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92个着丝点,这种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染色体数目最多是(  )

A92条

B46条

C23条

D69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所以着丝点和染色体的数目均加倍.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92个着丝点,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92/2=46条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但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这种生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染色体数目最多是46条.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是______.甲细胞中DNA、染色体及染色体单体的数目分别是______

(2)三个细胞都能在该动物体内的______(填器官名称)中找到.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3)丙细胞中含______个染色体组.利用辐射处理丙细胞,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变异.

(4)丁细胞是乙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请在方框中画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另一个子细胞的示意图.(2分)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是甲.甲细胞中含有8个DNA、8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是雌性动物,三个细胞中既有进行减数分裂的,又有进行有丝分裂的,因此都能在该动物体内的卵巢中找到.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是第一极体.

(3)丙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利用辐射处理丙细胞,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染色体结构(缺失)变异.

(4)由图可知,乙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发生过交叉互换,根据乙细胞和丁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知乙细胞形成的另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

故答案为:

(1)甲  8、8、0

(2)卵巢   第一极体

(3)2  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 

(4)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是甲.甲细胞中含有8个DNA、8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由丙细胞可知该生物是雌性动物,三个细胞中既有进行减数分裂的,又有进行有丝分裂的,因此都能在该动物体内的卵巢中找到.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是第一极体.

(3)丙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利用辐射处理丙细胞,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染色体结构(缺失)变异.

(4)由图可知,乙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发生过交叉互换,根据乙细胞和丁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知乙细胞形成的另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

故答案为:

(1)甲  8、8、0

(2)卵巢   第一极体

(3)2  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 

(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D分裂间期DNA和中心体都复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A错误;

B、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B错误;

C、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数目不变,C错误;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DNA和中心体都复制,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高等动物Z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1期为8h、S期6h、G2期5h、M期1h.HU(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科学家利用Z细胞和HU做了如下实验,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品.

①A组:培养液+Z细胞+HU(用生理盐水配置)B组:培养液+Z细胞+生理盐水

②培养14h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一次检测).

③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

④培养12h时间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二次检测).

请回答:

(1)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填“不变”或“提前”或“延后”).

(3)①设计一张表格,并将A、B两组第一次检测统计的预测结果填入表中.

______

②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DNA复制的时期是分裂间期的S期,所以向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的细胞中含有作为启动S期信号的蛋白质,使G1期的细胞比正常培养下提前进入S期.

(3)①A组培养液中加入了HU,而HU能抑制DNA合成,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因此培养14h后,S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30%,其余细胞均处于G1期,即比例为70%.B组培养液中没有加入HU,细胞正常分裂,因此培养14h后,G1期40%、S期30%、G2期25%、M期5%.据此绘制表格如下:

②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则A组中30%处于S期的细胞也均进入G1期,因此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细胞都是G1期(或细胞都是G1/S交界).

故答案是:

(1)S

(2)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提前

(3)

②细胞都是G1期(或细胞都是G1/S交界)

解析

解:(1)DNA复制的时期是分裂间期的S期,所以向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的细胞中含有作为启动S期信号的蛋白质,使G1期的细胞比正常培养下提前进入S期.

(3)①A组培养液中加入了HU,而HU能抑制DNA合成,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因此培养14h后,S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为30%,其余细胞均处于G1期,即比例为70%.B组培养液中没有加入HU,细胞正常分裂,因此培养14h后,G1期40%、S期30%、G2期25%、M期5%.据此绘制表格如下:

②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则A组中30%处于S期的细胞也均进入G1期,因此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细胞都是G1期(或细胞都是G1/S交界).

故答案是:

(1)S

(2)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提前

(3)

②细胞都是G1期(或细胞都是G1/S交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冀州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某细胞进行增殖时可观察到的几个时期,用L~P表示,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

①N期有8条染色体 ②L期紧接着P期   ③P期与M期细胞内DNA数量相等   

④M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N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处于分裂末期,①错误;

②P细胞处于分裂后期,L处于分裂中期,L期紧接着P期,②正确;

③P期与M期细胞内核DNA数相等,都是8个,③正确;

④看图可知:M期一条染色体包括两条染色单体.④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细胞周期中,不属于G2期发生的生理活动是(  )

A复制DNA

B合成微管蛋白等特定蛋白质

C合成RNA

D完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准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G2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命的基础

如图1表示有关物质合成、运输和加工的问题,图2表示三个结构膜面积的变化.

