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

B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或2:1

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D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有丝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间期时,DNA完成复制.因此,在分裂期着丝点没有分裂时,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着丝点分裂后,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大的液泡,所以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是关于酒精的鉴定及酒精在相关实验中运用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混合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

B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剂提取色素

C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混合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杀死并固定细胞,A正确;

B、由于色素不溶于水,所以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剂提取色素,B正确;

C、在酸性而不是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错误;

D、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lmg/L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配制______个浓度梯度的氯苯溶液,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取一个培养瓶______,作为对照,并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______和人的成纤维细胞质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染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统计出______

(2)检测微核时可用______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实验所给材料,0.lmg/L氯苯溶液为有毒物质,而实验需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因此一般配制5个浓度梯度的氯苯溶液,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取一个培养瓶不加氯苯化合物,作为空白对照.②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氯苯,因此培养液的量、成纤维细胞质悬浮液的量及培养时间等无关变量应相同.③题干中提出,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因此实验的观察变量为微核率(或平均微核率).

(2)微核也属于染色体的一部分,而染色体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图中可以看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每空(2分),共12分)

(1)①5    不加氯苯化合物

②等量的培养液

③微核率(或平均微核率)

(2)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3)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解析

解:(1)①根据实验所给材料,0.lmg/L氯苯溶液为有毒物质,而实验需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因此一般配制5个浓度梯度的氯苯溶液,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取一个培养瓶不加氯苯化合物,作为空白对照.②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氯苯,因此培养液的量、成纤维细胞质悬浮液的量及培养时间等无关变量应相同.③题干中提出,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因此实验的观察变量为微核率(或平均微核率).

(2)微核也属于染色体的一部分,而染色体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图中可以看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每空(2分),共12分)

(1)①5    不加氯苯化合物

②等量的培养液

③微核率(或平均微核率)

(2)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3)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实验药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95%酒精用于有丝分裂中细胞的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

B、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混合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B正确;

C、双缩脲试剂使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

D、层析液促使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分离,滤纸条上颜色顺序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正确的制片流程是(  )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D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应该先解离,让根尖酥软,再漂洗去盐酸,接着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最后制片、观察,所以制作洋葱有丝分裂装片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正确的是(  )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分子因浓度不同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需要进行水浴加热,才能呈现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西瓜汁本身是红色的,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不能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A错误;

B、纸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则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成紫色反应,先加氢氧化钠2ml,再加3-4滴硫酸铜,C错误;

D、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需要找到分生区,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成正方形,细胞分裂旺盛,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来染色的试剂是(  )

A龙胆紫

B本尼迪特试剂

C碘液

D苏丹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来染色的试剂是龙胆紫溶液或被醋酸洋红液,A正确;

B、本尼迪特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B错误;

C、碘液用于鉴定淀粉,C错误;

D、苏丹Ⅲ用于鉴定脂肪,呈橘黄色,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丰城市校级月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着色.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

(1)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解析

解:(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着色.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

(1)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4秋•上海校级期末)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____________、制片等四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______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______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3)图中的B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期;C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期.

(4)该图中的一些细胞可以转变成伸长区、根冠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

(5)把洋葱根尖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最终会长成一株洋葱植株,这个技术叫做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四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有丝分裂,故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因此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图中的B细胞中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处于分裂的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的中期.

(4)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该图中的一些细胞可以转变成伸长区、根冠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分化.

(5)把洋葱根尖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最终会长成一株洋葱植株,这个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故答案为:

(1)漂洗      染色    分生

(2)分裂间期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前        中

(4)分化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四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有丝分裂,故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因此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图中的B细胞中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处于分裂的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的中期.

(4)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该图中的一些细胞可以转变成伸长区、根冠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分化.

(5)把洋葱根尖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最终会长成一株洋葱植株,这个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故答案为:

(1)漂洗      染色    分生

(2)分裂间期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前        中

(4)分化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的全能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实验的问题,请回答:

(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染色之前一定要用______进行漂洗;当用显微镜观察到一个处于分裂期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朝______方移动装片,才能使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

(2)鉴定还原糖的是______试剂,此试剂与含有还原糖的溶液混合,经加热后出现______色沉淀.

