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 共5422题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此实验可称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图可知,该试验是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检验子一代的基因型,故为测交实验.
故选:D.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有些基因之间有基因相互作用,如人的身高和体重,另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B错误.
C、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错误.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下列哪项不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F1体细胞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表达,A错误;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B正确;
C、各基因在F2体细胞出现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C正确;
D、每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D正确.
故选:A.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这些现象的研究揭示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1自交后,各种基因型个体成活的机会相等,这是有遗传规律现象出现的条件之一,A正确;
B、F1形成配子时各种基因传递的机会相等,这是有遗传规律现象出现的条件之一,B正确;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有遗传规律现象出现的条件之一,C正确;
D、F1体细胞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D错误.
故选:D.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于哪些生物( )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大型食用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噬菌体属于病毒,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①错误;
②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②错误;
③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③正确;
④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④错误;
⑤大型食用菌是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其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⑤正确.
故选:D.
盂德尔总结出了分离规律.以下说法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茎(AA)×矮茎(aa)→高茎(Aa),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A错误;
B、F1产生的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l:1,这说明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但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F1自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例接近3:1,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C正确;
D、F1测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比例接近l:l,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白色各50%,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白色鸟、褐色鸟和棕色鸟,其中褐色鸟所占比例约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白色鸟、褐色鸟和棕色鸟.可知鸟的毛色是不完全显性.褐色是显性性状,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棕色为杂合子.白色为隐形纯合子.则褐色鸟所占比例约为1/4.
故选A.
孟德尔的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只有高茎性状,子二代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子一代均为杂合子,其含有的控制矮茎的遗传因子没有表现出来,因此子一代均为显性性状,A正确;
B、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
C、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否则可能会存在偶然性,C正确;
D、各种配子的活力和各个个体的适应环境能力相同是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时,不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染色体中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
D、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接近3:1,最关键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A表示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不能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
B、图B表示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不能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
C、图C表示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是3:1的性状分离比形成的根本原因,C正确;
D、图D表示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性配子(D、d)随机结合,这不能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