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共13256题
如下图所示,A、B、C三图依次表示在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当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人12℃和75℃的水浴锅中,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_,乙________。
(5)图C表示了___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正确答案
(1)受反应中的酶浓度的限制
(2)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
(4)反应速率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2的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图3中_________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其结果可用_________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过氧化氢量有限
(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
(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和______溶液。
(2)用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请简要写出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双缩脲试剂 稀蛋清 蛋粉酶
(2)斐林试剂
(3)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而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不含_______酶。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________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A管呈_______色,B管呈_______色
正确答案
(1)具有最适温度
(2)淀粉酶
(3)实验原理:②.斐林试剂
实验步骤: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砖红色 蓝色
香蕉果实中的淀粉酶可分为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其中β-淀粉酶不耐热,在温度70℃以上易钝化,而α-淀粉酶耐热。测定不同成熟度的香蕉中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对研究香蕉的保鲜具有重要意义。请完成以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测定一定成熟度的香蕉果实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都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通过特定方法测定麦芽糖的含量。以5分钟内每克样品水解产生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酶活性的大小。
实验方法
(1)酶液的制备:称取香蕉果肉2克,加适量水置研钵中研磨成匀浆。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搅拌均匀后离心,将上清液转入100mI容量瓶,用水定容至刻度,得粗酶液。
(2)首先将粗酶液分装到二支试管,甲试管酶液进行70℃土0.5℃恒温水浴中准确加热处理15分钟后,乙试管酶液置于40℃水浴中。
(3)取试管三个,编号,按下表加入各液:
将以上各管试剂混匀后,置40℃水浴准确保温5分钟,取出后立即向各组试管中加入4mL0.4mol/LNaOH,以终止反应。
(4)测定各试管麦芽糖含量,计算总淀粉酶活性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如α-淀粉酶活性=1号实验组测定值对照组测定值。其他具体方法略)回答问题:
a.作为对照组,另一种做法是加入淀粉液但不加酶液,两者相比较,现行做法优点是_____________。
b.实验所测得β-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3)1mL甲试管酶液(实验组1),1mL乙试管酶液(实验组2)
(4)a.香蕉酶提取液中可能含有还原糖,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现行对照实验能消除由此产生的误差 b.2号实验组测定值-1号实验组测定值(或总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
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______号试管。
正确答案
(1)酶的高效性(或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3
下图所示中的A、B、C三图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4).图C表示了______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正确答案
(1).受酶浓度限制
(2).最适温度
(3).反应速率加快 0
(4).C
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________或________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现象: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步骤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蔗糖酶;淀粉酶(或答唾液淀粉酶;α-淀粉酶)
(2)现象:可能A、B都不能形成砖红色沉淀原因:①先加入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对酶活性有影响 ②加入酶溶液后,直接加热煮沸,即可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去活性而无催化作用
(3)1→2→4适应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
(2)在1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
(4)不变 在pH=2时酶已经失活
(5)C
探究pH对绿豆幼苗株高影响的实验如下: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1000粒,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下表:
据表完成下列填空:
(1)该探究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属于因变量的因素是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除pH之外,其他各种因素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根据本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4)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的活性而实现的,这类物质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pH的变化 绿豆幼苗株高 一致并适宜
(2)6.0~7.0
(3)抑制
(4)酶 蛋白质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底物),温度保持,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5)图2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见下图
(4)不变 在pH2时酶已经失活
(5)C
下图是水稻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变化的一部分曲线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两图可知,在35℃时,水稻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是___________的。
(2)A图中__________℃时,催化效率为0,此时酶的活性__________。在A图中画出0℃-35℃的催化效率曲线。
(3)在B图中画出100℃-35℃的催化效率曲线。之所以这样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最高
(2)0、被抑制
(3)酶已经变性失活,不能再发生催化反应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基因的表达 小麦种子(含淀粉丰富)萌发时形成大量淀粉酶
(2)将酶液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3)不一定 该实验只能说明60℃时该酶的活性比其他实验温度下高,而不能说明比40℃至80℃间的其他温度下活性高(或需进一步在40℃~80℃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比较其他温度与60℃时该酶的活性)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温度),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4)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为3.6、温度为0℃下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α-淀粉酶失去活性
以下A、B两图依次表示在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将装有酶、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的水浴锅内,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中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酶的数量有一定限度
(2)酶催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
(3)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急速下降
(4)反应加快 不反应
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留时间较长,估计已失去活性。某班生物兴趣小组承担了鉴定任务,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
(1)实验目的:探究这批存量淀粉酶的活性。
(2)实验原理: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出这批存量淀粉酶的活性
(3)实验材料和用具:①存量淀粉酶制剂,②大小烧杯若干,③试管若干,④淀粉糊,⑤斐林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⑥碘液,⑦量筒,⑧酒精灯等。
(4)实验步骤
①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
②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的_______。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
③适当时间后,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5)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试管B1、B2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用表格形式表达):
(6)实验指导老师在阅读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后,认为存量酶制剂失活的推断可以成立,存量酶制剂有活性的推断存在瑕疵,你认为老师的理由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4)②淀粉糊;等量的存量淀粉酶制剂
④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向试管A2、B2中加入等量新制的斐林试剂
⑤将试管A2、B2水浴加热,观察各试管中颜色变化
(5)
(6)没有考虑到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的浓度可能存在差异;没有考虑到存量酶制剂与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效率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