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如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A中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B中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次级卵母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子细胞,B错误;
C、.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发生的是DNA的复制,C正确;
D、图A三种柱状结构a、b、c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D错误.
故选:C.
1DNA→2DNA,这两个携带完全相同信息的DNA彼此分离发生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个DNA复制成2个DNA发生在间期,随着染色体复制完成,故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故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故C错误;
D、携带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后期,随着着丝点分裂而分离,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故D正确.
故选:D.
已知玉米(2N=20),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如图为F1代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与5、2与6、3与7、4与8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本应含有相同的基因,而1与5上的基因不同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故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B错误;
C、F1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2与4为同源染色体,含等位基因,4上是R基因,则2上含有r基因,故C正确;
D、细胞中一种形态的染色体为4条,则染色体组为4组,故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物质变化曲线图形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该图形表示细胞核内DNA数量变化,则BC段包括后期,而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
C、若该图形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则CD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而细胞核重建发生在末期,C错误;
D、若该图形表示细胞内中心粒数量变化,则CD时刻表示进入末期,此时已经完成了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试题的分析,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A正确;
B、甲、丙二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乙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B错误;
C、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
D、该生物含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D错误.
故选:A.
(2015秋•大连校级期中)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玉米花粉培养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利用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a-h过程中细胞内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d-e为有丝分裂间期,该过程细胞内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不考虑突变,c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C.
甲、乙两图均为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中填标号).
(1)图中结构[______]______是合成脂质的场所.
(2)甲图中标号4外面的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3)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期,细胞核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______个染色单体.
(4)可推测乙图前一个时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为______.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图中结构2内质网.
(2)甲图中结构4为细胞膜,其外面的结构为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3线粒体.
(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
(4)细胞中的DNA含量从间期复制后加倍到末期细胞分裂后减半,因此乙图前一个时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与乙图细胞中DNA含量相等,即含有8个DNA分子.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个.
故答案为:
(1)[2]内质网
(2)纤维素和果胶[3]线粒体
(3)后 8 0
(4)8 4
解析
解:(1)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图中结构2内质网.
(2)甲图中结构4为细胞膜,其外面的结构为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3线粒体.
(3)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核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
(4)细胞中的DNA含量从间期复制后加倍到末期细胞分裂后减半,因此乙图前一个时期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与乙图细胞中DNA含量相等,即含有8个DNA分子.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个.
故答案为:
(1)[2]内质网
(2)纤维素和果胶[3]线粒体
(3)后 8 0
(4)8 4
图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下列对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细胞核中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故A错误;
B、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都是由单层膜构成,而核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由双层膜构成,故B错误;
C、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最终形成细胞壁,即图中的DE段,故C错误;
D、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故D正确.
故选:D.
青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多而且形态较小,为确定其染色体数目,需要制备染色体标本.
科研人员挑选若干组数量相等、活动力强、性成熟的同等条件下青虾,分别向腹肌注射0.1mL质量分数不等的秋水仙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4h后,取出心脏等6种器官组织,分别制成装片,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结论.以下是该实验的部分结果,请据此回答问题.
结果一:不同器官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铡(%)(如图1).
结果二: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的出现)处理后,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比例和染色体形态.
结果三:图2是青虾的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3是青虾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
(1)上述6种器官组织中,观察细胞分裂的最佳材料是______.
(2)注射秋水仙素的最佳质量分数是______,依据是______.
(3)结果三图2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4)结果三图3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图3模型可表示图2中______细胞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方式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解:(1)观察有丝分裂主要观察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因此应选取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大的材料,即卵巢.
(2)由结果二可看出,注射质量分数为4×10-3的秋水仙素既能保证染色体形态正常,又使处于中期的细胞比例最高.
(3)图2中甲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4)图3中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可代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用于表示图一中乙(有丝分裂后期)和丙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故答案为:
(1)卵巢
(2)4×10-3 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比例比较多,且染色体形态正常
(3)初级精母细胞
(4)着丝点分裂 乙和丙
解析
解:(1)观察有丝分裂主要观察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因此应选取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大的材料,即卵巢.
