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 共7595题
(2015秋•河南月考)根据材料作答:
(1)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墓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①为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______法分离.
②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______,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______.
(2)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温度在30-35℃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2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l0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mg
②将该植物置于较弱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取其叶片进行色素分离,与适宜光照厂分离的色素带进行比较,发现弱光下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推测该植物可通过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同一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不同的细胞器.由题意可知,基粒类囊体膜内外存在H+浓度差,这是合成ATP的主要原因,自然状态下光合作用需要水,而水能分解成H+进而使类囊体膜两侧产生H+浓度差而产生ATP.
(2)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30℃时总光合速率=3.5+3=6.5;35℃时总光合速率=3+3.5=6.5,故温度在30~35℃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不变.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20℃时,一昼夜中植物积累量为净量(可用CO2净量表示),吸收的CO2净量=4.2×10-1×24=18mg;通过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知道位于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弱光下发现这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可以推测该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底部的叶片衰老,酶的活性降低是造成呼吸作用变弱的内部原因.
故答案为:
(1)①差速离心
②膜内外存在H+浓度差;使水分解产生H+,使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H+浓度差
(2)①不变 18
②增加叶绿素含量 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解析
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不同的细胞器.由题意可知,基粒类囊体膜内外存在H+浓度差,这是合成ATP的主要原因,自然状态下光合作用需要水,而水能分解成H+进而使类囊体膜两侧产生H+浓度差而产生ATP.
(2)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30℃时总光合速率=3.5+3=6.5;35℃时总光合速率=3+3.5=6.5,故温度在30~35℃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不变.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20℃时,一昼夜中植物积累量为净量(可用CO2净量表示),吸收的CO2净量=4.2×10-1×24=18mg;通过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知道位于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弱光下发现这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可以推测该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底部的叶片衰老,酶的活性降低是造成呼吸作用变弱的内部原因.
故答案为:
(1)①差速离心
②膜内外存在H+浓度差;使水分解产生H+,使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H+浓度差
(2)①不变 18
②增加叶绿素含量 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下面是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请分析作答:
(1)下表为某植物发育情况不同的A、B两组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
叶片A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______;②______,导致______;叶片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______.与A相比,B合成生长素的能力______.
(2)图一是利用通气法来测定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装置(装置中通入空气中的C02浓度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将适量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强度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缓慢流动,并用C02分析仪测定M、N两处气体中C02浓度的变化.
①若图一中M、N两处气体C02浓度相同,则叶片的______.
②如果将该同化箱放在黑暗条件下,测定M、N两处C02浓度的差值,可反映出______的大小.
(3)在图二中,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光照射6h后,在U和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单位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为Mu和Mv(单位:mg).则该植物叶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mg/h/单位面积.
正确答案
解:(1)叶片A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比较A、B总叶绿素含量,A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比较A、B总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A的气孔相对开放度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叶片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基粒(或类囊体).与A相比,B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差.
(2)N测得是进入装置的二氧化碳的浓度,M是排出气体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若M、N两处气体C02浓度相同,则叶片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在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测得M、N两处C02浓度的差值代表叶片呼吸速率.
(3)设叶片重量为m,则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是(m-Mu)/6,净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是(Mv-m)/6,实际光合作用的速率是((Mv-m)/6+(m-Mu)/6)=(MV-MU)/6 mg/h/单位面积.
故答案:(1)光能吸收(利用)不足(光反应速率低) 气孔相对开放度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基粒(或类囊体) 低(弱、差)
(2)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与呼吸颠倒给分) 叶片呼吸速率(或呼吸强度、呼吸作用)
(3)(MV-MU)/6
解析
解:(1)叶片A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比较A、B总叶绿素含量,A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比较A、B总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A的气孔相对开放度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叶片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基粒(或类囊体).与A相比,B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差.
(2)N测得是进入装置的二氧化碳的浓度,M是排出气体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若M、N两处气体C02浓度相同,则叶片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在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此时测得M、N两处C02浓度的差值代表叶片呼吸速率.
(3)设叶片重量为m,则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是(m-Mu)/6,净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是(Mv-m)/6,实际光合作用的速率是((Mv-m)/6+(m-Mu)/6)=(MV-MU)/6 mg/h/单位面积.
故答案:(1)光能吸收(利用)不足(光反应速率低) 气孔相对开放度低 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基粒(或类囊体) 低(弱、差)
(2)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与呼吸颠倒给分) 叶片呼吸速率(或呼吸强度、呼吸作用)
(3)(MV-MU)/6
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良好且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三组分别代表不同的CO2浓度条件,故自变量是CO2浓度,A错误;
B、装置B中的CO2浓度几乎为0,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C装置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装置A可从大气中源源不断地获取CO2,CO2浓度几乎不变,而装置C中CO2浓度不断降低,故A中的生长量比C中的大,C错误;
D、此实验可不再设置对照,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验证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材料的装置示意图(除CO2浓度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
(2)A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3)将A和B叶片摘取下之后,要进行脱色处理,处理的方法是______.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
(4)如果用该装置探究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应对该装置修改______.
