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共1476题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1)根据组合________能判断出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请写出组合一亲本基因型:紫花×白花__________。
(3)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4)若组合三的F1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有420株,则组合三F1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二;紫花
(2)Aa×aa
(3)2/3
(4)50%
现有两个品种的番茄,一种是高茎红果(DDRR),另一种是矮茎黄果(ddrr)。将上述两个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得到F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用较快的速度获取纯合矮茎红果植株,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将F1进行自交得到F2,获得的矮茎红果番茄群体中,R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2)如果将上述亲本杂交获得的F1在幼苗时期就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得到的植株与原品种是否为同一物种?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亲本杂交产生F1过程中,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所有配子都能成活,则F1株高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单倍体育种 66.7%
(2)不是同一物种,因为与原品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
(3)高茎和矮茎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HbS)引起的。在非洲地区黑人中有4%的人是该病患者,会在成年之前死亡,有32%的人是携带者,不发病但血液中有部分红细胞是镰刀型。下图是该地区的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家族的系谱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非洲地区黑人中HbS基因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_。科学家经调查发现,该地区流行性疟疾的发病率很高,而镰刀型红细胞能防止疟原虫寄生,那么该地区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存活率最高。该地区黑人迁移到不流行疟疾的美洲地区后,HbS基因的基因频率将逐渐___________。
(2)据系谱图可知,HbS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已知Ⅱ-7也来自非洲同地区,那么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
(3)Ⅱ-6和Ⅱ-7想再生一个孩子,若孩子已出生,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____形态,从而诊断其是否患病。若孩子尚未出生,则可以从羊水中收集少量胎儿的细胞,提取出DNA,以_______为原料在试管中复制出大量DNA,然后进行基因诊断。
正确答案
(1)20% HbAHbS 降低(或减少)
(2)常 HbAHbA或HbAHbS 1/18
(3)红细胞 脱氧核苷酸
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___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____________,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_,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__。若该种群连续随机交配多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是否变化_________、该种群是否进化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种群 原始材料
(2)地理
(3)生殖隔离
(4)60% 40% 没有改变 没有发生进化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
(4)若要鉴定有抗药性的东亚飞蝗和无抗药性的东亚飞蝗是否为同一物种,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实验的结果来判定,如果___________,则两类东亚飞蝗为同一物种。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两类东亚飞蝗杂交 能产生可育后代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③.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答案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甲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乙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______________的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乙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
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GR(聚合酶链反应)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下图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
(1)该现象称为__________,该图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__________。
(2)可依据比较解剖学的理论获取它们的作为进化的证据,并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_____________。
(4)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AA为48%,aa为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适应辐射;生物朝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2)同源器官;具有同源器官的不同动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3)原始的哺乳类产生不同的变异,其中适应水环境的变异个体被水环境选择而生存下来,这样代代选择、积累,经漫长年代而形成了水栖的E动物。
(4)否。因为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某生物中有两对等位基因,其中A、a位于第二对同源染色体上,B、b位于第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生物为小鼠,基因A控制黄色皮毛,基因B控制黑色皮毛。当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灰色皮毛;aabb表现为白色皮毛。一个灰色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若该生物体中另一对等位基因D、d也位于第二对同源染色体上,D对d为完全显性。当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假设它们作为一个遗传单位传递下去(即无互换)。那么当基因型为的个体自交,则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3)若该生物为一年生植物,某地区该植物类型均为aa型,某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不久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则该植物自交2代后,基因型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正常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表示为:=、=、=、=、=,则下列各项所代表染色体组成,属于“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多或减少”的有___________。
A.=、=、=、=、= B.-、-、-、-、- C.-、=、=、=、=
D. E.
F.=、=、=、=
(5)上图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观察到的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1号和2号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则产生该变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AaBb和Aabb
(2)AAdd:AaDd:aaDD=1:2:1
(3)70% 10%
(4)BD
(5)2号染色体缺失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