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B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森林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    持续高温干旱导致(   )

A水稻农田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增加

B草原蝗虫种群密度下降

C人工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荒漠初生演替发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中国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应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0A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最直接因素,故A对;

曲线图是数学模型,故B错;

t天后的数量应该是N01.03t,故C错;

只要不是农药防治,利用生物信息防治属于生物防治,故D错。

考查方向

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方法,信息传递

解题思路

此题是伪难题,不需要完全搞清题中的方方面面,所以要先读选项,就能避开难点,腾出时间来

易错点

容易落入题中设置的难点圈套

教师点评

伪难题,要注意方式方法,必要时先读选项再做题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③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8.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

19.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更容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

20.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2.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3%

解析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主要考查学生处理数据及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的计算方法作答。

易错点

易取表中的摄入量作答。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80 偏大

解析

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40×30)÷15=80只,由于调查是在1hm2范围内进行的,因此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中部分被鼬捕食,导致公式中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节,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分析题目。

易错点

易因写不出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而错误作答。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自身的生长 发育 繁殖

解析

生态系统中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生态系统的能量在一个营养级的流动作答。

易错点

易因分析的角度错误而填成下一营养级同化,流向分解者等。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结合题意分析。

易错点

因不能准确表述而出错。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26.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是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有力措施。右图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部分转化途径,请分析回答:

(1)花鲢和中华鲟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花鲢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第______营养级。若要调查野生中华鲟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引入花鲢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属于对珍稀动物保护的______(就地/迁地)保护措施。

(3)水温、盐度等信息能使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竞争     三      标志重捕法

(2)浮游植物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迁地

(3)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松线小卷蛾种群的周期性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线小卷蛾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寄生

Ba曲线表示松线小卷蛾种群大小,b表示病毒感染率

C在家禽养殖中,应增大种群密度,以降低病毒感染率

D宿主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增加,使宿主大量死 亡,又导致病毒减少,感染率降低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一个外来物种种群侵人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

B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

C该种群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多样性

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树龄的取样调查图。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树龄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A中低树龄黄杉个体数量大于种群B

C种群B中高树龄的黄杉被采伐有利于低树龄黄杉的生长

D种群C中高树龄黄杉数量锐减,导致其垂直结构的层次简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黑龙江省东北部森林群落主要分为三个演替阶段: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针叶林为顶极群落。对黑龙江省东北部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可通过样方法采集数据,再计算多样性指数

B针叶林是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群落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鸟类的多样性持续增加

D鸟类多样性指数高低与植物类型的丰富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植物可采用样方法,故A无误;

针叶林是森林是顶级稳定群落,故B无误;

鸟类的多样性在到达顶级群落之后会达到相对稳定,故C有误;

鸟类以植物为营养来源和栖息地来源,故D无误。

考查方向

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题思路

阅读表格数据,逐项分析选项,选择确定

易错点

注意本题是选“错误的"

教师点评

此题表格新颖,选项设问比较普通,难度适中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
下一知识点 : 种群的数量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