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完成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萃取获得香烟中的焦油,用醋酸丙酯将其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焦油溶液.各取等量加入烧杯A、B、C、D中.将醋酸丙酯与蒸馏水混合液取等量加入烧杯E中.取等量蒸馏水加入烧杯F中.
第二步:将6个状况相同,幼根已培养至lcm的洋葱分别置于上述6个烧杯中培养较长时间,然后从每个洋葱上随机取根尖数根制作临时装片.镜检记录出现微核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微核率),计算每组平均值如表:
请分析回答:
(l)为何洋葱在上述溶液中培养时间不可过短?______.
(2)镜检时应选择位于根尖______区,且处于细胞分裂______期的细胞.
(3)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为______.为了便于观察微核需要的染色剂是______.
(4)对ABCD四组而言,E组和F组哪组是对照组?______.将E组与F组比较,作用是:______.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了确保洋葱根尖细胞在各种溶液中经历一个细胞周期,需要将洋葱根尖在上述各种溶液中培养的时间确保经历一个细胞周期.
(2)镜检的细胞应该位于根尖分生区而且处在细胞分裂间期,因为间期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利于观察微核.
(3)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为了便于观察微核需要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4)醋酸丙酯是配置焦油溶液的溶剂,所以对A~D组而言,E是对照组.实验之所以将E组和F组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证明醋酸丙酯不诱导洋葱根尖细胞形成微核.
通过以上分析和表格分析可知A到D组随香烟焦油溶液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增加,所以实验结论为香烟焦油能诱导洋葱根尖细胞形成微核,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显著.故答案为:
(1)确保经历至少一个细胞周期
(2)分生 间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4)E 排除醋酸丙酯的影响
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解析
解:(1)为了确保洋葱根尖细胞在各种溶液中经历一个细胞周期,需要将洋葱根尖在上述各种溶液中培养的时间确保经历一个细胞周期.
(2)镜检的细胞应该位于根尖分生区而且处在细胞分裂间期,因为间期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利于观察微核.
(3)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为了便于观察微核需要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4)醋酸丙酯是配置焦油溶液的溶剂,所以对A~D组而言,E是对照组.实验之所以将E组和F组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证明醋酸丙酯不诱导洋葱根尖细胞形成微核.
通过以上分析和表格分析可知A到D组随香烟焦油溶液浓度的增加,细胞微核率增加,所以实验结论为香烟焦油能诱导洋葱根尖细胞形成微核,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显著.故答案为:
(1)确保经历至少一个细胞周期
(2)分生 间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4)E 排除醋酸丙酯的影响
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以下是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关的内容.
(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______细胞.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______.
(2)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若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有关操作过程中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下列供选的序号填写: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上述视野中甲细胞(处于中期)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______.
(4)洋葱根尖中有一些细胞正在分裂,在制作洋葱根尖玻片标本的过程中,这些细胞停止分裂是______A.解离时期 B.漂洗时期 C.染色时期 D.压片时期
(5)观察装片时,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分生区细胞,如根尖、芽尖等.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比较视野A和视野B可知,视野A处于低倍镜下,视野B处于高倍镜下,且甲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和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甲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甲细胞处于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2:1:2.
(4)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因此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停止分裂.
(5)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因此观察装片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故答案为:
(1)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2:1:2
(4)A
(5)分裂间期
解析
解:(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分生区细胞,如根尖、芽尖等.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比较视野A和视野B可知,视野A处于低倍镜下,视野B处于高倍镜下,且甲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和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甲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甲细胞处于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2:1:2.
(4)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因此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停止分裂.
(5)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因此观察装片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故答案为:
(1)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2:1:2
(4)A
(5)分裂间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上午10:00~11:00和下午3:00~4:00分别取洋葱根尖,按常规操作步骤制作了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取材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取材的时间不同,对分裂时的______细胞数目影响不大.
(2)判断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______.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__.
