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利用洋葱不同部位所做的相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绿色叶片含有较多的色素,可以用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正确;

B、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原因是有颜色便于观察,B正确;

C、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有的正在有丝分裂,故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正确;

D、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  )

A龙胆紫

B稀盐酸溶液

C醋酸洋红

D30%蔗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该实验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如龙胆紫,A正确;

B、该实验中要用稀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溶液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B正确;

C、该实验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如醋酸洋红染液,C正确;

D、该实验不需要用30%蔗糖溶液,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其生理功能各有不同.某研究小组对各个区域K+的积累量和运输量进行了统计并绘图,结果如下:

(1)根尖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分生区细胞______的结果.

(2)图中表示K+积累量的曲线是______,根尖吸收K+能力最强的区域是______,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

(3)如果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一般要先对根尖材料进行______,然后再经过______后,才能制片观察.

正确答案

解:(1)根尖结构的形成是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分化的结果.

(2)K+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所以图中表示K+积累量的曲线是A.成熟区的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最多,因此,根尖吸收K+能力最强的区域是成熟区.根尖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与该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根吸收离子的同时也吸收水分,因此与液泡的渗透吸水也密切相关.

(3)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需要先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故答案:

(1)增殖和分化

(2)A    成熟区  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答出两项即可)

(3)解离  漂洗、染色

解析

解:(1)根尖结构的形成是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分化的结果.

(2)K+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所以图中表示K+积累量的曲线是A.成熟区的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最多,因此,根尖吸收K+能力最强的区域是成熟区.根尖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与该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根吸收离子的同时也吸收水分,因此与液泡的渗透吸水也密切相关.

(3)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需要先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故答案:

(1)增殖和分化

(2)A    成熟区  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答出两项即可)

(3)解离  漂洗、染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菠菜叶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实验不适宜用菠菜叶片做实验材料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

B观察质璧分离和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菠菜是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适宜材料,A正确;

B、菠菜叶片细胞含有大液泡,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B正确;

C、菠菜叶片细胞已经高等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错误;

D、菠菜叶片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适宜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装片,下列操作步骤中导致染色不深的是(  )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放入解离液中3~5 min

B待根尖酥软后,直接将其放在龙胆紫溶液中染色

C3~5 min后,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D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按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解离时,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A正确;

B、待根尖酥软后,要用清水漂洗,以防解离液与染色剂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B错误;

C、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C正确;

D、在弄碎的根尖上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可作为多个实验的实验材料

如图A、B、C、D是洋葱根尖局部放大图,E是其中某个细胞的分裂图象,请据图回答问题:

(1)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时,主要观察图中______的细胞.此处的细胞能产生______.其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若用单侧光照射洋葱根尖,则根会向______弯曲生长

(2)E图示洋葱根尖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有关基因,若用15N对⑤号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标记了n个这样的细胞连续分裂三次形成含15N的子细胞数是______个.假设该植物的基因型是AaBb,E图中若④号染色体上有A、B基因则a、b基因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

(3)某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洋葱,他除进行充气外,还定期添加新鲜培养液,但几天后洋葱却萎蔫了.这是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应选C处细胞,分生区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由于单侧光的作用,生长素会由向光侧朝背光侧运输,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慢,因此根尖会表现背光生长的特性.

(2)E是有丝分裂后期图象,应在分生区观察,由于DNA的复制时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15N的细胞数是2n个.④号染色体上有A、B基因,说明A、B基因连锁,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图中④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为②和⑥.

(3)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洋葱的过程中,洋葱吸水的速率远远超过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因此一段时间后,培养液的浓度会升高,植物失水.

故答案为:

(1)C   生长素      背光侧

(2)2n   ②和⑥

(3)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失水较多使培养液浓度过高,植株失水

解析

解:(1)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应选C处细胞,分生区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由于单侧光的作用,生长素会由向光侧朝背光侧运输,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慢,因此根尖会表现背光生长的特性.

(2)E是有丝分裂后期图象,应在分生区观察,由于DNA的复制时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15N的细胞数是2n个.④号染色体上有A、B基因,说明A、B基因连锁,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图中④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为②和⑥.

