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人利用小球藻做了下列实验,开始时B、C瓶中小球藻数量相同,请回答:

(1)从结构上来说乳酸菌不同于其他两种生物,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

(2)酵母菌氧气充足时快速繁殖,此时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

(3)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B、C两瓶中小球藻密度较小的是______,原因为______

(4)通常采用______法对A瓶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5)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始终保持适宜温度和光照.若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酵母菌和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所以从结构上来说乳酸菌不同于其他两种生物,主要判断依据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酵母菌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繁殖速度加快,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由于B瓶的小球藻能获得A瓶的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C瓶所连接的D瓶不能提供二氧化碳,所以C瓶中小球藻密度较小.

(4)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计数之前将试管震荡几次的目的是让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减少误差.若在血球计数板上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对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5)若要提高光合作用过程中C5的含量,可以采用增强光照或适当降低二氧化碳的供应等措施.因为增强光照可以增加ATP、NADPH的生成量,从而促进C3的还原,使C5的含量有所增多;若适当降低二氧化碳的供应,会抑制二氧化碳固定的发生,同样也可以使C5的含量有所升高.由于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始终保持适宜温度和光照,所以若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则最可能的原因是CO2的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C  B瓶的小球藻能获得A瓶的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C瓶所连接的D瓶不能提供二氧化碳

(4)抽样检测  对样液适当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5)CO2的浓度降低

解析

解:(1)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酵母菌和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所以从结构上来说乳酸菌不同于其他两种生物,主要判断依据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酵母菌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繁殖速度加快,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由于B瓶的小球藻能获得A瓶的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C瓶所连接的D瓶不能提供二氧化碳,所以C瓶中小球藻密度较小.

(4)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计数之前将试管震荡几次的目的是让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从而减少误差.若在血球计数板上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对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5)若要提高光合作用过程中C5的含量,可以采用增强光照或适当降低二氧化碳的供应等措施.因为增强光照可以增加ATP、NADPH的生成量,从而促进C3的还原,使C5的含量有所增多;若适当降低二氧化碳的供应,会抑制二氧化碳固定的发生,同样也可以使C5的含量有所升高.由于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始终保持适宜温度和光照,所以若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则最可能的原因是CO2的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C  B瓶的小球藻能获得A瓶的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C瓶所连接的D瓶不能提供二氧化碳

(4)抽样检测  对样液适当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5)CO2的浓度降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酵母菌,需要培养酵母菌,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适于培养酵母菌,其配方是:麦芽汁20g,蛋白胨1g,葡萄糖20g,琼脂20g,将上述物质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毫升.

(1)酵母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若从土壤取样,样品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酵母菌的计数,一般选择______三个稀释倍数进行稀释涂布用于计数;除此之外,用______方法也可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2)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曲线如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曲线②和③分别是______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将培养液______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需______后再计数.若测得B瓶某时刻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分别为15mol和6mol,约有______%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保留一位小数).

(3)下列关于酒精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搭配正确的是(  )

Ⅰ、体积分数50%酒精Ⅱ体积分数70%酒精Ⅲ体积分数95%酒精Ⅳ无水乙醇

a、菊花外植体消毒    b、检测脂肪    c、绿叶中色素提取   d、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A、Ⅰ-aⅡ-bⅢ-cⅣ-d      B、Ⅰ-bⅡ-aⅢ-cⅣ-d 

C、Ⅰ-bⅡ-aⅢ-dⅣ-c      D、Ⅰ-cⅡ-dⅢ-aⅣ-b.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是腐生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若从土壤取样,样品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酵母菌的计数,一般选择102、103、104三个稀释倍数进行稀释涂布用于计数;除此之外,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抽样检测)方法也可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2)培养液体积越小,则瓶内氧气越多,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生长繁殖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并且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越高,酵母菌的密度越大,故①是B,②是A,③是D,④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将培养液摇匀(振荡)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需稀释后再计数.若测得B瓶某时刻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分别为15mol和6mol,则说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产生CO2的量为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5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1.5+3)=,即约有66.7%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3)菊花外植体消毒使用体积分数70%酒精,检测脂肪使用体积分数50%酒精,绿叶中色素提取使用无水乙醇,观察根尖有丝分裂使用体积分数95%酒精.故选:C.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102、103、104 显微镜直接计数(或抽样检测)

(2)A和D(顺序不能交换)       摇匀(振荡)        稀释             66.7

(3)C

解析

解:(1)酵母菌是腐生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若从土壤取样,样品稀释程度将直接影响酵母菌的计数,一般选择102、103、104三个稀释倍数进行稀释涂布用于计数;除此之外,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或抽样检测)方法也可测定酵母菌的数量.

