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嗅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使酒精变灰绿色

B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需用甲基绿染色

C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科研上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可将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以使酒精变灰绿色,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错误;

B、用高倍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叶绿体中含有色素,不需要染色,B错误;

C、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是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正确;

D、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可将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同一个细胞就可以看到有丝分裂的所有时期;

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无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要进行复制,但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时;

⑤在正常情况下,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减半,DNA含量不变;

⑥某动物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核中DNA含量若为4a,则该动物卵细胞中DNA的含量准确的讲应是大于2a.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同一个细胞只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一个时期,①错误;

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②错误;

③无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要进行复制,但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③正确;

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的时期,④错误;

⑤在正常情况下,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减半,DNA含量相同,⑤正确;

⑥某动物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核中DNA含量若为4a,则该动物卵细胞中DNA的含量准确的讲应是大于2a,因为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DNA,⑥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以马蛔虫的早期胚胎和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他对两个实验的操作或分析正确的是(  )

A为便于观察,都应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B为使细胞易于分离,洋葱根尖用15%的碳酸和95%的酒精进行解离

C可根据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来判断实验材料的种类

D在低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少于在高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动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为便于观察,都应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A正确;

B、为使细胞易于分离,洋葱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进行解离,B错误;

C、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都均等分裂,C错误;

D、由于低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小,数目多,而高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大,数目少,所以在低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多于在高倍镜视野中观察到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如果解离时间过短,将会(  )

A不能使染色体着色

B不能使细胞分散开

C不能使细胞处于分裂期

D不能使细胞死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解离用的是解离液,其主要成分是盐酸和酒精,主要起分散和固定细胞的用处.如果解离时间过短,细胞还没有充分固定好,细胞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充分被溶解和破坏,因此不能使细胞分散开.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相同(  )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脂肪”中的作用

B硫酸铜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而在“检测生物组织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A错误;

B、硫酸铜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中的作用是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而在“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作用是与肽键结合,B错误;

C、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相同,都是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C正确;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中的作用是使细胞吸水胀破,而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组,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前项是实验试剂,中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醋酸洋红溶液、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观察染色体

B健那绿、线粒体染色、观察线体

C吡啰红、RNA染色、观察RNA的分布

D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检验蛋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A、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色,醋酸洋红溶液为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便于观察染色体,A正确;

B、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有利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B正确;

C、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

D、双缩脲试剂能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所以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D正确.

故选:A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示根尖的结构及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a和b区细胞

B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c区细胞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①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过程长

D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b处细胞不成熟,没有液泡,不能发生渗透作用,因此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A错误;

B、b为分生区,此处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可用于观察根尖有丝分裂,B错误;

C、若①②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期,①分裂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明显比②分裂期长,C正确;

D、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

B换高倍镜观察时,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

C处于分裂末期的细胞均有核仁

D向左下方略移动装片,图象向右上方移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的旺盛状态,细胞来不及长大又继续进行分裂,所以细胞小且呈正方形,A正确;

B、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的最佳时期.因此换高倍镜观察时,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B正确;

C、细胞分裂前期核仁是逐渐消失的,所以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有的可以看到核仁,C错误;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所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时,图象向右上方移动,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由大到小,紫色变深

C利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色素

D在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实验中,扩散得最慢的是叶绿素a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染色之前先漂洗,防止酸碱中和,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越来越小,所以液泡也越来越小,细胞液越来越少,导致紫色加深,B正确;

C、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等有机溶剂来提取叶绿体色素,C正确;

D、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所以位于滤纸条最上面打的胡萝卜素扩散的最快,而位于最下面的叶绿素b扩散得最慢,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了验证低温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加倍原因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步骤:

a.取洋葱的根尖,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置于2℃冰箱低温诱导培养36h,然后恢复到15℃~20℃常温培养10~12h.对照组始终15℃~20℃常温培养.

b.分别取上述两组根尖,制作临时装片、镜检、计数、拍照,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全部细胞数×100%),结果如下.

(1)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______后,______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2)显微观察时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______,使图象清晰;

(3)为了使细胞分裂指数值更加准确,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含图片)分析,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不到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低温处理能抑制______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______期.

