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数量的变化
- 共1846题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同,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株/m2。
(2)一个物种的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据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2年~2006年间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_________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结果预期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样方 5.4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J 没有天敌
(4)第四步: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结果预期及结论:
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不显著的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
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的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了某种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
A.98 B.121 C.112 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型;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中的曲线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实验步骤:
(1)材料准备:在装有7000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2)培养液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__________________。
(4)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6)若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
(3)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
(4)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d
(6)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实验设计应依据的原理,才能明确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变量。如验证“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实验,在实验设计中,_______就是实验变量,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
(2)选材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通常最好选取具有________的植物细胞,以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步骤要合理,实验步骤的前后顺序一般不能前后颠倒。如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酵母菌研究种群增长规律:
①.取A、B两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A组接种少量酵母菌, B组不做处理。分别对A、B瓶进行定期取样,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浑浊度,可估算酵母菌的_______,进行取样计数之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该组同学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据表分析,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是否符合“J"型增长?_____。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度 低温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或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2)含有色素的液泡
(3)先加酸或碱 若先加淀粉,试管中淀粉会被分解导致现象差异不明显
(4)①.种群数量 均匀混合,减少计数误差 ②.否 营养、空间等资源有限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灭鼠时如果仅使老鼠数量降至B点,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88
(2)大
(3)①.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使环境容纳量(K值)降低
②.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但不能超载放牧
由东亚飞蝗引发的蝗灾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请分析并回答:
(1)甲图为某地区两年来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①.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受到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②.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在其繁殖期及时疏松土壤,可以影响其种群的_____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__________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
(2)蝗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食品的来源。在某地乡村,有人利用局部荒地与耕地结合建立起如乙图所示的养殖和生产模式。
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在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捕食食物链。
②.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比较,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________中的能量,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和能量的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温度、降水量 ②.出生率 捕食、寄生、竞争(答出1个即可)
(2)①.野草、小麦 6 ②.野草、蝗虫、粪便、秸秆(答出两种即可,或过去不被利用的物质) 循环再生 多级利用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株/m2,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株/m2。
(2)如图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入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3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
(3)草原中的一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草→鼠→蛇→鹰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蛇属于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草固定了105kJ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蛇至少可获得______kJ的能量。在草原中,当鼠的数量增加时,蛇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鼠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调节,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20 保持稳定
(3)次级消费者 103(1000) (负)反馈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_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竞争
(2)
(3)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
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壤和水体中分布着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三氯苯(TCB),为探究TCB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研究人员配制了5组培养液对金藻、角毛藻和扁藻3种单细胞微藻进行独立培养实验。4天后,检测三种微藻细胞数量和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曲线可知,随水体中TCB浓度的增加,对金藻、角毛藻和扁藻的毒害作用___________。受TCB影响最敏感的藻类是____________,它可作为监测环境中TCB污染度的指示生物。
(2)表中数据说明,随水体中TCB浓度的不断增加,三种微藻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蛋白质不仅是构成微藻体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对于生物体细胞来说一些蛋白质还可以作为________和_______等,是细胞完成正常生理功能的保障。高浓度的三氯苯破坏了微藻蛋白质的__________,加快了藻体细胞死亡的速度。
(3)测定三种微藻细胞数目时,使用的实验器具包括:试管、滴管、吸水纸、盖玻片、显微镜和________。若要测量微藻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需将叶绿素从细胞中提取出来,所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增强 扁藻
(2)酶 (某些)激素或载体 结构和功能
(3)血细胞计数板 95%乙醇(或无水乙醇)
请根据图中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观赏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
①图中体现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该曲线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的_________特性。
②马缨丹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做_________。
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又从外地引进了几种爱吃马缨丹的昆虫,不久马缨丹的数量大量下降,引入这些昆虫后,夏威夷岛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什么变化?_________。
(2)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点时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Ⅰ;过度繁殖
②外来物种入侵
③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2)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