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31.Ⅰ、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用来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调节的方式上,抗菌肽的作用属于(  )免疫。研究发现,抗菌肽可以在细菌细胞膜上穿孔而成离子孔道,从而改变细菌细胞膜的 (  ),导致细菌死亡。

(2)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人工合成抗菌肽时,首先根据其氨基酸排列顺序,用(

)的方法获得家蚕抗菌肽基因,该基因与家蚕体内原有的基因相比不具有(                  )。

(3)将该基因与(  )结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再将重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当大肠杆菌的群体生长处于(  )期时,细胞内会大量积累抗菌肽,这时就可以分离提取抗菌肽。

Ⅱ、右图是对一位患有胃瘘的妇女所进行的临床实验结果。

实验Ⅰ让该妇女吃麦片粥,但该妇女明显对麦片粥厌恶;

实验Ⅱ让该妇女吃自选喜欢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炸鸡腿、蛋糕等。两次实验中食物经咀嚼后都没有进入胃内。

(1)实验Ⅱ胃液分泌量高于实验Ⅰ,说明(  )会影响

低级神经中枢对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2)把食物通过胃瘘灌入该妇女胃内,一段时间后有胃液分泌;若阻断神经联系,食物在胃内仍能引起少量胃液分泌,该实验结果说明(                                    )。

(3)有人提出了胃泌素的假说,认为胃黏膜可分泌一种物质——胃泌素,能影响胃液的分泌。请探究胃泌素的作用。

①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若干只、0.9%生理盐水、胃黏膜提取液。

②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

a.把生长发育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

b.甲组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胃黏膜液,乙组注射等量的0.9%生理盐水。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胃液的分泌状况。

④实验结果预测:

a.如果出现(  ),假设成立 。

b.如果出现(  ),假设不成立 。

正确答案

31.Ⅰ、(1)非特异性;     通透     

(2)人工合成(化学合成)  ;    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3)运载体(质粒);       稳定                                            

Ⅱ、(1)大脑     

(2)胃液的分泌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胃液分泌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3)②胃泌素能促进胃液的分泌(胃泌素能抑制胃液的分泌)                   

④a.甲组鼠胃液分泌量比乙组多    

b.甲、乙组鼠胃液分泌量基本相当(或与另一种假设对应)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蛋白质工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组合是(   )

①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

②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③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④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0.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 。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

Ⅱ、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                           ) 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  )

(2) 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

(3) 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

正确答案

   

Ⅰ、(1)

(2)A   ;  线粒体和叶绿体)  

(3)光照強度   ;    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4)减少  (5)X     (6)P点右移,M点下移

(7)温度(的不同)  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

Ⅱ、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

(3)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

结果及结论:(1)只支持观点②(2)只支持观点①(3)同时持观点①和②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0.Ⅰ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e、f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 内填相应字母):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e]和垂体分泌的[f]就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____________调节。 由图可知,能引起下丘脑细胞兴奋的信号是(                      )。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  ___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____            ______________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4)在突遇紧急情况时,血液的pH、温度、化学成分等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说明人体在紧急情况下能通过(                   )调节来维持(            )。

Ⅱ.为了研究大豆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研究人员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装置,在自然环境中,测得夏季某晴天一昼夜小室内O2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影响甲图小室内O2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 。

(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释放的O2来自(                                ) (物质)的分解,这种物质的分解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 阶段;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甲图中的红色液滴向(                                )  移动。

(3)如果甲图中的完全培养液中缺镁,会影响大豆幼苗的光合作用,原因是(                                )   。

(4)据乙图判断:b点时大豆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                                )  细胞呼吸强度(大于、等于、小于),a点时叶肉细胞生成ATP的场所有(                                )   。

(5)当幼苗处于乙图10时,其叶肉细胞会

生成O2并发生转移,请用箭头(→)在丙图

中表示出来。

正确答案

30.Ⅰ

(1)神经信息通过突触时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

(2)负反馈 ;    神经递质、甲状腺激素

(3)[C]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神经和体液;内环境的稳态

30.Ⅱ

(1)光照和温度(写CO2的不给分)

(2)H2O;    光反应;    左

(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

(4)等于;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多答或错答不给分)

(5)参见右图所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细胞呼吸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2.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          ),一方面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由有关神经促进肾上腺分泌激素C、(          )分泌激素B,以协同升血糖。

(2)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图。

①开始时的30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30min后,在较高浓度(          ) 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          )(填图甲中的数字序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②图乙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方面的变化,异同点分别是:(          )。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3)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甲中激素D的名称是(          )。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 (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以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          )增加散热。

正确答案

(1)下丘脑        胰岛A细胞  

(2)① 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吸收入血液       胰岛素   ②、③  ② 两者血糖浓度的变化基本相同;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非肥胖者    

(3)抗利尿激素    甲状腺激素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2 分

31. I.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发现了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图1中α和β是某致病基因的两条链;图2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4为纯合子;图3代表某人不同部位的细胞分裂不同时期(部分染色体)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γ是另一条多核苷酸链,则图中的酶是__________酶。

(2)若调查此病的发病率,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取样、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若图2中II-7已怀孕,则她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

(3)若图2中II-6和II-7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要判断III-9与该家庭的关系,可比较III-9与___________的线粒体DNA序列。

(4))图3中A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个。A、C细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效应B细胞或效应T细胞。

(5)若图3中C、E细胞都已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能通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将突变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是______细胞。

(6)若一对夫妇生多个孩子,各子女间及子女与父母间性状差异很大,这与上列_____细胞所处时期发生的变异关系最密切。

Ⅱ.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

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基内TSH

的浓度,结果如图,请析图回答:

(1)E瓶与A、C瓶对照说明____________。D瓶与A、C瓶对照结果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调节作用。

(2)若提供大白鼠、甲状腺激素、必需的材料和器具,进一步研究在活体实验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含量对TSH分泌的影响,则你将设_____个组,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应测定每组鼠血液中的_________含量。

(3)山区的小溪中出现巨型蝌蚪,是因缺乏甲状腺激素使蛙的_________发育过程受阻。

正确答案

31.

I.

(1)RNA聚合;

(2)在人群中随机(或随机);1/8;

(3)Ⅰ-4、Ⅱ-8;

(4)4;不能

(5)E

(6)B

Ⅱ.

(1)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反馈;

(2)2;饲喂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TSH;

(3)胚后(变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6. 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

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NaHCO3可与k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1. I.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 ,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              )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II. “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 。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 (              )  不相同,(              )  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              ) 增强,存活率减小。

正确答案

实验一:

(一)实验步骤: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甲状腺

(3)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下划线为得分点)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 (1)支持观点二       

(2)支持观点一

       实验二:

(1)下丘脑前部,

(2) 前部 传至 后部,产热和散热。

(3)环境温度过低,猪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产热,有机物消耗增加,增重下降;环境温度过高,猪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有机物消耗增加,增重下降。

       II.

(1)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 

(2)占据的空间和食物来源,种间竞争

(3)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呼吸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过程不经过内环境

B仅有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炎热环境中人体通过降低体温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D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属于反馈调节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右图为人体进食后,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可引起下丘脑某区域兴奋

B该营养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血浆,导致AB段上升

CBC段下降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关

DCD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

促进肝糖元分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下一知识点 :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