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_____。(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________。

(3)单质乙的分子式可能是________,则化合物B的分子式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A、B

(2)非金属  ;A+B→乙+C,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归中律)可知乙元素在A、B两种化合物中一定有一种是负化合价,所以乙是非金属

(3)S ;H2S(或N2 ;N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最轻的气体,B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甲与其气态氢化物乙能够化合形成盐丙;D元素的离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最小的。

(1)已知相关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变化

①丁与乙和水反应生成戊和丙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由物质己电解得到单质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0.1mol/L的丙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常温下,为使丙溶液中由丙电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应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的水溶液至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E及其化合物有以下变化

写出单质E与化合物Z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由A、B、C、D、E5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18电子的分子,该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红棕色,在一定条件下,2L的该无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C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

;溶液的pH值等于7

(2)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R的含氧酸盐只有一种,则该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 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 kJ和b 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 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H=

___________ (注:题中所涉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正确答案

(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

(5)NaNO2(6)(3a-4b)kJ/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D为短周期元素,其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能说明A单质与D单质氧化性相对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2)B的单质与大多数同类的物质相比较在化学性质上有一些不同之处,请说明其中一点(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表述)______________。

(3)A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4)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的特性有____、 ____、____

(5)B和D形成的化合物只能用干法制取,写出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三周期ⅦA族;Cl2+S2-=2Cl-+S↓(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2)2Al+2NaOH+2H2O=2NaAlO2+3H2↑(或铝热反应、铝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钝化等)

(3)

(4)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2Al+3SAl2S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位于同一周期。

(1)W的单质是一种_______色晶体。

(2)X、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乙的气态氢化物与其同主族元素气态化物化学式写法相似)。

(3)已知A、B、C、D四种物质存在如下反应关系:A+B→C+D ①若A是Y和Z常见价态的化合物,B是X的氢化物,D是Y的氢化物,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A是Z的单质,B为红色固体,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高温下发生该反应,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D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用烧碱溶液吸收该气体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盐可用作防腐剂,烧碱溶液吸收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黄

(2)HCl>H2S>SiH4

(3)①3SiCl4+4NH3==Si3N4+12HCl;②SiO2;2NO2+2OH-==NO2-+NO3-+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 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得电子的能力):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只有一种,则该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A,A溶于水得B,B和I2反应得C和D,C和Na2S反应得含硫化合物E,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分子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E________。

(2)E和A、B、C中某种物质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SO2;B:H2SO3;C:H2SO4;D:Na2SO4;E:H2S

(2)2H2S+SO2=3S+2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 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 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6)在298 K下,Q、T的单质各1 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 kJ和b  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 mol 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 K下的ΔH=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正确答案

(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

(5)NaNO2

(6)(3a-4b) kJ/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H2+SH2S

(2)H2SO3+2H2S=3S+3H2O

(3)C+2H2SO4(浓)CO2↑+2SO2↑+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①H2SO3+2OH-=SO32-+ 2H2O;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加试剂____________,说明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即在反应中Cl元素的原子既能获得电子也能失去电子,能否说氯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浓盐酸;MnO2(2);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A;有淡黄色沉淀生成;Na2S+Cl2==2NaCl+S↓;置换

(4)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5)HCl的稳定性比H2S的稳定性强或者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6)不能,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以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依据,非金属性的强弱以它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下一知识点 : 氨硝酸硫酸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硫和氮的氧化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