(1)图1中在结构A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据图分析,结构A和E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除图1所示功能外,结构B还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C类物质的是______(多选)

    A.呼吸酶         B.神经递质受体      C.DNA聚合酶        D.胰高血糖素

(3)若该细胞属于增殖细胞,据图判断其最可能处于______期.

    A.G0     B.G1     C.S   D.G2

(4)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通过观察发现合成的含35S的蛋白质在细胞的结构间移动过程中,会使几种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请写出图2中1、2、3依次代表的生物膜是______

(5)若该细胞为胰腺细胞,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3所示(图中数字编号表示氨基酸位置).胰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发生______反应,切去______个肽键后,使其发挥催化作用部位的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具有了活性.

正确答案

解:(1)结构A是核糖体,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结构A是游离型核糖体,其合成的是胞内蛋白,而结构E是附着型核糖体,其合成的是分泌蛋白.结构B是内质网,除了图中功能外,内质网还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胞内蛋白的是A(呼吸酶)、C(DNA聚合酶酶).

(3)图示细胞正在合成蛋白质,且有部分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应该处于G1期,该时期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生物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5)若该细胞为胰腺细胞,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切去1个肽键(第6个肽键)后,使其发挥催化作用部位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具有了活性.

故答案为:

(1)合成蛋白质      A合成的是胞内蛋白,E合成的是分泌蛋白    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2)AC

(3)B

(4)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5)水解    1     空间结构

解析

解:(1)结构A是核糖体,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结构A是游离型核糖体,其合成的是胞内蛋白,而结构E是附着型核糖体,其合成的是分泌蛋白.结构B是内质网,除了图中功能外,内质网还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胞内蛋白的是A(呼吸酶)、C(DNA聚合酶酶).

(3)图示细胞正在合成蛋白质,且有部分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应该处于G1期,该时期为S期DNA的复制做准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生物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5)若该细胞为胰腺细胞,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切去1个肽键(第6个肽键)后,使其发挥催化作用部位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具有了活性.

故答案为:

(1)合成蛋白质      A合成的是胞内蛋白,E合成的是分泌蛋白    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2)AC

(3)B

(4)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

(5)水解    1     空间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吉林校级期末)图中A、B、C三图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理由是:①______,②______;该图所示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期是______,该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2)B图所示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的______期.该图中其有染色体______条.

(3)C图表示是______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此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细胞该图下一时期的变化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图细胞有细胞壁,但没有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该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2)B图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3)C图为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星射线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该细胞下一时期为末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    具有细胞壁    无中心体 前期 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2)后    12

(3)动物  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星射线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解析

解:(1)A图细胞有细胞壁,但没有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该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2)B图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3)C图为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星射线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该细胞下一时期为末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    具有细胞壁    无中心体 前期 出现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2)后    12

(3)动物  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星射线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天植物产生幼叶时要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其细胞分裂的方式和DNA复制的情况是(  )

A无丝分裂;DNA不复制

B减数分裂;DNA在细胞核中复制

C有丝分裂;DNA在细胞核中复制

D有丝分裂;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复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植物体生长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是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______ (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理由是______

(2)A图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染色单体的数目为______

(3)B图(前期)最主要的变化是______

(4)着丝粒一分为二的时期是______

(5)图中有丝分裂的正确顺序是(用图中字母表示)B→____________→D.

正确答案

解:(1)图示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简图.

(2)A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和8个DNA分子,但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含染色单体.

(3)前期最主要的特点是核膜和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4)有丝分裂后期(A),着丝点一分为二.

(5)由以上分析可知,A处于后期、B处于前期、C处于中期、D处于末期,所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上述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CAD.

故答案为:

(1)植物    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2)8    0

(3)核膜和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4)A

(5)C    A

解析

解:(1)图示细胞有细胞壁无中心体,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简图.

(2)A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和8个DNA分子,但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不含染色单体.

(3)前期最主要的特点是核膜和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4)有丝分裂后期(A),着丝点一分为二.

(5)由以上分析可知,A处于后期、B处于前期、C处于中期、D处于末期,所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上述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CAD.

故答案为:

(1)植物    有细胞壁无中心体

(2)8    0

(3)核膜和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4)A

(5)C    A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分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增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