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 共7595题
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1)实验一: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______.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长时间存活吗?______.
(2)实验二: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当反应进行到0.5s时,发现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当反应进行到5s时,14C还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0.5s时,C5的含量较高,若要降低其含量,可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
(3)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ATP、[H]和14CO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光合作用中类囊体薄膜的作用是______.在基质中加入ATP、[H]的作用是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反应能否进行?______.
(4)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装置a和b抽去空气,因此此时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因此此时B中的小球藻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且进行大量繁殖,从而使试管更绿.装置a中的葡萄糖是有限的,当葡萄糖消耗结束后小球藻就失去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不能长时间存活.
(2)题中可以看出,实验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若要降低光合作用过程中C5的含量,可以采用降低光照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等措施.因为降低光照可以减少ATP、NADPH的生成量,从而抑制C3的还原,使C5的含量有所降低;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会促进二氧化碳固定的发生,同样也可以使C5的含量有所降低.
(3)类囊体薄膜的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其作用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在基质中加入ATP、[H]的作用分别是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则反应不能进行.
(4)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因此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B 不能
(2)反应时间 降低光照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
(3)光反应场所(或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不能
(4)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
解:(1)由于装置a和b抽去空气,因此此时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因此此时B中的小球藻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且进行大量繁殖,从而使试管更绿.装置a中的葡萄糖是有限的,当葡萄糖消耗结束后小球藻就失去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不能长时间存活.
(2)题中可以看出,实验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若要降低光合作用过程中C5的含量,可以采用降低光照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等措施.因为降低光照可以减少ATP、NADPH的生成量,从而抑制C3的还原,使C5的含量有所降低;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会促进二氧化碳固定的发生,同样也可以使C5的含量有所降低.
(3)类囊体薄膜的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其作用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在基质中加入ATP、[H]的作用分别是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则反应不能进行.
(4)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因此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B 不能
(2)反应时间 降低光照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
(3)光反应场所(或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不能
(4)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锡箔覆盖处理后在阳光照射24小时后,将其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说明被锡箔覆盖的位置没有淀粉生成,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故选:C.
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需要色素参与的过程和各种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题干示意图可知,1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色素吸收光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2表示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3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所有活细胞都可以进行这一过程;4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4和5只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发生.
故选:B
图中甲为测定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实验装量,乙是在不同条件下对该植物雌株和雄株的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测定的结果.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甲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需要在光下进行,原因是______,其中的碳酸氢钠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在______测定呼吸速率.
(2)比较乙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______和______都会影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3)如果某农民有两块土地,一块水分条件较好,一块水分条件较差,请你根据乙图中的信息给该农民种植该植物方面提供些建议: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测定的数值直接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利用甲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需要在光下进行.碳酸氢钠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装置中C02浓度不变,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在暗处测定呼吸速率.
(2)比较乙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水分条件和植物的性别都会影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3)如果某农民有两块农田,一块水分条件较好,一块水分条件较差,根据乙图中的信息可以建议该农民在水分条件好的土地中种雄株,在水分条件不好的土地中种雌株.
故答案为:
(1)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测定的数值直接代表净光合速率 保持装置中C02浓度不变 暗处
(2)水分条件 植物的性别
(3)在水分条件好的土地中栽种雄株,在水分条件不好的土地中栽种雌株
解析
解:(1)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测定的数值直接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利用甲装置测定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需要在光下进行.碳酸氢钠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装置中C02浓度不变,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在暗处测定呼吸速率.
(2)比较乙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水分条件和植物的性别都会影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3)如果某农民有两块农田,一块水分条件较好,一块水分条件较差,根据乙图中的信息可以建议该农民在水分条件好的土地中种雄株,在水分条件不好的土地中种雌株.
故答案为:
(1)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测定的数值直接代表净光合速率 保持装置中C02浓度不变 暗处
(2)水分条件 植物的性别
(3)在水分条件好的土地中栽种雄株,在水分条件不好的土地中栽种雌株
如图甲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表示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图乙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一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叶绿素a是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的,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______.将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分光后照射在白色屏幕上,将提取的一试管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放到屏幕与三棱镜之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当叶绿素a缺乏时,图乙中______过程产生⑥的量会______,此过程发生的主要能量变化是______.
