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 共222题
  •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 共2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儿,男,10个月,今晨家长发现其眼眶周围密集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特发性(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及早识别颅内出血的发生,应重点监测患儿的

A骨髓象巨核细胞比例

B血小板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白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含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能反映出血倾向的为血小板,因此为了及早识别颅内出血,应重点监测血小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40岁,不明原因牙龈渗血3个月,月经量增多,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哪项实验室评估不支持本病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出血时间正常

C血块回缩不良

D血小板寿命缩短

E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血象: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血红蛋白多正常,故无贫血而有皮下出血。急性型常低于20×109/L,失血多可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骨髄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其他: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最短者仅几小时,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增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30岁。患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6个月后无效,应考虑

A脾切除

B输血小板悬液

C应用免疫抑制剂

D输新鲜血

E改用地塞米松治疗

正确答案

A

解析

脾切除适应症1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2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维持量必须大于30mg/d。脾切除的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切脾后约70%可获疗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40岁,不明原因牙龈渗血3个月,月经量增多,初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实验室检查哪项不支持该诊断

A凝血时间延长

B束臂试验阳性

C血小板计数减少

D血小板寿命缩短

E血块回缩不良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减少可诊断本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性,47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接受治疗。患者向主管护士咨询脾切除治疗本病的相关信息,护士的解释不包括

A可减少脾对血小板的破坏

B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

C糖皮质激素维持量大者可考虑脾切除

D可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E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正确答案

E

解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维持量必须大于30mg/天,适用脾切除。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切脾后约70%病人可获得疗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28岁。因皮肤发红,有瘀斑,伴牙龈出血来就诊。2周前曾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低,皮肤束臂试验阳性,骨髓象: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 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应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免疫抑制药

C输血及血小板悬液

D达那唑

E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26岁,因皮肤瘀点、瘀斑及月经过多,疑为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 其治疗应首选

A糖皮质激素

B输血小板悬液

C雄激素

D脾脏切除

E环磷酰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32岁,因月经量过多来院就诊。查体:口唇苍白,贫血貌;皮肤、黏膜散在瘀点和瘀斑。初步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经口服泼尼松治疗6个月后症状无缓解,出血持续加重,血小板计数低于40×10[~9.gif]/L。根据病情,目前可考虑选择下列哪项治疗措施

A改用地塞米松治疗

B血浆置换

C脾切除

D应用环磷酰胺治疗

E改用达那唑治疗

正确答案

C

解析

脾切除适应证。脾切除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切脾后约70%病人可获疗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儿男,9岁。2周前因呼吸道感染,出现畏寒、发热,之后四肢皮肤出现大片瘀斑,来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案为

A脾切除

B使用止血药

CX线脾区照射

D使用糖皮质激素

E输新鲜血小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28岁,因下肢反复发生紫癜来医院就诊。目前考虑为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B抗核抗体

C抗磷脂抗体

D抗血小板抗体

E抗红细胞膜抗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骨髄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诊断可以确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32岁。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给予丙酸睾酮治疗,应定期检查

A肝功能

B血压

C尿常规

D肾功能

EX线摄片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丙酸睾酮可引起肝功能受损,因此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29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1年来全身乏力,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8×109/L,网织红细胞0.1%,肝脾未触及,骨髓增生低下,该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铁剂

B雄激素

C安络血

D维生素C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本病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雄激素治疗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性,30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9×10[~12.gif]/L,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7.8×10[~9.gif]/L,血小板15×10[~9.gif]/L,该患者目前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便血

C牙龈出血

D继发感染

E颅内出血

正确答案

E

解析

急性型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一,血红蛋白多正常,故无贫血而有皮下出血。急性型常低于20×109/L。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发热,贫血,皮下出血点,脾大占满腹部,胸骨头隐痛。对其高热的护理不宜采用

A冰盐水灌肠

B输液

C头部置冰袋

D酒精擦浴

E多饮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患者出现发热,贫血,皮下出血点,脾大,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安,伤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监测血糖变化

B监测生命体征

C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D查看患者病历

E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因子减少,易出血,现敷料渗血,怀疑失血较多而休克(休克的定义是重要器官缺血)导致脑供血不足、烦躁不安,所以监测血压很重要,血压属于生命体征,休克了其他生命体征也会受影响,别的不是不监测,而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时间有限,要注意优先顺序。

下一知识点 : 肿瘤病人的护理
百度题库 > 护士资格 > 专业实务 >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