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填字母),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填字母),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

正确答案

(l)a   过度繁殖

(2)b   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在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正确答案

(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________,湿度为________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最多。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此昆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正确答案

(1)32.5℃    90%   下降  

(2)1.69N0    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正确答案

(1)a    过度繁殖

(2)b    经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的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请在上图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状图。

(2)甲拟谷盗和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

(3)从本实验可看出,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竞争 

(3)温度和湿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正确答案

(1)捕食和竞争   寄生

(2)

(3)增加

(4)减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

(2)造成②中a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的b会一直上升吗?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③      ②      ①       ④

(2)a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

(3)不会

(4)②④

(5)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甲),飞蝗的发生数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乙)。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将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腐生

(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________。

(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__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C

(2)多

(3)变大    气候干旱,真菌、丝虫和蛙等天敌的数量少,会使飞蝗的发生量变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在图1的各个字母中,不参与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1中主要体现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3)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也就是表示_______(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F_______、D_______。

(5)图2中丙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图1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做燃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产生的___________催化降解。

正确答案

(1)A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E

(4)减少    减少

(5)乙的减少,甲的增多

(6)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增加CO2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等   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