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一物质的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______(能/不能)利用图甲②区细胞为材料,原因是
______.
(2)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
(3)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甲基绿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约10min.
(四)制片: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将根尖放在中央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这样可使细胞分散开.
①请指出“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画出一个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模式图.(画4条染色体)
正确答案
解:(1)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不能利用该区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实验材料.
(2)由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90%~95%),分裂期持续时间短(5%~10%),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3)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
①(二)染色、(三)漂洗顺序颠倒,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染色用甲基绿溶液错误,染色剂应该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应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
故答案为:
(1)不能 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3)①(二)染色、(三)漂洗 0.01 g/mL二苯胺溶液 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如图
解析
解:(1)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不能利用该区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实验材料.
(2)由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90%~95%),分裂期持续时间短(5%~10%),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3)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
①(二)染色、(三)漂洗顺序颠倒,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染色用甲基绿溶液错误,染色剂应该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应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如图:
故答案为:
(1)不能 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3)①(二)染色、(三)漂洗 0.01 g/mL二苯胺溶液 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如图
实验是生命科学十分重要的发现和论证方法,实验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请根据题意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取洋葱根尖后进行了如下操作.(表中“+”表示该步骤正常操作,“-”表示该步骤未操作)
观察其中一个装片,发现根尖各细胞中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或着色很浅,无法看清,这个装片最可能由______同学制作.染色体染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实验过程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其中用到盐酸,盐酸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中也有用到,其作用是______.
(2)如图1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分析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为______小时,请根据此图在图2中绘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随时间的关系坐标图.
______
(3)用新鲜的菠菜为材料提取叶绿体的色素,但得到的色素滤液的颜色较浅.可能的原因有(写两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若没有漂洗去根尖中残留的解离液成分,将会使根尖各细胞中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或着色很浅,无法看清.在该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盐酸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由图分析可知,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间为从A到E的时间,为20小时.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是,间期复制加倍,前、中、后期不变,末期一分为二,恢复原先水平.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随时间的关系坐标图为:
(3)在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实验中,若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或加入的丙酮或乙醇量过多,将会使色素滤液的颜色较浅.
故答案为:
(1)甲 没有漂洗去根尖中残留的解离液成分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20
(3)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加入的丙酮或乙醇量过量
解析
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若没有漂洗去根尖中残留的解离液成分,将会使根尖各细胞中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或着色很浅,无法看清.在该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盐酸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由图分析可知,该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间为从A到E的时间,为20小时.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是,间期复制加倍,前、中、后期不变,末期一分为二,恢复原先水平.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随时间的关系坐标图为:
(3)在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实验中,若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或加入的丙酮或乙醇量过多,将会使色素滤液的颜色较浅.
故答案为:
(1)甲 没有漂洗去根尖中残留的解离液成分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20
(3)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加入的丙酮或乙醇量过量
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之一,如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______;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但该滤纸条层析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一条色素带,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用洋葱的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杀死细胞;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
③用龙胆紫溶液可将细胞核物质或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
(3)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则应选______期,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4)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方框中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加速研磨).②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2)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而不是用药液杀死细胞,①错误;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②正确;
③由于染色体呈酸性,所以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③正确;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以防细胞重叠,便于观察,④正确.
故叙述正确的有:②③④.
(3)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显微镜中成像与物体是完全倒置的,④中中期细胞图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题中缺中期图,画图时要注意抓住有丝分裂中期图象的特点:染色体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如下图:
故答案为:
(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②③④
(3)中 右上
(4)
解析
解:(1)①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加速研磨).②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2)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而不是用药液杀死细胞,①错误;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②正确;
③由于染色体呈酸性,所以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③正确;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细胞,以防细胞重叠,便于观察,④正确.
故叙述正确的有:②③④.
(3)观察染色体数目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显微镜中成像与物体是完全倒置的,④中中期细胞图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要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4)题中缺中期图,画图时要注意抓住有丝分裂中期图象的特点:染色体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如下图:
故答案为:
(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 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②③④
(3)中 右上
(4)
洋葱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向空中,能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富含营养,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洋葱管状叶不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不能可选用洋葱管状叶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选取洋葱根尖,因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能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只是现象不太明显,C错误;
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因为该细胞无色,实验过程中需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实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高倍镜放大的只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减少,A正确;
B、在紫色洋葱鳞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渗透吸水,因此液泡由小变大但紫色变浅,B正确;
C、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C正确;
D、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和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错误.
故选:D.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着丝点一分为二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还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______.
实验步骤:第一步:培养洋葱根尖.
第二步: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为1号,2号,并装入适量蒸馏水,向1号瓶内加入2mL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向2号瓶中加入2mL蒸馏水.
第三步:将已长出根尖的两洋葱分别转移到1号,2号广口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只将其根尖伸入瓶中液体中.
第四步:从1号,2号广口瓶中洋葱上分别切取2~3mm长的根尖若干条,并分别进行______等步骤制成临时装片.
