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特征
- 共174题
34.下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据图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2)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图中共包含了 _________个营养级,以藻类植物为食的小型浮游动物处在______________(以图中字母回答)环节。
(3)研究者观察到黑脸琵鹭处在图中的最高营养级。假设F摄入的能量为a,其中存在 于粪便中的能量为b,呼吸散失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若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则流入黑脸琵鹭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
(4)研究者要调查黑脸琵鹭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CO2(2)4 F(3)4%(a – b )(4)标志重捕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近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生态学家分析,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西南地区的旱灾有猜测与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桉树根系吸水能力极强,会减少地下水的储备,桉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____ 。据调查,大面积桉树林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这是由于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______关系。
(2)品种单一的桉树林容易引发虫灾,原因是 __________,相关部门准备引进某种动物来消灭以桉树为食的害虫,在这条食物链中,这种动物的营养级是_________。一般来说,桉树体内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只有10%-2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_____________。
(3)若要估算该树林中桉树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
(4)大气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地雀喙的形状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深度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深度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科学家格兰特自1975年开始,对达夫涅岛上某种地雀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观察、测量,绘制了图示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格兰特对该岛上地雀种群数量的统计采用的方法是( )。
(2)从1976年6月至1978年初期,该岛上一直未下雨。干旱导致该钪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 )个,导致下降的关键因是 ( ).从种群特征看,该地雀在干旱时期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若今后的气候干旱经常发生,则地雀喙的深度最可能会( ).若要判断喙的特征是否可遗传,采用的方法是做( )实验,加以验证。
(4)由于厄尔尼诺现象,1982年以后,雨量超常的多,此时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少了2.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生物小组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呼吸作用可以放出CO2。设计方案还未完成,请你帮助补充完整。
所供的实验材料、用具:锡箔纸,试管若干支,橡皮塞若干个,水浴槽一个,量筒一只,新鲜金鱼藻小枝若干,清水,指示剂溶液(中性时呈绿色,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蓝色)。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步骤:
(1)取四支形状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
(2)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倒入上述四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中性指示剂溶液(呈绿色)。
(3)分别在A、B试管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新鲜金鱼藻小枝,C、D试管不加,四支试管均塞上橡皮塞。
(4)将B、C试管______,然后将四支试管均放在水浴槽中,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照光。
(5)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1)A试管溶液呈蓝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试管溶液呈黄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试管呈绿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地雀喙的形状深度大小与其食性有关,喙深度小的个体只适合于食小坚果,喙深度大的个体容易咬开大坚果,也食小坚果。科学家格兰特自1975年开始,对达夫涅岛上某种地雀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观察、测量,绘制了图示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格兰特对该岛上地雀种群数量的统计采用的方法是 。
(2)从1976年6月至1978年初期,该岛上一直未下雨。干旱导致该钪地雀种群数量下降了约 个,导致下降的关键因是 .从种群特征看,该地雀在干旱时期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若今后的气候干旱经常发生,则地雀喙的深度最可能会 .若要判断喙的特征是否可遗传,采用的方法是做 实验,加以验证。
(4)由于厄尔尼诺现象,1982年以后,雨量超常的多,此时出生的地雀喙深度比厄尔尼诺事件前减少了2.5%,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校生物小组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呼吸作用可以放出CO2。设计方案还未完成,请你帮助补充完整。
所供的实验材料、用具:锡箔纸,试管若干支,橡皮塞若干个,水浴槽一个,量筒一只,新鲜金鱼藻小枝若干,清水,指示剂溶液(中性时呈绿色,酸性时呈黄色,碱性时呈蓝色)。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