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共419题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的学习活动
D.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是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研究。
简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是根据实验的场所和情境来划分的实验类别。
①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特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通常采用复杂的仪器,能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准确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共变关系。其特点是要求严格(环境、条件设备等)、操作复杂、费用高、时间短、可重复验证等,常用于探讨理论问题。
②自然实验是在自然常态下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通常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但能较长时期地持续进行。因实验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研究结果较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自然实验可以回避实验室方法所需条件的限制,较容易推广实验成功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外在效度。故其运用最广泛,最易推广。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是根据教育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所作的分类。
①探索性实验是指为了探索一个前人从未探索过的新的教育理论问题或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从事的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实验研究。这类实验有科学的理论假设,严格合理的条件控制,比较规范的实验程序以及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处理,寻求尽可能大的内部效度,并以科学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探索性实验一般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例如,中小学的“九年一贯制”、“五四制”等实验均为开创性实验。开创性实验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共变关系不清楚,理论假设不完善,进行“试探性”阶段;二是通过“试探性”实验之后,清楚其共变关系,便正式进入“验证性”实验阶段。
②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是对已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订和完善的一种实验。这类实验具有鲜明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验证性实验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的是实验较高的外在效度。
(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这是根据施加实验因素的多寡来划分的实验类别。
①单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的实验。
②多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施加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因素的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是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来划分的实验类别。
①前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对无关干扰和混淆因素缺乏控制,误差程度较高的一种实验。前实验往往无法说明因果关系,也无法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很难将实验结果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群体或情境中去,内外效度均很低。
②准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只能按现存班级或群组进行,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因素,只能尽量减少误差的一种实验。准实验的实验效度较之真实验低,但在教育实践中较现实可行,做结论时需谨慎。
③真实验是指能随机抽取和分派被试,保证各组被试等质,系统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一种实验。真实验的实验效度高,误差程度低。
解析
暂无解析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学与教的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及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的学习活动
D.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是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最具代表性的研究。
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以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为对象
B.以变态心理的发生过程为对象
C.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D.以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为对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问卷法
E.故事法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和问卷法。
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
在西方教育史上,甚至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裴斯泰洛齐认为,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
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同时,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学内容都依这些要素为核心来组织,则必定能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以教学程序与学生认知过程的协调为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毕生都在探讨的重要课题。他认为,要使教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学化,首要的是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人的认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从精确的感觉印象到清晰的表象,从清晰的表象到确定无误的概念。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依循这三个阶段进行的。他说:“教学首先把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一个一个地呈现到我们的面前,然后把这些孤立的感觉印象以变化的姿式放到我们眼前,最后把它们跟我们早先已有的整个系统组合起来。清晰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裴斯泰洛齐主张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调动儿童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认识到人的理智中的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时机,尽力调动儿童的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时代的限制,裴斯泰洛齐对人的心理的理解还不是真正科学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唯心论缺陷,但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毕竟不仅成为他自己关于人的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的教学方法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对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教育心理学化之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