(3)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洋葱的过程中,洋葱吸水的速率远远超过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因此一段时间后,培养液的浓度会升高,植物失水.

故答案为:

(1)C   生长素      背光侧

(2)2n   ②和⑥

(3)培养过程中培养液失水较多使培养液浓度过高,植株失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研人员对患有蛔虫病的马进行人工驱虫,以获取马蛔虫的活体材料.将获取的马蛔虫子宫浸入己配好的溶液(升汞:无水酒精为1:40)中8h,固定细胞分裂相,再用石蜡包埋后切片,利用苏木精液染色后观察到马蛔虫受精卵细胞(2N=4)分裂的部分图象如下.请据图回答:

(1)马蛔虫受精卵是观察动物细胞______分裂过程的适宜材料,主要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中,科研人员用苏木精液主要对马蛔虫受精卵的______ 进行染色,以便于镜检.

(3)图中a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期.与a细胞相比,图中c细胞所处时期的特点是______

(4)细胞分裂间期包含Gl、S、G2三个阶段,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环磷酰胺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小剂量的环磷酰胺可抑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G2及其他时期的细胞不敏感.据此推断,环磷酰胺抗肿瘤的主要机理是______.若在含马蛔虫受精卵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宜剂量的环磷酰胺,则培养相当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后,a细胞所占的比例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马蛔虫受精卵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增殖,另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因此是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适宜材料.

(2)苏木精液对马蛔虫受精卵的染色体(或染色单体)进行染色,以便于镜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变化.

(3)图中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倍,是处于分裂期的后期的细胞状态.与a细胞相比,图中c细胞正处于分裂末期,因为此时细胞中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4)小剂量的环磷酰胺可抑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了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进一步抑制了细胞分裂.若在含马蛔虫受精卵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宜剂量的环磷酰胺,则培养相当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后,a细胞所占的比例将减少.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染色体(或染色单体)  

(3)后  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4)抑制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减少

解析

解:(1)马蛔虫受精卵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细胞增殖,另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因此是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适宜材料.

(2)苏木精液对马蛔虫受精卵的染色体(或染色单体)进行染色,以便于镜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变化.

(3)图中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倍,是处于分裂期的后期的细胞状态.与a细胞相比,图中c细胞正处于分裂末期,因为此时细胞中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4)小剂量的环磷酰胺可抑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了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进一步抑制了细胞分裂.若在含马蛔虫受精卵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适宜剂量的环磷酰胺,则培养相当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后,a细胞所占的比例将减少.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染色体(或染色单体)  

(3)后  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4)抑制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减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洗去花生子叶染色后的浮色和解离后附着在根尖的醋酸洋红

B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

C“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中要使用蒸馏水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酒精洗去花生子叶染色后的浮色,用清水洗去解离后附着在根尖的解离液,A错误;

B、健那绿是一种活细胞染料,所以健那绿是染色活细胞的,B错误;

C、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中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胀破,C正确;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操步骤为解离→漂洗→制片→染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解离是用解离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

B、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所以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所以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正确;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步骤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胭脂红是最常见的合成色素.某研究小组以蚕豆根尖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胭脂红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选取发芽程度相同的蚕豆种子若干,分为两等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然后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A、B溶液分别处理萌发的蚕豆种子根尖,处理24小时,洗净,培养到根尖约5cm长;然后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并经过______,制成临时装片,每个剂量组观察300个细胞,观察记录发生染色体畸变的细胞个数,计算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如表.

注: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100%请回答:

(1)把题干中的①、②、补充完整:

______

______

(2)每个剂量组观察的300个细胞应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其中③的浓度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3)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第1组可以看出,染色体畸变不仅发生在人为因素下,也可以发生在______

(4)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写出两个结论)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胭脂红处理浓度,因变量②是染色体畸变率.

(2)因为实验要观察染色体畸变,而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所以每个剂量组观察的300个细胞应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或分裂中期).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胭脂红处理浓度,根据各组浓度之间的差值可知③的浓度为0.06.