(2)培养液体积越小,则瓶内氧气越多,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生长繁殖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并且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越高,酵母菌的密度越大,故①是B,②是A,③是D,④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需将培养液摇匀(振荡)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需稀释后再计数.若测得B瓶某时刻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分别为15mol和6mol,则说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mol,产生CO2的量为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为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5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3÷(1.5+3)=,即约有66.7%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3)菊花外植体消毒使用体积分数70%酒精,检测脂肪使用体积分数50%酒精,绿叶中色素提取使用无水乙醇,观察根尖有丝分裂使用体积分数95%酒精.故选:C.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102、103、104 显微镜直接计数(或抽样检测)

(2)A和D(顺序不能交换)       摇匀(振荡)        稀释             66.7

(3)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一的是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题意可知,由于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有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该实验需要检测酵母菌数量变化,在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进行重复实验.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酵母菌数量较多时,应增加菌种培养液的稀释倍数.

(4)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就体现在这些关系.

(5)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解氧等,所以可设置进一步的课题:酵母菌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解氧等)的变化关系.

故答案为:

(1)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2)该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重复实验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菌液

(4) 

(5)探究酵母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废物、pH、溶氧等)的变化关系

解析

解:(1)从题意可知,由于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有限,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该实验需要检测酵母菌数量变化,在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进行重复实验.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酵母菌数量较多时,应增加菌种培养液的稀释倍数.

(4)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就体现在这些关系.

(5)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解氧等,所以可设置进一步的课题:酵母菌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解氧等)的变化关系.

故答案为:

(1)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2)该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重复实验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菌液

(4) 

(5)探究酵母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废物、pH、溶氧等)的变化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______,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______个.

(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______.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

(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______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______色.

(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______.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

______

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______模型.

(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选取应位于计数室的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进行计数,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5(左上)+4(右上)+4(左下)+4(右下)+3(中央)=20个.

(2)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放出二氧化碳.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酒精可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灰绿色.

(4)醋酸杆菌是好氧菌,且适宜温度为30℃~35℃,所以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接种后,应通气、并适当升温.接种醋酸菌后,醋酸的浓度逐渐上升,后趋于平衡,曲线图如图:

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

(5)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故答案为:

(1)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   20 

(2)放出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重铬酸钾   灰绿

(4)通气、适当升温      数学

(5)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

解:(1)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选取应位于计数室的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进行计数,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5(左上)+4(右上)+4(左下)+4(右下)+3(中央)=20个.

(2)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放出二氧化碳.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酒精可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灰绿色.

(4)醋酸杆菌是好氧菌,且适宜温度为30℃~35℃,所以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接种后,应通气、并适当升温.接种醋酸菌后,醋酸的浓度逐渐上升,后趋于平衡,曲线图如图:

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

(5)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故答案为:

(1)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   20 

(2)放出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重铬酸钾   灰绿

(4)通气、适当升温      数学

(5)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ab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b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小,因此在b点两侧,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

D、本实验在时间上存在前后对照,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孝感期末)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在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A错误;

B、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可能会沉在试管底部,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底部,实验数据则会偏大;如果取样取的是试管上部,则实验数据则会偏小,因此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

(1)某同学的部分操作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a.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b.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恒温箱中;

c.第七天才开始计数;

d.对试管中的酵母菌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在实验前应该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严格的______处理.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的措施是:需将培养液进行______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该计数______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

(5)请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同学的部分操作实验中,错误的有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②连续观察7天;③对试管中的酵母菌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2)在实验前应该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感染.

