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最终科学家发现了植物激素赤霉素(GA)。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根据恶苗病的病症,科学家作出的推测是__________。

(2)为了验证该推测,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的水稻幼苗上,观察现象。该实验还应该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其最可能的结果是实验组:水稻幼苗__________,对照组:水稻幼苗______________。

(3)1936年科学家从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此时就能肯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已知豌豆矮生植株的形成与缺少赤霉素有关。没有赤霉素就不能刺激茎蔓伸长,如果用赤霉素处理,矮生植株也可以长得和高蔓植株一样高,矮株没有赤霉素是因为缺少了合成赤霉素的一种关键酶。如果形成矮生植株的原因是由于编码合成赤霉素的酶的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那么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三代,请在坐标图上绘出自交后代中矮化个体所占的比例与自交代数的数量变化关系的直方图。

正确答案

(1)“恶苗病”的出现可能与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有关

(2)用等量的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同种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的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水稻幼苗上    出现恶苗病    正常生长

(3)不能    不能说明赤霉素是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微量物质

(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_________。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______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所观察到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E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____→制片。

(3)下表是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五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请分析: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CE   中央   细

(2)紫色(反应)    RNA    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漂洗    染色

(3)不能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②~⑥的各种浓度均对芹菜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正确答案

(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②.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有影响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某种番茄成熟时呈红色,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明显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___________色,B箱番茄呈________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_____含量增多了。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______的作用。

正确答案

红  绿  浅  还原糖  促进果实成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__________关系。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应该使用图中的____________处理,但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此类激素的类似物,因为该类物质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脱落酸    拮抗    植物的生命活动,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受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2)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在植物体内不易降解,效果稳定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附加题)下表是植物组织培养时,相关激素的使用情况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______和______均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2)如果激素X是生长素,则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激素Y是________。

(3)与有性生殖相比,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在遗传方面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激素X和激素Y的使用顺序     激素X和激素Y的用量比例

(2)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细胞分裂素

(3)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通过测定乙烯和CO2的产生量,探究“25℃室温条件下,在贮藏、保鲜过程中,乙烯合成抑制剂对毛叶枣果实的影响”。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材料和器材

刚采摘的成熟度相近的毛叶枣若干,密闭容器,乙烯合成抑制剂,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乙烯浓度),远红外CO2分析仪。

(2)方法和步骤在25℃室温条件下:

①.挑选足量的无破损、形状、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毛叶枣、随机分成2等份,编号为A、B。

②.A组不作处理,B组_______________。

③.从A、B两组中取出等量的毛叶枣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

④.一小时后,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取等量气体,________,并记录数据。

⑤.每隔3天,重复步骤③④。

(3)结果和结论所得数据处理后得到下图(图甲、图乙分别表示A、B组实验结果)。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CO2产生量与乙烯产生最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比较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②.在一定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   ④.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乙烯浓度,用远红外CO2分析仪测定CO2浓度

(3)①.正相关(或CO2产生量随着乙烯产生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烯产生量的减少而减少)   乙烯能促进细胞呼吸   ②.乙烯合成抑制剂能抑制乙烯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呼吸,延迟呼吸峰的出现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出赤霉菌培养液中有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

①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

(2)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根的生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_____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的结果。

正确答案

(1)①赤霉素能引起植物疯长

②不能;因为实验没有证明植物也能产生赤霉素

(2)两重性

(3)预实验;降低浓度梯度值并增加实验组别

(4)由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

①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②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③果肉甜味逐渐增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的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果肉变甜是因为___________(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这是因为通风不良,香蕉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

(2)第二条叶黄素的色素带逐渐加宽,第三条叶绿素a和第四条叶绿素b的色素带逐渐变窄     因为催熟的香蕉果皮由绿变黄,果皮中的叶绿素逐渐被分解后不再合成,叶黄素含量增多

(3)C    由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而来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其他植物激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