(3)图乙中⑥以______方式进入A中,参与的生化反应过程是______.把该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乙中①④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乙中①→②→①的循环______ (能/不能)进行,原因是______.
(4)在密闭的温室环境中,如遇阴雨天,可采取______措施提高产量.
(5)为了探究高温(30℃)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达到目的.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无水乙醇(溶解色素)、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SiO2(充分研磨).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则将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分光后照射在白色屏幕上,将提取的一试管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放到屏幕与三棱镜之间,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先的红光谱带和蓝紫光谱带明显变暗.
(2)由于只有少数的叶绿素a能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所以当叶绿素a缺乏时,图乙中光反应过程产生⑥氧气的量会减少,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光反应产生的O2 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外,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如果把该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光反应因缺少光能不能进行光反应,则[H]和ATP减少,则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此时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速率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无法进行光反应,无法合成ATP与[H],从而直接影响暗反应:2C3化合物+4[H]+ATP→(CH2O)+C5化合物+H2O.
(4)在密闭的温室环境中,如遇阴雨天,可采取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补充光照、增加CO2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等措施提高产量.
(5)①表格中c与d表示不同温度下玉米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若实验测得c=d,说明高温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②如果上述实验方案去掉1、3组,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由于缺乏自身对照,是不能得出高温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CaCO3、SiO2 原先的红光谱带和蓝紫光谱带明显变暗
(2)光反应 减少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自由扩散 与[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减少、增多 不能 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与[H],暗反应不能进行
(4)降低温度、补充光照、增加CO2含量
(5)①高温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②不可行 (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高温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
解析
解:(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无水乙醇(溶解色素)、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SiO2(充分研磨).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则将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分光后照射在白色屏幕上,将提取的一试管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放到屏幕与三棱镜之间,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先的红光谱带和蓝紫光谱带明显变暗.
(2)由于只有少数的叶绿素a能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所以当叶绿素a缺乏时,图乙中光反应过程产生⑥氧气的量会减少,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光反应产生的O2 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外,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如果把该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光反应因缺少光能不能进行光反应,则[H]和ATP减少,则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此时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的速率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无法进行光反应,无法合成ATP与[H],从而直接影响暗反应:2C3化合物+4[H]+ATP→(CH2O)+C5化合物+H2O.
(4)在密闭的温室环境中,如遇阴雨天,可采取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补充光照、增加CO2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等措施提高产量.
(5)①表格中c与d表示不同温度下玉米植株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若实验测得c=d,说明高温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②如果上述实验方案去掉1、3组,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由于缺乏自身对照,是不能得出高温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CaCO3、SiO2 原先的红光谱带和蓝紫光谱带明显变暗
(2)光反应 减少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自由扩散 与[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减少、增多 不能 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与[H],暗反应不能进行
(4)降低温度、补充光照、增加CO2含量
(5)①高温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②不可行 (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高温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
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8.5,25℃)条件下测得的Pn 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变换图1中光源,可研究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Pn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______(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
(3)由于弱碱性的藻培养液中游离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______;在更高NaHCO3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4)培养基中的HCO3-与CO32-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32-越多,而CO32-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可调光源可改变光照强度、光的波长(光质),从而可以研究光强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温度是无关变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使得难以确定光照对Pn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使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以便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3)由图可以看出,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m•L-1;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达到了CO2饱和点,不能吸收更多的CO2;内部因素是CA量不足,不能催化分解更多的HCO3-.
(4)由题意可知,pH一方面会影响HCO3-的含量,从而影响Pn;另一方面pH也会影响C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Pn.
故答案为:
(1)光强 光质
(2)难以确定
(3)120mg•L-1 达到了CO2饱和点 CA量有限
(4)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 CA(细胞)活性变化
解析
解:(1)可调光源可改变光照强度、光的波长(光质),从而可以研究光强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温度是无关变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使得难以确定光照对Pn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使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以便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3)由图可以看出,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m•L-1;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达到了CO2饱和点,不能吸收更多的CO2;内部因素是CA量不足,不能催化分解更多的HCO3-.
(4)由题意可知,pH一方面会影响HCO3-的含量,从而影响Pn;另一方面pH也会影响C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Pn.
故答案为:
(1)光强 光质
(2)难以确定
(3)120mg•L-1 达到了CO2饱和点 CA量有限
(4)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 CA(细胞)活性变化
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5℃.科研人员在夏季晴朗的某一天中,测得了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CO2的量)和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的日变化曲线(图甲),以及胞间CO2浓度和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乙).
