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用粗箭头表示)和物质物质循环(用细箭头表示)示意图,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单位:J·cm-2·a-1),请回答:

(1)科学家在调查某植食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发现被标志过的动物再次被捕捉的难度加大,所以测得的种群密度要比实际值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

(2)植食动物与食肉动物之间能通过彼此尿液的气味等来避敌或捕食,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分析可知,一年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cm-2·a-1。A1、A2、A3代表各营养级中________的能量。

(4)分析发现,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l5 J·cm-2·a-1,遗体残骸中的能量为2 J·cm-2·a-1,则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植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能为分解者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场所有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随机取样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460;未被利用

(4)13.04%;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2. 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

(1)左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对人类的启示是: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我们要建立____________,给它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2)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科学家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密度大致为();

(3)据右图可知:在第5至10年该种群为()型种群,幼年个体数量()(多于,少于,等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Ⅲ       自然保护区生2012-7-13标记)

(2)150只/平方千米(也可以写出0.15只/平方米,不写、写错单位不给分)

(3)增长型      多于       生物群落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7.某研究小组以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②、③过程进行的具体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过程中,能为大豆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由图二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分别从左右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克)。则b与a的差值(即:b – a)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用图三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大棚内氧气释放量,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四所示曲线_________段的期间获得的。

正确答案

(1)叶绿体基粒   线粒体内膜     ③④

(2)光照强度、CO2浓度   

(3)12h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真正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

(4)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数(或上浮的叶片数)

(5)ef段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种群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B18O标记H2O和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

D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种群的特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2. 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

(1)左图中曲线______说明该种群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对人类的启示是: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我们要建立____________,给它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2)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科学家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密度大致为______;

(3)据右图可知:在第5至10年该种群为  ______型种群,幼年个体数量_____      (多于,少于,等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  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Ⅲ       自然保护区标记

(2)150只/平方千米

(3)增长型      多于       生物群落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下一知识点 : 种群的数量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