(4)如果将水培一段时间已经生根的洋葱分成两组,一组放在4℃冰箱中冷藏处理24h,另一组在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4h,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观察和统计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时期是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实验结果表明,上午10:00-11:00时取材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取材的时间不同,对末期细胞数目影响不大.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探究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的实验思路:在上午10:00至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将水培一段时间已经生根的洋葱分成两组,一组放在4℃冰箱中冷藏处理24h,另一组在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4h,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相,低温或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故答案为:
(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0:00-11:00 末期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在10:00到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中期 秋水仙素(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
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实验结果表明,上午10:00-11:00时取材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取材的时间不同,对末期细胞数目影响不大.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探究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的实验思路:在上午10:00至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将水培一段时间已经生根的洋葱分成两组,一组放在4℃冰箱中冷藏处理24h,另一组在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4h,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相,低温或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故答案为:
(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0:00-11:00 末期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在10:00到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中期 秋水仙素(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分离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将解离、漂洗、染色的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进行压片处理后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即该实验需要用卡诺氏液进行固定后才可解离,B错误;
C、新鲜的藓类叶中含有叶绿体,该绿色将会影响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的观察,C错误;
D、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变成染色体,而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所以不分裂的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015秋•温州校级期末)关于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是分裂间期的细胞,A正确;
B、由于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是分裂间期的细胞,所以视野中没有看到分裂期的细胞时,需要移动装片换个视野去寻找,B正确;
C、解离的目的是为了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轻压盖玻片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
D、用紫色洋葱表皮不能做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是因为表皮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D.
(2015秋•唐山校级期末)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赤道板④细胞板⑤叶绿体⑥中心体⑦液泡⑧纺锤体⑨核膜⑩染色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⑩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观察到①细胞壁、⑧纺锤体、⑩染色体,①⑧⑩正确;
②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观察不到,②错误;
③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不是一个结构,显微镜下任何时期也看不到赤道板,③错误;
④细胞板是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的结构,④错误;
⑤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⑤错误;
⑥洋葱根尖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⑥错误;
⑦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细胞没有液泡,⑦错误;
⑨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没有核膜,⑨错误.
故选:A.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同学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
则①②③同学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细胞分散开,①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②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③同学5~7mm处为伸长区,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
故选:A.
某研究小组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实验材料选择蚕豆根尖 (2n=12).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该研究需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为了确定中期持续的时间,研究者先做了一个预备实验.
①制作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取材→______→漂洗→染色→压片.染色时,应该使用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染液.
②下表是观察临时装片的三个视野的统计结果.已知蚕豆根尖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为11.4h,由此可估算分裂中期经历的时间为______h.
(2)实验步骤一:首先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液处理蚕豆根尖细胞,标记DNA分子的双链,后将这些根尖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处理根尖细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______.
(3)实验步骤二: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每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如果DNA分子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标记会有三种情况(如图所示),那么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______(请在下列A-E选项中选择).
A、12个a
B、12个b
C、6个a,6个b
D.6个b,6个c
E.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正确答案
解离
碱性
0.6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A、B、E
解析
解:(1)①制作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染色时,应该使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液.
②据表格分析,细胞总数的平均值为(128+132+139)÷3=133个,中期细胞数的平均值为(8+6+7)÷3=7个,细胞周期为11.4h,由此可估算分裂中期经历的时间为×11.4=0.6h.
(2)由于细胞中的DNA和RNA都含有碱基A、G、C,T是DNA特有的,U是RNA特有的,所以处理根尖细胞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根据题意可知,亲代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a;
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再经过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有标记,如图b;
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0条,最多可能是12条;该细胞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可能有两种情况,即图b和图c,但是不能确定b、c各自确切的数目,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肯定是12条,即b+c=12个.
故选:A、B、E.
故答案为:
(1)①解离 碱性 ②0.6
(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A、B、E
某科研小组利用鬼针草研究可可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镜检时应注意移动装片,寻找根尖______区细胞,对处于______期且染色体______的细胞进行拍照、计数.
(2)计数时应随机观察多个视野,目的是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如图为一位同学镜检时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其中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镜检时应注意移动装片,寻找根尖分生区区细胞,对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或清晰等)的细胞进行拍照、计数.
(2)计数时应随机观察多个视野,目的是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故答案为: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分生 中 分散良好(或清晰等)
(2)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较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析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镜检时应注意移动装片,寻找根尖分生区区细胞,对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或清晰等)的细胞进行拍照、计数.