(5)将同一品种植物幼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有______等.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______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正确答案
解:(1)实验前要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即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
(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材料,因此自变量是CO2;A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中的CO2.
(3)脱色处理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再用清水进行漂洗.若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材料,A装置中没有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B装置中含有CO2,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因此实验是A装置中的叶片脱色处理后加碘液不变蓝,B装置中的叶片呈蓝.
(4)保留图中B装置,去掉A装置及光照工具,可用于探究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
(5)由图2可知,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有水、光照强度、无机盐(或矿质元素)等.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合理密植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故答案为:
(1)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
(2)吸收装置中的CO2 CO2
(3)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再用清水进行漂洗 A装置中的叶片脱色处理后加碘液不变蓝,B装置中的叶片呈蓝
(4)保留B装置,去掉A装置及光照工具
(5)水、光照强度、无机盐(或矿质元素) 土壤含水量40%~60% 合理密植
解析
解:(1)实验前要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即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
(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材料,因此自变量是CO2;A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中的CO2.
(3)脱色处理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再用清水进行漂洗.若CO2为光合作用的原材料,A装置中没有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B装置中含有CO2,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因此实验是A装置中的叶片脱色处理后加碘液不变蓝,B装置中的叶片呈蓝.
(4)保留图中B装置,去掉A装置及光照工具,可用于探究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
(5)由图2可知,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有水、光照强度、无机盐(或矿质元素)等.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合理密植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故答案为:
(1)将叶片中的淀粉耗尽
(2)吸收装置中的CO2 CO2
(3)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再用清水进行漂洗 A装置中的叶片脱色处理后加碘液不变蓝,B装置中的叶片呈蓝
(4)保留B装置,去掉A装置及光照工具
(5)水、光照强度、无机盐(或矿质元素) 土壤含水量40%~60% 合理密植
(2015秋•太原期末)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缺鎂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H]和ATP减少,进一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使暗反应强度降低.
故选:B.
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3的还原消耗ATP,若a能抑制ATP合成,使C3的还原减少,而CO2固定不受影响,结果C3含量会上升,A正确;
B、若b能抑制CO2固定,会使C3的合成减少,从而对[H]、ATP的消耗减少,结果[H]、ATP含量上升,B正确;
C、若c能促进[H]的产生,ATP也充足,C5含量会升高,C错误;
D、若d能促进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则光反应产生的氢和ATP增加,使C3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C.
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用溶氧法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右图.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______个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______,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______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______.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______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______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产生______溶解氧.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______,且对______的抑制更为显著.
正确答案
解:第一步: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是黑暗条件下探究纳米银的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光照条件下探究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曲线中有5个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加上空白对照,每一组有6个实验试管,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进行实验步骤设计.
③A组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若初始培养液中氧气浓度是系列1,光合作用过程释放氧气,因此系列2为A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系列3是B组,黑暗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情况下氧气浓度增加了14-6=8mg/L,即净光合作用强度是每分钟为0.8mg/L,黑暗条件下,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氧气浓度约为4.5mg/L,即呼吸作用强度是每分钟(6-4.5)mg/L÷10=0.15mg/L,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0.8+0.15=0.95mg/L.
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纳米银既能抑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②6
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
黑暗 相同且适宜 溶氧量
③2 0.95mg/L(在0.9-1.0之间均可)
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解析
解:第一步: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分为两大组,一组是黑暗条件下探究纳米银的浓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光照条件下探究纳米银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曲线中有5个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加上空白对照,每一组有6个实验试管,实验设计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进行实验步骤设计.
③A组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若初始培养液中氧气浓度是系列1,光合作用过程释放氧气,因此系列2为A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系列3是B组,黑暗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分析题图可知,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情况下氧气浓度增加了14-6=8mg/L,即净光合作用强度是每分钟为0.8mg/L,黑暗条件下,10分钟后,不加纳米银的氧气浓度约为4.5mg/L,即呼吸作用强度是每分钟(6-4.5)mg/L÷10=0.15mg/L,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0.8+0.15=0.95mg/L.
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纳米银既能抑制小球藻的呼吸作用也能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故答案为:
②6
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
黑暗 相同且适宜 溶氧量
③2 0.95mg/L(在0.9-1.0之间均可)
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对下列四幅坐标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题图甲可知,a点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释放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b点氧气浓度较高,二氧化碳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a点消耗的葡萄糖多,A错误;
B、若图乙表示在密闭容器内某植物生长一昼夜的O2含量变化,D点的氧浓度低于A点,氧气有净消耗,说明有机物减少,没有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
C、植物在晴朗夏天时,图中bc段是因为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气孔部分关闭组成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下降,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下降,而de段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造成的光合作用下降,对应时段细胞内C3含量不会下降,C错误;
D、图丁表示草原载畜量在AC之间,所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D正确.
故选:D.