正确答案

解:(1)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2)显微观察时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使图象清晰.

(3)计数时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可以使细胞分裂指数值更加准确.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不到处于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故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前期.

故答案为:

(1)复制    平均

(2)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3)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

(4)中期和后期(末期亦可)    纺锤体(丝)   前

解析

解:(1)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2)显微观察时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使图象清晰.

(3)计数时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可以使细胞分裂指数值更加准确.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不到处于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故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前期.

故答案为:

(1)复制    平均

(2)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3)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

(4)中期和后期(末期亦可)    纺锤体(丝)   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加数目.

(1)如图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_____期图.

(2)图中细胞有着丝粒______个,有染色体______个.

(3)判断该细胞是动物细胞,根据是:①______;②______

(4)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12个着丝粒,12个染色体.

(3)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4)图示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将要求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每个子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后期

(2)12   12

(3)有中心体  无细胞壁

(4)6

解析

解:(1)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12个着丝粒,12个染色体.

(3)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4)图示细胞含有12条染色体,将要求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每个子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后期

(2)12   12

(3)有中心体  无细胞壁

(4)6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使用紫色洋葱进行生物实验,取材部位正确的是(  )

A取紫色鳞片叶,提取叶绿体色素

B取根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C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D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洋葱紫色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故A错误;

B、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故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故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白色的,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没有颜色干扰,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前项是实验试剂,中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目的,搭配错误的是(  )

A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B二苯胺、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鉴定蛋白质

C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

D伊红与美蓝、细菌培养基中指示剂、鉴别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物质,因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A正确;

B、鉴定蛋白质利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鉴定DNA,B错误;

C、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来提取叶绿体中色素,C正确;

D、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龙胆紫对其染色体进行染色,染色体能被染色的原因是(  )

A蛋白质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B染色体的DNA分子中有磷酸基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CDNA上的含N碱基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D蛋白质分子中有氨基呈碱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染色质是细胞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为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DNA分子中有磷酸基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胺磺灵作为一种除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实验中用胺磺灵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幼根细胞染色体状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过程需要将小麦根尖分生组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此过程用HCl处理,目的是______.经漂洗、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______期的细胞.

(2)据图1可知,诱导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最高染色体变异(畸变)率的条件为______.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______,原因是一部分已变异的细胞不能正常进行下一个分裂周期而趋近凋亡,具有______的细胞减少.

(3)胺磺灵主要通过影响______的形成和功能引起染色体加倍.综合图1和图2可知,用胺磺灵处理12h后,染色体加倍率约占染色体变异率的______%.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合理使用胺磺灵做除草剂,特别是注意对使用时间和______的控制,以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正确答案

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HCl和酒精制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时期,因此经漂洗、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2)据图1可知,诱导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最高染色体变异(畸变)率的条件为500μmol/L,12h.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下降,原因是一部分已变异的细胞不能正常进行下一个分裂周期而趋近凋亡,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减少.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纺锤体的形成受阻,由此可推知胺磺灵主要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和功能引起染色体加倍.综合图1和图2可知,用胺磺灵处理12h后,染色体加倍率约占染色体变异率的40~50%.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合理使用胺磺灵做除草剂,特别是注意对使用时间和浓度的控制,以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故答案为:

(1)使细胞分散开来中

(2)500μmol/L,12h    下降     细胞周期

(3)纺锤体    40~50

(4)浓度

解析

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HCl和酒精制成解离液,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佳时期,因此经漂洗、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2)据图1可知,诱导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最高染色体变异(畸变)率的条件为500μmol/L,12h.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下降,原因是一部分已变异的细胞不能正常进行下一个分裂周期而趋近凋亡,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减少.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纺锤体的形成受阻,由此可推知胺磺灵主要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形成和功能引起染色体加倍.综合图1和图2可知,用胺磺灵处理12h后,染色体加倍率约占染色体变异率的40~50%.

(4)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合理使用胺磺灵做除草剂,特别是注意对使用时间和浓度的控制,以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故答案为:

(1)使细胞分散开来中

(2)500μmol/L,12h    下降     细胞周期

(3)纺锤体    40~50

(4)浓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生命历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