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数量的变化
- 共1846题
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不利条件下还会下降,A错误;
B、种群增长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环境阻力,即a点后开始,并且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B错误;
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c点时进行,C错误;
D、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则用Nt=Noλt表示,则其中λ是一个变化值,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B错误;
C、c点时种群数量不变,出生率等于死亡,种群增长率为零,C正确;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现J型曲线,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没有K值,D正确.
故选:B.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图B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C.请在图C的坐标中表示出S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如图D所示,分析图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点附近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点附近时,表示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K值).
②图D所示的原理在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A图中S1种群在竞争中获胜,B图中S2种群在竞争中获胜,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②S1与S2生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Tl与T2,则在Tl、T2交替变化时,他们的种群数量为交叉起伏形式.
即:
(2)①在B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则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种群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中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种群的S型曲线,在环境资源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捕捞量,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①竞争
②如图
(2)①B D
②可以根据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环境的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即可)
解析
解:(1)①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A图中S1种群在竞争中获胜,B图中S2种群在竞争中获胜,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②S1与S2生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Tl与T2,则在Tl、T2交替变化时,他们的种群数量为交叉起伏形式.
即:
(2)①在B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则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种群补充量最大;在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中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种群的S型曲线,在环境资源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捕捞量,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①竞争
②如图
(2)①B D
②可以根据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环境的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即可)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A错误;
B、调查某片树林中的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
C、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C正确;
D、捕食关系等种间关系能维持群落的稳定性,使得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从图中曲线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60+20):20,N=200只,即K/2=200只,所以K值为400只.
故选:D.
科研人员调查平武县某自然保护区红嘴相思鸟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其中λ代表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在第1年时,λ>1,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红嘴相思鸟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所以第1年红嘴相思鸟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正确;
B、在第3年时,λ=1,相思鸟种群增长速率为零,B错误;
C、在第3~9年间,λ<1,红嘴相思鸟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第5年和第7年的红嘴相思鸟种群λ相同,但第7年的种群数量少于第5年,C错误;
D、第9年之前λ<1时,表示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所以第9年的相思鸟种群数量是最小的,D错误.
故选:A.
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______只.该方法为______,适用于______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
正确答案
J
食物、空间充足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S
先增大,后减小
最大
288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大
解析
解:(1)由图可知a曲线没有最大值,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属于“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是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2)b曲线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表示“S”型曲线,其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减少为0,在时达到最大.
(3)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32×36÷4=288只,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果捕捉后很难再捕捉导致分母有可能变小,故总数会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
(1)J 食物、空间充足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S 先增大,后减小 最大
(3)288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大
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时,所以在第50天以前,A错误;
B、拟谷盗种群数量增多到一定数量后不再增多,所以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B正确;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先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C错误;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在t1~t3呈现“S”型增长曲线,而乙种群在t1~t5呈现“S”型增长曲线,故A错误;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则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故B错误;
C、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种群数量最终减少,说明竞争力弱,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数量都增加,则竞争强度由弱→强,t3时间后,甲种群数量减少,则竞争能力减弱,故C正确;
D、t4时间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增长率最大,而种群数数量最大的是t5时间时,故D错误.
故选:C.
能正确反映自然界资源、空间等有限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