(3)第1组实验中胭脂红处理浓度为0,说明染色体畸变不仅发生在人为因素下,也可以发生在自然状态下.

(4)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有:

①胭脂红能诱导染色体畸变;

②胭脂红浓度与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成正相关关系;

③胭脂红A诱导染色体畸变率高于胭脂红B.

故答案是:

(1)解离、漂洗、染色    染色体畸变率 

(2)分裂期(或分裂中期) 不同浓度的胭脂红  0.06  使各组之间浓度差值相等    

(3)自然状态下

(4)①胭脂红能诱导染色体畸变②胭脂红浓度与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成正相关关系③胭脂红A诱导染色体畸变率高于胭脂红B

解析

解:(1)①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胭脂红处理浓度,因变量②是染色体畸变率.

(2)因为实验要观察染色体畸变,而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佳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所以每个剂量组观察的300个细胞应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或分裂中期).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胭脂红处理浓度,根据各组浓度之间的差值可知③的浓度为0.06.

(3)第1组实验中胭脂红处理浓度为0,说明染色体畸变不仅发生在人为因素下,也可以发生在自然状态下.

(4)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有:

①胭脂红能诱导染色体畸变;

②胭脂红浓度与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成正相关关系;

③胭脂红A诱导染色体畸变率高于胭脂红B.

故答案是:

(1)解离、漂洗、染色    染色体畸变率 

(2)分裂期(或分裂中期) 不同浓度的胭脂红  0.06  使各组之间浓度差值相等    

(3)自然状态下

(4)①胭脂红能诱导染色体畸变②胭脂红浓度与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成正相关关系③胭脂红A诱导染色体畸变率高于胭脂红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高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低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A正确;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C错误;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相关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油脂颗粒时,视野整体呈橙黄色是因为没有用酒精洗去浮色

B若洋葱外表皮细胞颜色较浅,则可调暗光源使液泡更清晰

C叶绿体色素提取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分子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见到后期细胞中染色体逐渐向两极移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油脂颗粒时,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否则会观察到整个视野中充满了苏丹Ⅲ染液的橘黄色,A正确;

B、若洋葱外表皮细胞颜色较浅,可以通过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的方式,使通入的光源减少,则图象会更清晰些,B正确;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分子,C正确;

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盐酸固定并杀死,不可能观察到后期细胞中染色体逐渐向两极移动,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B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或2:1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解离的目的是用解离液(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A错误;

B、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B错误;

C、解离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C错误;

D、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后期和末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

资料一: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0~1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资料二: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

(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______

(2)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______

①取材时间;②根尖培养温度;③解离时间长短;④漂洗的时间长短;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正确答案

解:(1)应该将“室温下解离10~15min”改成室温下解离3~5min;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压片过程中,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2)①取材时间是影响细胞分裂的重要因素,肯定会对细胞周期有所影响;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变化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③解离时间过长不便于操作,因此会对实验结果有所影响;④漂洗的时间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⑤观察的如果不是分生区,都可能认为是分裂间期的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如果不准确,肯定也会影响统计结果.故选:①②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

(1)将“室温下解离10~15min”改成室温下解离3~5min;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解:(1)应该将“室温下解离10~15min”改成室温下解离3~5min;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压片过程中,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2)①取材时间是影响细胞分裂的重要因素,肯定会对细胞周期有所影响;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变化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③解离时间过长不便于操作,因此会对实验结果有所影响;④漂洗的时间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⑤观察的如果不是分生区,都可能认为是分裂间期的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如果不准确,肯定也会影响统计结果.故选:①②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

(1)将“室温下解离10~15min”改成室温下解离3~5min;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①②③④⑤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南关区校级月考)观察藓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形态、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颗粒的实验中,共同点是(  )

A实验对象均需保持活性

B适当提高温度均会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C均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均需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颗粒的实验中,实验对象也不需要保持活性,A错误;

B、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适当提高温度,而另外两个实验不需要提高温度,B错误;

C、这三个实验均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C正确;

D、观察藓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形态实验中不需要染色,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生命历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