(3)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染色之前一定要用清水进行漂洗;当用显微镜观察到一个处于分裂期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朝左上方移动装片,才能使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

(2)鉴定还原糖的是斐林试剂,此试剂与含有还原糖的溶液混合,经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

(1)清水     左上

(2)斐林     砖红

(3)胡萝卜素

解析

解:(1)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染色之前一定要用清水进行漂洗;当用显微镜观察到一个处于分裂期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朝左上方移动装片,才能使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

(2)鉴定还原糖的是斐林试剂,此试剂与含有还原糖的溶液混合,经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

(1)清水     左上

(2)斐林     砖红

(3)胡萝卜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单倍体育种法难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相同

C针对以下实验①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③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④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只有③需要设置对比或对照

D观察细胞中DNA、RNA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要现配现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单倍体育种法能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并且缩短育种年限,但不能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A正确;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相同,都是作为解离液对组织细胞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是前后对照,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组间对照,C错误;

D、观察细胞中DNA、RNA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要现配现用,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难以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C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A正确;

B、要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该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也要多次取样,以求平均值,B错误;

C、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相同的,与琼脂块的大小无关,因此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表示的是物质的运输效率,而不是运输速率,C错误;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D错误.

故选:B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利用洋葱根尖分生组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装片制作的道程示意图,其中,D过程表示用两块载玻片进行压片.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指出并改正“示意图”中的③处错误:

(2)A过程叫______,作用是______

(3)健那绿染液与醋酸洋红染液染色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健那绿染液是一种______染色剂.

(4)D过程的目的是______,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下根尖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有3处明显的错误:一是A处根尖应该取2-3mm;二是B与C次序应该交换一下;三是A处盐酸和酒精的比例应该是1:1.

(2)图中A过程为解离步骤,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观察.

(3)健那绿染液是一种 活体染色剂,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4)图中D为制片步骤,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E表示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故答案是:

(1)一是A处根尖应该取2-3mm;二是B与C次序应该交换一下;三是A处盐酸和酒精的比例应该是1:1

(2)解离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4)活体

(5)使细胞进一步分散开来 区分生

解析

解:(1)图中有3处明显的错误:一是A处根尖应该取2-3mm;二是B与C次序应该交换一下;三是A处盐酸和酒精的比例应该是1:1.

(2)图中A过程为解离步骤,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观察.

(3)健那绿染液是一种 活体染色剂,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4)图中D为制片步骤,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E表示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故答案是:

(1)一是A处根尖应该取2-3mm;二是B与C次序应该交换一下;三是A处盐酸和酒精的比例应该是1:1

(2)解离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4)活体

(5)使细胞进一步分散开来 区分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

(1)根据图1,请你在图2的方框内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2)在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处于细胞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______

(3)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的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______

(4)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______,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5)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缍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期.

正确答案

解:(1)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1中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和中期,而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则分裂期缺少后期的模式图,画图时注意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如下图:

(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时间长,则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3)细胞的代谢活动需要酶的催化,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的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

(4)由于调控细胞周期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5)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缍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间期的G2期.

故答案为:

(1)

(2)间期时间长

(3)细胞的代谢活动需要酶的催化,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4)突变 

(5)DNA  G2

解析

解:(1)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1中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和中期,而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则分裂期缺少后期的模式图,画图时注意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如下图:

(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时间长,则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3)细胞的代谢活动需要酶的催化,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的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

(4)由于调控细胞周期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癌细胞无限增殖.

(5)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的纺缍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间期的G2期.

故答案为:

(1)

(2)间期时间长

(3)细胞的代谢活动需要酶的催化,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4)突变 

(5)DNA  G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 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做法是(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D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在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由于解离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A错误;

B、因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较多,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B正确;

C、如果视野过暗,可转换反光镜或光圈,增加视野的亮度,准焦螺旋是调节清晰度的,C错误;

D、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说明观察目标不在视野内,改用高倍镜就更看不到,D错误.

故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生命历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