(1)胞间的CO2被叶肉细胞吸收后,在______内与______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C3),C3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6:00~10:00时净光合速率快速上升,是由于______逐渐增大,温度较适宜,并且胞间CO2浓度______.
(3)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12:00~14:00时,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导致植物叶片上的______部分关闭,但胞间CO2浓度反而略有升高,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O2与C5结合是暗反应阶段,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C3在光反应产ATP和[H]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由甲图可知,6:00~10:00时,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而增大,温度较适宜,由乙图可知此时胞间CO2浓度相对较高.
(3)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12:00~14:00时,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导致植物叶片上的气孔部分关闭,但由于14:00时气温为35℃,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呼吸作用增强,产生CO2增多,使得胞间CO2浓度升高,气温35℃,抑制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使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叶肉细胞消耗CO2减少.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五碳化合物(C5) ATP和[H](或NADPH)
(2)光合有效辐射 相对较高
(3)气孔 气温升高有利于细胞呼吸,叶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增多;净光合速率降低,叶肉细胞消耗CO2减少
解析
解:(1)CO2与C5结合是暗反应阶段,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C3在光反应产ATP和[H]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2)由甲图可知,6:00~10:00时,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而增大,温度较适宜,由乙图可知此时胞间CO2浓度相对较高.
(3)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12:00~14:00时,气温升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导致植物叶片上的气孔部分关闭,但由于14:00时气温为35℃,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呼吸作用增强,产生CO2增多,使得胞间CO2浓度升高,气温35℃,抑制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使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降低,叶肉细胞消耗CO2减少.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五碳化合物(C5) ATP和[H](或NADPH)
(2)光合有效辐射 相对较高
(3)气孔 气温升高有利于细胞呼吸,叶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增多;净光合速率降低,叶肉细胞消耗CO2减少
下列各项环境因子改变时,最可能导致玉米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相对含量出现如图中a→b变化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降低环境温度,光合作用的过程均会变慢,故C3和C5的含量都将减少,A错误;
B、晴天突然转阴,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B错误;
C、持续光照强度过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被还原的C3增多,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C正确;
D、田地突然被水淹,植物体根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会太明显,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中C、H、0的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光反应过程产生[H]时也产生ATP,c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时也产生ATP,A正确;
B、甲产生的O2可被乙利用或释放出细胞,不能供自身利用,B错误;
C、进行甲光合作用过程需要光照,而进行乙有氧呼吸过程不需要光照但需要有氧,C正确;
D、甲过程中的[H]是还原性辅酶Ⅱ,乙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性辅酶Ⅰ,所以不是同种物质,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
(1)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______植物.
(2)当光照强度达到Z点后,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______(答出两点),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 化合物的含量将会______.
(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减少或增加),当光照强度在Z时B植物一昼夜(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中有机物的合成量是______mg.
(4)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没有光照时,A植物呼吸释放CO2量为2个单位,B植物呼吸释放CO2量为1个单位,所以A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强.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图中Z点已经达到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即增强光照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将直接影响光反应,因此短期内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导致C3还原受阻,而C3的形成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会增加.
(3)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因此白天积累的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1=7mg/(m2h),折合成葡萄糖=7×180÷(44×6)=mg/(m2h).YINCI 当光照强度在Z时B植物一昼夜(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中有机物的合成量是
×12=57.27mg.
(4)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氧气的释放量.
故答案为:
(1)A
(2)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
(3)减少 57.27
(4)M 温度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氧气的释放量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没有光照时,A植物呼吸释放CO2量为2个单位,B植物呼吸释放CO2量为1个单位,所以A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强.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图中Z点已经达到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即增强光照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将直接影响光反应,因此短期内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导致C3还原受阻,而C3的形成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会增加.
(3)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A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因此白天积累的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在光照强度为Z时,A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1=7mg/(m2h),折合成葡萄糖=7×180÷(44×6)=mg/(m2h).YINCI 当光照强度在Z时B植物一昼夜(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 12h)中有机物的合成量是
×12=57.27mg.
(4)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应选择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氧气的释放量.
故答案为:
(1)A
(2)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
(3)减少 57.27
(4)M 温度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氧气的释放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