(2)由结果二可看出,注射质量分数为4×10-3的秋水仙素既能保证染色体形态正常,又使处于中期的细胞比例最高.
(3)图2中甲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4)图3中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可代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用于表示图一中乙(有丝分裂后期)和丙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故答案为:
(1)卵巢
(2)4×10-3 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比例比较多,且染色体形态正常
(3)初级精母细胞
(4)着丝点分裂 乙和丙
用32P标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16条)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则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相对稳定,只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所以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期都含有16条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32条,但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
故选:B.
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O~A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含量不变,A错误;
B、B~C段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核膜和核仁已在有丝分裂前期解体消失,B错误;
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4:0:4,C错误;
D、B~D段表示分裂中期和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中心体在分裂间期经过复制后加倍),D正确.
故选:D.
如图的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
(2)A细胞有______个DNA分子.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染色体有______条.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和C细胞属于有丝分裂,B、D和E属于减数分裂.
(2)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因此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A、C B、D、E
(2)8 体细胞 4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和C细胞属于有丝分裂,B、D和E属于减数分裂.
(2)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因此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A、C B、D、E
(2)8 体细胞 4
如图表示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及染色体几种形 态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乙中由C到D和B到A的变化过程中,细胞中同步变化的结构有______.可见染色体含______个DNA.
(2)对该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进行观察计数.最佳时期是图甲所示的______阶段,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应为图乙中的______,数目为______个.
(3)图甲的e阶段染色体形态发生的变化是______(用箭头和图乙中字母表示),处于此阶段的一个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个.
(4)图丙是没有完成的有丝分裂曲线图,请补充完整.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乙中由C到D和B到A的变化过程中,细胞中同步变化的结构有纺锤体(前期出现,末期消失)、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染色体复制前、着丝点分裂后)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
(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态,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c阶段,此时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对应于乙图的D.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8条.
(3)图甲的e阶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即B→A,处于此阶段的一个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
(4)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而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曲线:
故答案为:
(1)纺锤体、核膜和核仁 1或2
(2)c D 8
(3)B→A 0
(4)如图:
解析
解:(1)图乙中由C到D和B到A的变化过程中,细胞中同步变化的结构有纺锤体(前期出现,末期消失)、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染色体复制前、着丝点分裂后)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
(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态,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甲图中的c阶段,此时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对应于乙图的D.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8条.
(3)图甲的e阶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即B→A,处于此阶段的一个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
(4)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而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曲线:
故答案为:
(1)纺锤体、核膜和核仁 1或2
(2)c D 8
(3)B→A 0
(4)如图:
如图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B段表示G1期,此时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为S期做准备,A正确;
B、BC段表示S期,此时DNA正在进行复制,其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B正确;
C、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CD段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C正确;
D、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D.
图1表示某哺乳类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图2为该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DE段对应图2中的______细胞.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细胞.丁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3)如果丁细胞中的①为X染色体,则②一定是______.
(4)戊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而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对应图2中的甲和戊细胞.
(2)图2中,甲、乙、丙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丁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由于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含白色大染色体的细胞质多,所以丁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3)由于丁细胞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如果丁细胞中的①为X染色体,则②一定是常染色体.
(4)根据图乙中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判断戊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Hr.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甲和戊
(2)甲、乙、丙 4 次级卵母细胞
(3)常染色体
(4)Hr
解析
解:(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而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对应图2中的甲和戊细胞.
(2)图2中,甲、乙、丙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丁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由于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含白色大染色体的细胞质多,所以丁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3)由于丁细胞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如果丁细胞中的①为X染色体,则②一定是常染色体.
(4)根据图乙中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判断戊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Hr.
故答案为:
(1)DNA复制 甲和戊
(2)甲、乙、丙 4 次级卵母细胞
(3)常染色体
(4)Hr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