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__________。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

(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只要求写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其原理为: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反应后,与___________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在测定操作过程中,提取剂的作用是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过多的酸,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工具不卫生或盐的比例过小或温度过高都会引起杂菌滋生、泡菜变质

(4)比色法    重氮化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除去滤液中的色素,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①____(填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②______(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

第二步:用③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用⑤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⑥____氧气。

(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⑦_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⑧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⑨______色化合物。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⑩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糊精   ②碘液(或KI-I2溶液)   ③酵母   ④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⑤醋化醋杆(醋酸杆)   ⑥需要消耗

(2)⑦乳酸(或有机酸)   ⑧(光电)比色   ⑨紫红   ⑩作为对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利用酵母菌酿酒的历史悠久,而安徽也盛产诸多名酒。除了酿酒,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泡菜、利用毛霉等生产腐乳和利用醋酸菌发酵生产食醋以及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等更是家喻户晓。回答以下问题:

(1)安徽部分地区盛产水果。利用水果发酵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装置内加入果汁后要留约1/3的空间,目的有_____________。果汁发酵后,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发酵液中的酒精,要使鉴定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流程是利用石榴生产果酒和果醋的流程,④过程是在酒精发酵液中接种醋酸菌,如果酒精发酵液中糖分被消耗殆尽,则此时醋酸发酵的反应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性物质,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__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

(4)相传,腐乳是一位进京赶考的安徽举人王致和无意间发明的。利用毛霉制作腐乳是因为毛霉能够产生两种酶,即__________________。

(5)安徽太和县是我国较大的薄荷生产基地。由于薄荷油是一种不溶于水、挥发性较强及在高温下比较稳定的一种芳香油,所以常用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除此之外,芳香油提取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发酵液

(2)C2H5OH+O2→CH3COOH+H2O

(3)乳酸    比色    玫瑰红

(4)蛋白酶和脂肪酶

(5)蒸馏法     萃取法、压榨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第二步:用____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试剂)检测,发酵过程中,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是____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__氧气。

(2)制泡菜时清水与盐的质量比___________,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 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_________色化合物。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酵母   重铬酸钾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使瓶内压力升 高而可能引起爆裂    醋酸杆菌    需要消耗

(2)4:1 乳酸 比色 玫瑰红 作为对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腊肉、腌白菜、腐乳等是家庭中常见的一些腌制品。其味道鲜美,便于保存。请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腊肉和腌白菜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腐败,原因是____________。

(2)腐乳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的汤中通常要加入料酒、黄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腌白菜味道鲜美,但最好是等腌制成熟后再食用,若过早食用会影响人体健康,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腌制液浓度过高,微生物因失水而不能生存

(2)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4)未腌制成熟的白菜中,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含量过高,食用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下图:

(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

(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__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3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比色法    玫瑰红色染料

(2)杀灭杂菌     乳酸菌

(3)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4)8    14

(5)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答案合理即可)

(6)先求平均值,再绘制一条曲线(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要配制标准显色液,即吸取0.20mL、0.40mL、0.60mL、0.80mL、1.00mL和1.50mL亚硝酸钠,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再另取1支空比色管。向各管中分别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混匀,静置3~5min后,加入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最后加蒸馏水补足50mL。

Ⅱ.用样品处理液代替亚硝酸钠溶液做一个50mL的样品比色管,15min后与标准管对比。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所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2)Ⅰ中空比色管起_____________作用。

(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___________。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4)Ⅱ中为什么要15min后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目测比较法

(2)对照

(3)C

(4)时间太短显色反应不彻底,会直接影响比色,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______。

(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4:1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水中的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泡菜坛子密封不严或取食工具不卫生,或盐的用量过少等

(4)比色法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学生把甘蓝切丝后制泡菜,为了探究甘蓝在不同的温度下所生成的乳酸量,在第4次检测得到的结果如下:

(1)从这个资料来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泡菜制作时,乳酸含量大致为0.8%时风味最好,此时维生素C的保存率也较高,结合以上材料,你在制作泡菜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度会影响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30℃左右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效率最高

(2)不同温度下乳酸发酵产生乳酸的量不同,应在16℃下发酵制作泡菜,此时泡菜的乳酸含量适中,风味最好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微生物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

(1)很多家庭都会酿酒:

①.酿酒时先将米煮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冷却到30℃后才能加酒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时常开坛盖舀酒,不久酒就会变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臭豆腐驰名中外,历史悠久。臭豆腐外观青色,“闻着臭,吃着香”。在臭豆腐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豆腐相当于微生物生长的__________。

(3)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用水封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欲检测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使用试剂检测后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4)为获得一种能高效降解农药的细菌(目的菌),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将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转至固体培养基上,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获得菌落后继续筛选,接种过程中接种环常采用________灭菌;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常用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杀灭其他杂菌,使淀粉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    ②.太高的温度会抑制甚至杀死酵母菌    ③.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氧化为醋酸

(2)毛霉等   培养基

(3)乳酸菌   制造缺氧环境   出现玫瑰红色

(4)平板划线法   灼烧   灭菌   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