(2)计数时应随机观察多个视野,目的是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故答案为: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分生 中 分散良好(或清晰等)
(2)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较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
(2)B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______.
(3)在做C组实验时,应选择图甲______(填编号)处细胞为材料.某同学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乙图所示图象,若要在高倍镜下看清视野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______移动.此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4)研究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获得如丙图所示曲线,在a和c两时期,______催化mRNA分子合成,在e时期,最活跃的细胞器是______.丁图①一②、②一③表示的生理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时期.
正确答案
洗去浮色
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或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③
左
①②
RNA聚合酶
高尔基体
间期、前期
解析
解:(1)脂肪鉴定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若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等.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选择③分生区细胞,因为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能力旺盛.乙图中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侧,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和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该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移动装片.图乙视野中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过少,可能的原因是:
①视野选择不合适,可移动装片找到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观察,①正确;
②分裂期细胞数目太少,可能是取材时间不合适,②正确;
③视野中细胞已经分散开,说明制片时压片力量合适,③错误;
④视野中细胞已经分散开,说明解离时间合适,④正确.
故选:①②.
(4)mRNA分子是转录形成的,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e为末期,此时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板,而与细胞壁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丁图①一②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②一③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洗去浮色
(2)划滤液细线的次数不够或层析时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3)③左 ①②
(4)RNA聚合酶 高尔基体 间期、前期
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出现相互重叠是解离和压片不到位,漂洗只是影响染色效果,A错误;
B、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还原糖不只是有葡萄糖,B错误;
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细胞不能复原,可能是细胞外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高度失水死亡,C错误;
D、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
(1)步骤甲称为______.
(2)步骤乙称为______,目的是______.
(3)步骤丙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4)在步骤丁的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在你的观察中,处于有丝分裂______期的细胞最多
(6)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步骤甲称为解离.
(2)步骤乙为漂洗,的目的是漂洗解离液和便于染色.
(3)步骤丙为染色,常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4)步骤丁为制片,该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再加盖载玻片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5)由于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以上,所以观察时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6)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可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进而得出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
故答案为:
(1)解离
(2)漂洗 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龙胆紫溶液
(4)加盖载玻片后用拇指轻轻按压
(5)间
(6)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步骤甲称为解离.
(2)步骤乙为漂洗,的目的是漂洗解离液和便于染色.
(3)步骤丙为染色,常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4)步骤丁为制片,该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再加盖载玻片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5)由于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以上,所以观察时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6)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可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进而得出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
故答案为:
(1)解离
(2)漂洗 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龙胆紫溶液
(4)加盖载玻片后用拇指轻轻按压
(5)间
(6)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
下列现象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分子水平的蔗糖,A错误;
B、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碱性染料染色观察到,B正确;
C、叶绿体属于显微结构,并且呈绿色,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但是不能看到核糖体这种小的细胞器,C错误;
D、光学显微镜下大肠杆菌可以看到,但是由于噬菌体太小,因此看不到,D错误.
故选:B.
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如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______;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③表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在利用洋葱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然后利用DNA在______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提纯.
(4)若要探究白色洋葱鳞片叶中是否含有脂肪.你的实验思路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加速研磨).②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显微镜中成像与物体是完全倒置的,中期细胞图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在利用洋葱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然后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提纯.
(4)探究白色洋葱鳞片叶中是否含有脂肪,实验思路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并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橘黄色颗粒出现.
故答案为:
(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使细胞分散开来 右上
(3)洗涤剂和食盐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4)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并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橘黄色颗粒出现
解析
解:(1)①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加速研磨).②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显微镜中成像与物体是完全倒置的,中期细胞图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在利用洋葱提取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然后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提纯.
(4)探究白色洋葱鳞片叶中是否含有脂肪,实验思路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并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橘黄色颗粒出现.
故答案为:
(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使细胞分散开来 右上
(3)洗涤剂和食盐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4)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并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橘黄色颗粒出现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因此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是橙黄色.B正确;
C、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所以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C正确;
D、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红色,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