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数量的变化
- 共1846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确定放牧量,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____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
正确答案
解:(1)调查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③,为减小调查结果的误差,调查中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的样方等.
(2)①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1+);繁殖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1+).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
③图乙中幼体多,成体少,所以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甲图中D点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故答案为:
(1)样方法,随机取样(或样方大小适宜或取足够多的样方)
(2)①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 a×(1+m)n
②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 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
③D
解析
解:(1)调查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③,为减小调查结果的误差,调查中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的样方等.
(2)①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1+);繁殖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1+).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
③图乙中幼体多,成体少,所以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甲图中D点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故答案为:
(1)样方法,随机取样(或样方大小适宜或取足够多的样方)
(2)①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 a×(1+m)n
②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 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
③D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种群数量最终减少,说明竞争力弱,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数量都增加,则竞争强度由弱→强,t3时间后,甲种群数量减少,则竞争能力减弱,A正确;
B、甲在t1~t3呈现“S”型增长曲线,而乙种群在t1~t5呈现“S”型增长曲线,B错误;
C、t2~t3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使得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正确;
D、甲在t3~t5种群增长率为负值,使得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乙在t3~t5种群增长率为正值,使得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B.
三裂叶豚草是传入我国的入侵植物.为减少其危害,可选取紫穗槐、沙棘等经济植物作为替代植物建立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示范区建成后三裂叶豚草的生物量明显减少.如图为研究过程中绘制的种群生长曲线,请回答:
(1)对三裂叶豚草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界因素是______.在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阶段过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木本植物阶段,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______.
(2)若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生长曲线,则对应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对应时间点是______,表明替代植物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
(3)若在示范区内替代植物遇到了虫害的袭击,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
(4)曲线 I和曲线 II所代表的种群中,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其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5)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共同的调节.能促进三裂叶豚草在繁殖季节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及其开花的植物激素主要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对三裂叶豚草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界因素是:气候.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阶段过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木本植物阶段,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就称群落演替.
(2)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生长曲线,属于S型曲线,因此对应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对应时间点是b,de段是豚草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如果在e点后加入替代植物,则能发挥其明显的生态效应.
(3)如果在示范区内加入的替代植物遇到了虫害的袭击,则豚草的数量的下降将减少,即图中a的角度将会变大.
(4)曲线I处于理想环境,曲线II是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情况,则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Ⅱ,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其中能促进三裂叶豚草在繁殖季节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及其开花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赤霉素.
故答案为:
(1)气候 群落演替
(2)b ef
(3)变大
(4)曲线Ⅱ一定
(5)赤霉素
解析
解:(1)对三裂叶豚草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界因素是:气候.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阶段过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木本植物阶段,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就称群落演替.
(2)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生长曲线,属于S型曲线,因此对应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对应时间点是b,de段是豚草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如果在e点后加入替代植物,则能发挥其明显的生态效应.
(3)如果在示范区内加入的替代植物遇到了虫害的袭击,则豚草的数量的下降将减少,即图中a的角度将会变大.
(4)曲线I处于理想环境,曲线II是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情况,则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Ⅱ,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其中能促进三裂叶豚草在繁殖季节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及其开花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赤霉素.
故答案为:
(1)气候 群落演替
(2)b ef
(3)变大
(4)曲线Ⅱ一定
(5)赤霉素
(2015秋•安阳校级期末)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t2时种群增长率为0,可以确定该种群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A正确;
B、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N为最大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B正确;
C、根据S型曲线的增长率,可知捕鱼的最佳时刻是超过,并捕捞至
,并且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使鱼群获得可持续捕捞,C错误;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
故选:AB.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种群增长率较大,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为“S”型增长,所以不是入侵植物,A错误;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所以其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B正确;
C、t2、t4时,甲、乙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数量都达到值,C错误;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空间资源,也受天敌和传染病等影响,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某鼠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D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A正确;
B、图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由小到大再减少为0,B错误;
C、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使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
D、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则有效控制鼠害,应降低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换培养液的间隔时间越短,营养越充足,所以每3h、12h、24h换一次培养液以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依次是①②③④,A正确;
B、由于种群数量的增长既受营养限制、又受空间限制,所以在体积有限的锥形瓶内,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变成S型曲线,B错误;
C、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营养少,营养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所以K值较小,C正确;
D、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需要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得酵母菌分布均匀,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D正确.
故选:B.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无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近似呈J型增长,但由于蝌蚪间的竞争关系,最终仍然呈S型增长,故A错误;
B、三种蝌蚪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故B正确;
C、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故C正确;
D、由于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故D正确.
故选:A.
如图是实验室中饲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草履虫、酵母菌所做的实验与上述结果相似,表明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_____.
(2)黑腹果蝇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是由于______限制的结果.K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3)海洋中鱼的种群增长曲线类型也与图中所示相似,要保证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并获得最大捕捞量,应让捕捞鱼类的数量保持在______左右,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速度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由于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增长类型一般都是“S”型增长,即达到K值后,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由于食物、空间等限制,黑腹果蝇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K在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
(3)当种群数量为,种群的增长率最高,所以要保证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并获得最大捕捞量,应让捕捞鱼类的数量保持在
左右.
故答案为:
(1)S型
(2)食物、空间等 环境容纳量
(3) 最大
解析
解:(1)种群在一定空间、一定资源条件下,由于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其增长类型一般都是“S”型增长,即达到K值后,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2)由于食物、空间等限制,黑腹果蝇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K在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其含义是在这一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这一种群的最大数量.
(3)当种群数量为,种群的增长率最高,所以要保证海洋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并获得最大捕捞量,应让捕捞鱼类的数量保持在
左右.
故答案为:
(1)S型
(2)食物、空间等 环境容纳量
(3) 最大
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的数量在一定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表示S型曲线,而J型曲线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A错误;
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则K值为60,B错误;
C、在第8年的种群数量为K/2,则种群增长率最大,C正确;
D、第10年后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使得种群密度上升,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