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26.Ⅰ.(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计16分)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

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①所示。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②所示。

实验二、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

请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的因变量要便于观测,实验一的因变量是(                     ),这个因变量是通过观察(                     )(现象)来确定的,要观察到这个细微现象,必不可少的实验器材是(                     )。

(2)分析实验一,能得出的结论是:(                     ) 。

(3)将下列关于实验二结果的分析过程补充完整:

26.Ⅱ.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小麦农田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自身呼吸消耗外,其它的流向是(                     )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

(2)当小麦幼苗返青的时候,植物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 。

(3)若要调查小麦地里老鼠的种群密度,其方法是 (                     )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其中次级消费者-蝗虫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 。



正确答案

26.Ⅰ.(16分)

(1)氧气释放的部位    好氧细菌聚集的部位    显微镜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

(3)O2     光合作用     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

26.Ⅱ.(12分)

(1)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每空2分)

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3)标志重捕法;0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雪松种群密度时,应使用样方法,随机取样,样方面积为1 m2

B探究麦芽糖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选择斐林试剂检验麦芽糖是否分解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D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在滤纸上的排列顺序从上往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28.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该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

(3)

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           )。

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甲基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D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地得到某地野驴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种群的特征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下一知识点 : 种群的数量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