如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5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下列选项中,能使乙产生量更多的有(多选)______
A.更适宜的光照强度 B.更高的氧气浓度
C.更适宜的CO2浓度 D.更适宜的叶绿素数量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图2ABCD四点中______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升,其原因应该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暗反应的原料是甲CO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故乙代表的物质是[H]和ATP.要想使叶绿体内C5的含量快速下降,可通过增大CO2浓度或降低光照强度等方法.能使乙[H]和ATP产生量更多的方法有:更适宜的光照强度;更适宜的CO2浓度;更适宜的叶绿素数量.而更高的氧气浓度会使光反应减弱,[H]和ATP产生量变少.
(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在D点CO2浓度已超过饱和点,故制约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图2中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ABCD四点的增长率均大于0,故ABCD四点的光合速率在不断增加,D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3)NaHCO3的作用是提供CO2,所以实验目的中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写为光合作用速率.b点比a点NaHCO3浓度大(即CO2浓度高),C5消耗多,而光照强度相同,故b点比a点C5含量低.bc段时由于光照强度的限制,曲线较平缓,而c点以后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减弱致使曲线上升.
故答案为:
(1)CO2 [H]和ATP(写全才能得分) 增大CO2浓度或降低光照强度(回答一个方面即可) ACD
(2)光照强度 D
(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光照强度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解析
解:(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暗反应的原料是甲CO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故乙代表的物质是[H]和ATP.要想使叶绿体内C5的含量快速下降,可通过增大CO2浓度或降低光照强度等方法.能使乙[H]和ATP产生量更多的方法有:更适宜的光照强度;更适宜的CO2浓度;更适宜的叶绿素数量.而更高的氧气浓度会使光反应减弱,[H]和ATP产生量变少.
(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在D点CO2浓度已超过饱和点,故制约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图2中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ABCD四点的增长率均大于0,故ABCD四点的光合速率在不断增加,D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3)NaHCO3的作用是提供CO2,所以实验目的中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写为光合作用速率.b点比a点NaHCO3浓度大(即CO2浓度高),C5消耗多,而光照强度相同,故b点比a点C5含量低.bc段时由于光照强度的限制,曲线较平缓,而c点以后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减弱致使曲线上升.
故答案为:
(1)CO2 [H]和ATP(写全才能得分) 增大CO2浓度或降低光照强度(回答一个方面即可) ACD
(2)光照强度 D
(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光照强度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如图所示在一定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
(1)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阴生/阳生)植物的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2)a、b点表示______.
(3)叶面积为25cm2的阳生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光照时间为1小时的条件下,其光合作用合成量为______mg葡萄糖.(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4)将该阴生植物叶片先在光照强度为X的条件下照射______小时,然后放于暗处12小时(光照强度为0),能够使叶的干物质量与光照前相同.
(5)当光照强度为Y时,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______,此时叶绿体中ADP的运动方向是从______到______.
(6)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能量的转变过程是______,在这个阶段的产物中,能为暗反应供能的是______(填物质).
(7)请写出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
(8)如果将一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218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短时间内下列物质中能含18O的有______项.
①周围空气的氧气 ②周围空气的二氧化碳
③周围空气的水分子 ④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正确答案
解:(1)曲线A表示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高,说明是阳生植物.
(2)a、b两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据图可知,阳生植物在光照强度为Y时,1消失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为16mg/100cm2,因此叶面积为25cm2时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为4mg,根据6CO2~C6H12O6,二氧化碳为4mg,可求出生成葡萄糖的量为2.7mg.
(4)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为X时,12小时黑暗共释放24mg的二氧化碳,若要保证一昼夜植物的积累量为0,则需要保证在光照强度为X时,植物积累24mg的二氧化碳,因此光照6小时.
(5)当光照强度大于Y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变,此时的限制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6)光反应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7)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8)①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有18O,①正确;
②水参与呼吸作用,与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②正确;
③植物吸收的水大多数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③正确;
④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④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
(1)阳生
(2)光补偿点(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为零、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
(3)2.7
(4)6
(5)CO2浓度 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6)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 ATP(ATP和[H])
(7)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8)D
解析
解:(1)曲线A表示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高,说明是阳生植物.
(2)a、b两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据图可知,阳生植物在光照强度为Y时,1消失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量为16mg/100cm2,因此叶面积为25cm2时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为4mg,根据6CO2~C6H12O6,二氧化碳为4mg,可求出生成葡萄糖的量为2.7mg.
(4)阴生植物在光照强度为X时,12小时黑暗共释放24mg的二氧化碳,若要保证一昼夜植物的积累量为0,则需要保证在光照强度为X时,植物积累24mg的二氧化碳,因此光照6小时.
(5)当光照强度大于Y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变,此时的限制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叶绿体中ADP的转移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6)光反应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7)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8)①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有18O,①正确;
②水参与呼吸作用,与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②正确;
③植物吸收的水大多数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③正确;
④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④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
(1)阳生
(2)光补偿点(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为零、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
(3)2.7
(4)6
(5)CO2浓度 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6)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 ATP(ATP和[H])
(7)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8)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