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 共222题
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征兆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在促凝物质的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液中易有血栓形成。故患者的血标本易凝固,表现为不易抽出。出血倾向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征兆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在促凝物质的作用下,凝血因子被激活,血中凝血酶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循环血液中易有血栓形成。故患者的血标本易凝固,表现为不易抽出。出血倾向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首先考虑
正确答案
解析
急性期卧床休息,尽可能寻找并接触过敏原,积极防治感染。
DIC常见的病因不包括
正确答案
患儿男,7岁。因开水大面积烫伤入院治疗。近期创面发生感染,护士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今日患儿突然神志不清、呼吸浅促,血压80/50mmHg,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瘀点、瘀斑。该患儿目前最可能发生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手术及创伤占总发病的1%-15%,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毒蛇咬伤等。
患者男性,41岁,1个月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全身出现广泛性出血,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今日晨起突然发生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应考虑患者可能发生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栓塞可使标签组织缺血,坏死及局部溃疡形成;内脏栓塞常见于肾,肺,脑等。
下列临床表现属于DIC早期常见表现的是
正确答案
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其中临床最常见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感染最多见,占DIC总发病数的31%-43%。
患者女性,25岁,孕1产0,怀疑胎盘早剥,收入院行紧急剖宫产。术后阴道大量出血,且不凝,全身散在瘀点、瘀斑。该患者目前最可能发生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有产科意外:占总发病数的4%-12%,常见于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感染性流产,死胎滞留,重症妊娠高血压等。
患者女性,26岁,因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医生提醒患者及家属需警惕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尤其应注意观察下列哪种最常见的早期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
出血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症状。
患者,女,32岁。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给予丙酸睾酮治疗,应定期检查
正确答案
解析
丙酸睾酮可引起肝功能受损,因此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患者,女性,29岁。石油化工工人,长期与苯接触,1年来全身乏力,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8×109/L,网织红细胞0.1%,肝脾未触及,骨髓增生低下,该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本病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雄激素治疗可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故选B。
患者男性,29岁,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接受治疗。医生建议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丙酸睾酮属于雄激素,是慢性再障的首选治疗药物。
患者男性,52岁,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入院接受治疗。患者经雄激素治疗后,首先升高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雄激素是慢性再障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有直接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判断指标为网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升高。
患者,女,22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遵医嘱首选下列哪种药治疗
正确答案
解析
雄激素为慢性再障首选治疗药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