(3)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由于大量繁殖,数目太多,不易计数,所以应稀释.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该计数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一般计数左线及上线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

(5)实验结果记录表为:

故答案为:

(1)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②连续观察7天    ③对试管中的酵母菌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2)灭菌

(3)稀释

(4)左线及上线

(5)

解析

解:(1)该同学的部分操作实验中,错误的有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②连续观察7天;③对试管中的酵母菌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2)在实验前应该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感染.

(3)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由于大量繁殖,数目太多,不易计数,所以应稀释.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该计数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一般计数左线及上线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

(5)实验结果记录表为:

故答案为:

(1)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②连续观察7天    ③对试管中的酵母菌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2)灭菌

(3)稀释

(4)左线及上线

(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班同学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如图①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______个计数室.如图②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记为______个.

(3)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______

(4)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

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解:(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菌液.

(2)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轻盖盖玻片,后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防止气泡产生.如图①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共有2个计数室.如图②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在统计时,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能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否则会产生误差,所以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5个.

(3)由于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存在偶然性,所以每天检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4)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有温度和营养成分,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和营养成分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抽样检测     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适当稀释菌液

(2)盖玻片   2     5

(3)每天检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4)温度和营养成分

解析

解:(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菌液.

(2)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轻盖盖玻片,后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防止气泡产生.如图①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共有2个计数室.如图②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在统计时,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能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否则会产生误差,所以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5个.

(3)由于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存在偶然性,所以每天检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4)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有温度和营养成分,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和营养成分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抽样检测     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适当稀释菌液

(2)盖玻片   2     5

(3)每天检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4)温度和营养成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1)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

①在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为了确保随机取样,必须______

②若计得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个.

(2)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

则:①该同学调查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______(方法)原理.

②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______个.

(3)丙同学欲探究pH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他的实验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配制含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各取2mL加入数支试管中;

②分别配制______溶液,并等量加入七支试管中;

③向七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置于______培养;

______,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解:(1)①由于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在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为了确保随机取样,必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②1mm2共有25个小格,1小格有10个,则1mm2共有250个,1ml=1000mm2,所以1mL共有250×1000/(1×1×0.1)=2.5×106个.

(2)①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取样调查法,这种计数方法相当于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样方法.

②红细胞共有500个,而视野中只观察到80个,同时观察到400个酵母菌,所以酵母菌数量为500÷80×400=2500个.

(3)探究pH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操作步骤:

①配制含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各取2mL加入数支试管中;

②分别配制若干不同PH值(如1、3、5、7、9、11、13)的溶液,并等量加入七支试管中;

③向七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菌,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

④间隔相同时间连续多次进行显微抽样计数,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①轻振荡试管(或摇匀试管)          ②2.5×106

(2)①样方法    ②2500个

(3)②若干不同PH值(如1、3、5、7、9、11、13)

③等量的酵母菌      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④间隔相同时间连续多次进行显微抽样计数

解析

解:(1)①由于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在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时,为了确保随机取样,必须轻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②1mm2共有25个小格,1小格有10个,则1mm2共有250个,1ml=1000mm2,所以1mL共有250×1000/(1×1×0.1)=2.5×106个.

(2)①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取样调查法,这种计数方法相当于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样方法.

②红细胞共有500个,而视野中只观察到80个,同时观察到400个酵母菌,所以酵母菌数量为500÷80×400=2500个.

(3)探究pH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操作步骤:

①配制含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各取2mL加入数支试管中;

②分别配制若干不同PH值(如1、3、5、7、9、11、13)的溶液,并等量加入七支试管中;

③向七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酵母菌,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

④间隔相同时间连续多次进行显微抽样计数,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①轻振荡试管(或摇匀试管)          ②2.5×106

(2)①样方法    ②2500个

(3)②若干不同PH值(如1、3、5、7、9、11、13)

③等量的酵母菌      相同的适宜环境中

④间隔相同时间连续多次进行显微抽样计数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所绘制的坐标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0点时酵母菌的接种量会影响酵母菌的发酵速率

B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

C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P点以后酵母菌数量下降只与酒精浓度有关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会影响发酵速率,由于接种量会影响种群的数量所以会影响发酵速率,故A正确;

B、M点前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B正确;

C、N点时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不再变化,故C错误;

D、P点种群数量的减少与酒精浓度、营养物质的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故D错误.

故选:AB.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