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生命历程
- 共9287题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过程为:解离(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对根尖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
故选:B.
如图表示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要将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向移动.
(3)若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期,其原因是______.
(5)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____染上颜色(红色或紫色),便于观察.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是______性染料.
正确答案
B
此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
右上
细准焦螺旋
分裂间
间期时间最长
染色质(染色体)
碱
解析
解:(1)图中B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表示分生区.
(2)据图分析,B区在右上方,由于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要移到视野中央,要向右上方移动.
(3)若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间期时间最长.
(5)染色体或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便于观察清楚.
故答案为:
(1)B 此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分裂剪切器 间期时间最长
(5)染色体或染色质 碱性
水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试剂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故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或酒精作溶剂,A错误;
B、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切片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后的根尖需用清水漂洗,C正确;
D、健那绿是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的活体染色剂,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需将细胞置于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再进行观察,D错误.
故选: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间期时间长,因此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A错误;
B、核膜和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已解体,末期时重建,因此中期时不能看到核膜和核仁,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加倍为4n,C正确;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通过解离步骤细胞已死亡,因此不可能观察到细胞动态分裂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如图中Ⅰ、Ⅱ、Ⅲ表示幼苗根尖三个不同区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区域Ⅰ为分生区,该处的细胞要经历伸长生长和细胞分化才可形成区域Ⅲ(成熟区)的细胞,A错误;
B、分生区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伸长区(区域Ⅱ)细胞的伸长生长,B正确;
C、区域Ⅲ的细胞为成熟细胞,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因此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
D、由于分生区细胞没有液泡,因此若外界溶液浓度较低,区域Ⅰ的细胞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错误.
故选:B.
下列生物实验中,用到盐酸试剂的是( )
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②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③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子的分布 ④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可用于解离液的成分,①正确;
②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没有用到盐酸,②错误;
③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子的分布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和染色,③正确;
④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中用不到盐酸,④错误.
故选:B.
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时,一般看不到染色体,这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因为染色体只有在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而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体一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而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是观察不到的.
故选:C.
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组织作实验材料的是(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DNA的粗提取.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在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固定杀死了,①错误;
②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之一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所以该实验中细胞是活的,②正确;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③正确;
④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经过研磨等操作,细胞已经死亡,④错误;
⑤DNA的粗提取,经过研磨等操作,细胞已经死亡,⑤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调查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和提纯细菌,但前者不能用来计数,后者能,A正确;
B、观察有丝分裂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而中期的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B错误;
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就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偏大,C错误;
D、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D错误.
故选:A.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表.请回答: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鬼针草是田间常见杂草,国内外均有分布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实验的过程是:取材→解离→______→______→制片→观察.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象,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_.为测定鬼针草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正确答案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实验的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图中箭头所指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是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因此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分别测量种子的发芽率,若所测数据内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种子的发芽率的最适温度.
故答案为:
(1)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或盐酸和酒精) 漂洗 染色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分别测量种子的发芽率,若所测数据内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种子的发芽率的最适温度
解析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实验的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图中箭头所指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是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因此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分别测量种子的发芽率,若所测数据内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种子的发芽率的最适温度.
故答案为:
(1)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或盐酸和酒精) 漂洗 染色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分别测量种子的发芽率,若所测数据内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种子的发芽率的最适温度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实验材料、所用试剂及实验结果做了如下的归类,其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观察根尖分生区用龙胆紫染色,①错误;
②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②错误;
③黑藻小叶含有叶绿体,会影响观察线粒体,③错误;
④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④正确;
⑤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⑤正确;
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本身就是紫色,不需要染色,⑥错误;
⑦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不是染色剂,⑦错误.
故选:B.
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现有已经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洋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取根尖______区,该部位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呈______形.为便于观察,实验中需要进行解离和染色,其用药液解离的目的是______,正常情况下,观察到的细胞多半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______.
(2)实验中常常因为操作的不熟练和实验原理理解有误而导致实验现象与预期有较大差距,试分析以下情况出现的原因:
①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一片紫色,分不清细胞的各种结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细胞重叠,显微镜下找不到单层细胞.可能原因是______.
③丙同学观察到的细胞呈长方形,找不到分裂的细胞.可能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取根尖分生区,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为便于观察,实验中需要进行解离和染色,解离的目的使细胞相互分离细胞,正常情况下,观察到的细胞多半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分裂期较短).
(2)①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一片紫色,分不清细胞的各种结构.可能原因是染色时间过长(或浮色未洗去).
②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细胞重叠,显微镜下找不到单层细胞.可能原因是没有进行压片(或解离时间过短).
③丙同学观察到的细胞呈长方形,找不到分裂的细胞.可能原因是取材部位不正确(或取的是伸长区).
故答案为:
(1)分生 正方 使细胞相互分离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分裂期较短)
(2)①染色时间过长(或浮色未洗去)
②没有进行压片(或解离时间过短)
③取材部位不正确(或取的是伸长区)
解析
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取根尖分生区,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为便于观察,实验中需要进行解离和染色,解离的目的使细胞相互分离细胞,正常情况下,观察到的细胞多半处于分裂间期,原因是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分裂期较短).
(2)①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一片紫色,分不清细胞的各种结构.可能原因是染色时间过长(或浮色未洗去).
②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细胞重叠,显微镜下找不到单层细胞.可能原因是没有进行压片(或解离时间过短).
③丙同学观察到的细胞呈长方形,找不到分裂的细胞.可能原因是取材部位不正确(或取的是伸长区).
故答案为:
(1)分生 正方 使细胞相互分离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分裂期较短)
(2)①染色时间过长(或浮色未洗去)
②没有进行压片(或解离时间过短)
③取材部位不正确(或取的是伸长区)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染色体是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染色质高度螺旋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处于分裂间期或者不分裂的细胞是看不到染色体的.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根本不分裂,所以细胞内只有染色质,而无染色体.
故选:C.
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的材料之一.下列与洋葱有关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洋葱鳞片叶表皮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难以发生质壁分离,与其无中央液泡有关,B正确;
C、在提取和分离洋葱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C错误;
D、在观察洋葱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雄蕊为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ACD.
下列关于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的制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由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被盐酸杀死,所以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细胞内连续变化的过程,B正确;
C、龙胆紫溶液是将龙胆紫溶解在2%的醋酸中配制而成,属碱性染液,能够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
D、由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能力强,无叶绿体,能避免颜色干扰,所以选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