4)根据图1中细胞核DNA的变化情况,可知图1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但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于间期DNA复制时期.
故答案为:
(1)AB和DE(只答一个不给分)
(2)被标记细胞凋亡
(3)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进行转录) d、C(或d、C→D) 4 8
(4)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能基因突变
解析
解:(1)DNA分子在间期进行复制时稳定性最低,原因是DNA复制时双链解开,分析图表中AB和DE为DAN复制期,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2)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化后会逐渐衰老甚至凋亡,使得标记的细胞数目减少.
(3)分析图1中细胞核DNA变化可知,d、e阶段为分裂期,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进行转录,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图2中m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1中d时期,图表中C着丝点分裂为后期.m细胞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4条,染色体组为4组,n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8.
(4)根据图1中细胞核DNA的变化情况,可知图1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但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于间期DNA复制时期.
故答案为:
(1)AB和DE(只答一个不给分)
(2)被标记细胞凋亡
(3)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解旋进行转录) d、C(或d、C→D) 4 8
(4)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能基因突变
如图表示某高等生物的一个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1,2,3,4,5,6,7,8代表各染色体.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细胞为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在有丝分裂全过程中供能,核糖体在间期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A正确;
B、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图中1和4、2和3、5和8、6和7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1和2或3和4为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该状态下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细胞内主要有三种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分别为微丝.微管及中等纤维.微丝即肌动蛋白,负责细胞收缩与移动,目前已知有6种微丝蛋白,分布在肌肉及其它细胞;微管能构成纤毛.鞭毛.纺锤丝及细胞器移动的轨道,不同功能的微管由不同的微管蛋白所组成;中等纤维则协助细胞承受机械压力,以及细胞间的接合,不同细胞有不同的中等纤维.现已知秋水仙素可阻碍微管的形成.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秋水仙素可阻碍微管的形成”,而“微管能构成纤毛、鞭毛、纺锤丝及细胞器移动的轨道”.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后,纤毛、鞭毛、纺锤丝及细胞器移动的轨道等结构均不能形成.
A、由于不能形成纺锤丝,染色体就不会被纺锤丝牵引,细胞就不会一分为二,A正确;
B、该物质作用后,细胞将不能移动,而并不是干扰其移动,B错误;
C、该物质作用的结果不影响肌肉收缩,C错误;
D、该物质作用后将不能形成鞭毛,不是影响其摆动,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