第五步: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比较并记录______(时期)的染色体数目.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根据题目要求,实验假设可以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也可以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
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联系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一种纺锤体的形成,故是否加入秋水仙素是自变量,着丝点分裂是在后期,所以要观察并比较染色体的数目应选在分裂的后期.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想到实验结果应该有两种,即1、2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所占比例相等,或者是1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2号瓶,前者对应的结论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后者对应的结论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故答案为:
实验假设: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或是受基因控制的)
第四步: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第五步:有丝分裂后期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1号、2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说明丝点一分为二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
②1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2号瓶的一半,说明丝点一分为二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解析
解:根据题目要求,实验假设可以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也可以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
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联系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一种纺锤体的形成,故是否加入秋水仙素是自变量,着丝点分裂是在后期,所以要观察并比较染色体的数目应选在分裂的后期.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想到实验结果应该有两种,即1、2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所占比例相等,或者是1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2号瓶,前者对应的结论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后者对应的结论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故答案为:
实验假设: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或是受基因控制的)
第四步: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第五步:有丝分裂后期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1号、2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说明丝点一分为二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
②1号瓶中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2号瓶的一半,说明丝点一分为二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下列四个生物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先将酶与淀粉分别用相应温度处理,然后再将两者混合,B错误;
C、血红蛋白样品处理: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透析,C错误;
D、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利用紫色洋葱叶肉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人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植物细胞的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实验中装片制作时流程为______.若发现染色体着色较浅,可能原因是______.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______.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4)某同学在秋天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过程操作正确,预实验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有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为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需对光学显微镜的光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1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A处溶液是含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而C处是细胞液.其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
(2)D是有丝分裂的中期,E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于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使得染色体着色较浅.
(3)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故选ABCD.
(4)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在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叶绿素在低温下易被破坏,且生成很难,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因此可以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该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能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
(1)红色 无色 原生质层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
(3)ABCD
(4)叶绿素被破坏
(5)缩小光圈
解析
解::(1)根据图1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A处溶液是含少量红墨水的0.3g.mL-1的蔗糖溶液,而C处是细胞液.其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
(2)D是有丝分裂的中期,E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于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使得染色体着色较浅.
(3)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故选ABCD.
(4)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在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叶绿素在低温下易被破坏,且生成很难,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因此可以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该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能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
(1)红色 无色 原生质层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后没有漂洗或染色时间过短
(3)ABCD
(4)叶绿素被破坏
(5)缩小光圈
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故选:D.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的实验和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中,经过了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都看不到细胞分裂各个时期连续的动态过程,A错误;
B、制作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
C、观察有丝分裂的试验中,解离时间约为3~5min,漂洗时间约10min,染色时间约3~5min,C错误;
D、观察蝗虫睾丸中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看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D错误.
故选:B.
下列生物实验中所用试剂的作用与细胞壁有关的是:( )
①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用盐酸处理根尖
②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先用氯化钙溶液处理大肠杆菌
③进行细胞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
④进行体细胞杂交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白菜和甘蓝体细胞
⑤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叶片.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制作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时,用盐酸处理根尖,是处理细胞壁,让植物细胞相互分离开,①正确;
②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先用氯化钙溶液处理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增大其通透性,②正确;
③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进行细胞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与细胞壁无关,③错误;
④进行体细胞杂交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白菜和甘蓝体细胞,是破坏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④正确;
⑤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叶片,是破坏细胞壁,加快研磨的速度,⑤正确.
故选: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生区位置约在2-3cm处,因此应该剪取根尖2-3cm,并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混合液解离3~5分钟,A错误;
B、由图中20μm可知,图示为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B正确;
C、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视野中的K细胞不会再分裂,C错误;
D、视野中,N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2倍,D错误.
故选:B.
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A正确;
B、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所以用丙酮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
C、在做还原糖鉴定试验中,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C正确;
D、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D错误.
故选:D.
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二倍体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__(填图中字母)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的正确顺序_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
(2)图乙A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 条姐妹染色单体.
(3)某同学说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C图象,发现了赤道板.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____.
(4)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5)若图丙E、F、G、H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c分别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
B→A→D→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
12
他看到的是细胞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
不会
细胞
染色体
解析
解:(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生区细胞,此处细胞呈正方形,如图中b处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处于前期,C处于末期,D处于后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正确顺序:B→A→D→C,该区域的细胞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图乙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6条染色体,共有3对同源染色体,12条姐妹染色单体.
(3)C图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但是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可判断他看到的是细胞板.
(4)③和④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此过程具有不变性,即细胞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5)分析图丙中数量变化,可判断E是原始生殖细胞;F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G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H处于减数分裂末期.d在E、H过程中不存在,可推断出d是染色单体;在F、G过程中d与b的含量是相同的,可判断b是DNA;在比较bc的量的变化,可推断出c是染色体;最后a是细胞数量.
故答案为:
(1)b B→A→D→C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3 12
(3)他看到的是细胞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赤道板是看不到的
(4)不会
(5)细胞 染色体
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作用是______.
(2)A过程适度的标志是______.
(3)C过程叫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
(4)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______.
(5)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 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过程为解离 步骤,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观察.
(2)解离过程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根尖酥软为适宜.
(3)图中C过程为染色 步骤,主要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图中D为制片步骤,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了,有利于观察.
(5)E表示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故答案是:
(1)解离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根尖酥软
(3)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
(4)使细胞分散开了,有利于观察
(5)分生
解析
解:(1)图中A过程为解离 步骤,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观察.
(2)解离过程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根尖酥软为适宜.
(3)图中C过程为染色 步骤,主要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图中D为制片步骤,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分散开了,有利于观察.
(5)E表示观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故答案是:
(1)解离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根尖酥软
(3)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
(4)使细胞分散开了,有利于观察
(5)分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