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8.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

BPM2.5.CO2都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C硅酸多孔.吸水能力强,常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

D向煤中加入适量CaSO4,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因此,汽油是烃类化合物,因此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得不到汽油,A不正确;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B不正确;C.硅酸具有强的吸附性,可用来作吸潮,C正确;D.向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D不正确,答案选C。

考查方向

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

结合化学与生活知识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7.下列化学反应发生的原理一定相同的是

ACH2=CH2和HCHO都能使溴水褪色

BCH4和苯都能够和氯单质发生反应

C卤代烃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D二氧化硫能使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正确答案

D

解析

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HCHO被溴水氧化,发生的反应不同,故A不选;

B.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苯与氯气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选;

C.分别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反应不同,故C不选;

D.二氧化硫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发生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能使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理相同,故D选;

考查方向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题思路

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HCHO被溴水氧化;

B.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苯与氯气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C.分别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

D.二氧化硫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易错点

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条件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烯烃的碳碳双键被氧化的缘故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为了获得较多的燃料油,人们对石油采用了分馏和裂解两种炼制方法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A、聚乙烯中无碳碳双键,故聚乙烯塑料的老化和碳碳双键无关,故A错误;

B、煤的气化是利用煤制取CO和H2的过程,煤液化是把固体煤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故均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石油的裂化是为了获得轻质油,故C错误;

D、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

A、聚乙烯中无碳碳双键;

B、煤的气化和液化为化学变化;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

D、淀粉→葡萄糖→乙醇都是化学变化

易错点

煤的气化和液化的区分

教师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的化学相关的知识,掌握塑料的老化、物质的成分、有机高分子材料、粮食酿酒等知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材料聚酯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为无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14C与12C是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不是单质,故B错误;

C.我国把营养强化剂也归为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包括对人体有益的某些氨基酸类,盐类,矿物质类,膳食纤维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丰富食品生产,且对人体健康无害,可以食用,但不能过量,福尔马林有毒,不能作食品添加剂,故C错误;

D.“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应用

解题思路

A.二氧化硅为无机物;

B.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C.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D.化石燃料燃烧能够产生大量污染污染物

易错点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和生活,涉及材料的分类、同素异形体概念、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空气污染与治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8. 关于化工生产原理的叙述中,不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硫酸工业中,三氧化硫在吸收塔内被水吸收制成浓硫酸

B炼铁工业中,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

C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可提高单位时间氨的产量

D氯碱工业中,电解槽的阴极区产生NaOH

正确答案

A

解析

A.吸收塔中SO3如果用水吸收,发生反应:SO3+H2O═H2SO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易导致酸雾形成,阻隔在三氧化硫和水之间,阻碍水对三氧化硫的吸收;而浓硫酸的沸点高,难以气化,不会形成酸雾,同时三氧化硫易溶于浓硫酸,所以工业上从吸收塔顶部喷洒浓硫酸作吸收液,最终得到“发烟”硫酸,故A错误;

B、工业制铁是CO还原铁矿石:3CO+Fe2O32Fe+3CO2,故B正确;

C.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但是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单位时间氨的产量,故C正确;

D.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阴极附近水电离平衡破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结合钠离子生成氢氧化钠,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应用

解题思路

A.吸收塔中SO3如果用水吸收,发生反应:SO3+H2O═H2SO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易导致酸雾形成,阻隔在三氧化硫和水之间,阻碍水对三氧化硫的吸收;而浓硫酸的沸点高,难以气化,不会形成酸雾,同时三氧化硫易溶于浓硫酸;

B、工业制铁是CO还原铁矿石来制取;

C.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但是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单位时间氨的产量;

D.电解池中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易错点

A项中用水吸收易形成酸雾,实际工业生产用浓硫酸来吸收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原理,解答时须理解相关的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平时应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开发氢能替代化石燃料

B工业含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农作物秸秆等露天焚烧制肥料

D金属、塑料、玻璃、纸类等制品应分类回收处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化石燃料在使用时会引起较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氢能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故用氢能代替化石燃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故A正确;

B、含氮废水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将含氮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B正确;

C、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会引起大气的严重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C错误;

D、金属、塑料、玻璃和纸张等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故D正确

考查方向

绿色化学理念

解题思路

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来消除污染,据此分析

易错点

D项:分类回收处理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题目较简单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席卷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逐渐蔓延到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进一步助推了中国第四次移民潮的到来,雾霾中PM2.5属于胶体

B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NaCN) 喷洒双氧水消毒,是利用了双氧水的还原性

C烹饪“高价鱼”所用得植物油能使KMnO4溶液褪色,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雾霾中PM2.5,半径是2.5×10-6m,胶体半径是10-9m~10-7m,PM2.5不属于胶体,A错误;

B.氰化钠(NaCN) 喷洒双氧水消毒是把氰化钠氧化为无毒的碳酸盐,是利用了双氧水的氧化性,B错误;

C.植物油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

D.可以通过C=O键的特征峰值来区分,乙酸中有C=O键在1600-1800cm-1范围内有吸收峰,而乙醇没有,D正确。

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

A.胶体半径是10-9m~10-7m;

B.氰化钠(NaCN) 喷洒双氧水消毒是把氰化钠氧化为无毒的碳酸盐;

C.植物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可以通过C=O键的特征峰值来区分。

易错点

本题考查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害

B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SiO2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燃油

正确答案

D

解析

A.硫酸钡不溶于水,可作钡餐,但钡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Ba2+对人体有害,故A错误;

B.酒精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作消毒剂,而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都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消毒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Si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单质硅,故C错误;

D.“地沟油”中主要含油脂,还含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但可用来制肥皂(碱性条件下水解)或燃油(油脂能燃烧),故D正确

考查方向

物质的性质、应用

解题思路

A.硫酸钡不溶于水,可作钡餐,但钡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酒精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Si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D.“地沟油”中主要含油脂,还含有害物质

易错点

A项:硫酸钡不溶于水,可作钡餐,但Ba2+对人体有害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成分及性质与应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判断物质组成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蛋白质可以为人体提供氨基酸

B加碘盐中的碘是I2

C袋装食品里放置的小袋硅胶是抗氧化剂

D发酵粉中的小苏打是Na2CO3

正确答案

A

解析

A.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食用蛋白质可以为人体提供氨基酸,故A正确;

B.加碘盐中的碘酸钾,故B错误;

C.袋装食品里放置的小袋硅胶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故C错误;

D.发酵粉中的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故D错误

考查方向

元素化合物

解题思路

A.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B.依据加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解答;

C.硅胶具有吸水性;

D.依据碳酸氢钠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解答

易错点

B项:加碘盐中加入的碘为碘酸钾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蛋白质、硅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化学在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库的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或将锌块焊接于闸门上以防止其生锈

B用于文物年代鉴定的放射性14C和作为原子量标准的12C,化学性质不同

C苯酚、甲醛分别可用于环境消毒和鱼肉等食品的防腐保鲜

DNO2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A.与电源负极相连,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将锌块焊接于闸门上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均可防止其生锈,故A正确;

B.放射性14C和作为原子量标准的12C,均为C原子,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苯酚、甲醛有毒,不能作食品保鲜剂,故C错误;

D.NO2不是酸性氧化物,二者均为大气污染物,故D错误

考查方向

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解题思路

A.与电源负极相连,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将锌块焊接于闸门上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放射性14C和作为原子量标准的12C,均为C原子;

C.苯酚、甲醛有毒;

D.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易错点

D项: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应用及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知识点

绿色化学
下一知识点 :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科学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