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结构
- 共2984题
辛普森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D=1-.式中:D:多样性指数;N: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ni: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S:物种的数目(种数).请据此公式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辛普森指数是测定群落组织水平的指标之一,辛普森指数越大,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每个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种的时候,当D值越接近1;故A正确.
B、辛普森指数包括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两个方面,匀程度越高,则D值越大;故B正确.
C、当一个群落中生物种类越丰富,则D值就越大;故C错误.
D、全部个体属于一种生物时,根据计算公式D值为0;故D正确.
故选:C.
(2015秋•荆州校级期末)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水平上呈镶嵌分布,A正确;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B正确;
C、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等,C错误;
D、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等其它环境因素的不同,A正确;
B、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或温度有关,也与湿度等因素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与植物的分层有关,也就是与动物的食性有关,B正确;
C、群落分层是指不同物种之间,而玉米是同种生物,是因为种内斗争.农业上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但合理密植与植物的分层生长无关,与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C错误;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利用程度进行套种,合理搭配种植作物,D正确.
故选:C.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群落中物种的食物越相似,它们所在的生态位就越重叠,而生态位越重叠,竞争就越激烈,C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程度高于农田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2015秋•淄博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
B、群落中生物的分层现象促进了种间互助,B正确;
C、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
D、群落中生物的分层现象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缓解了种间竞争,D正确.
故选:A.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生态系统,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多个种群,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
C、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C正确;
D、生态系统的信息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D正确.
故选:A.
如图示意一个植物群落,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的树种,每个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现对该植物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选取的样方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足够大,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所以A描述正确.
B、观察题图可知,树木A与树木B属于不同的品种,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木A与树木B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所以B描述正确.
C、观察题图可知,树木D与树木G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树木D与树木G不同属于物种多样性,所以C描述正确. D、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0.32,说明均匀度优,不能说明群落无分层现象.所以D描述错误.故应选D.
(2015秋•邢台校级月考)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原因是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A正确;
B、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
C、池塘养鱼过程中人为持续投放饲料,增加溶氧等措施可以增加环境容纳量,C正确;
D、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所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D正确.
故选:B.
云南红河某旅游区为多民族聚集区,其中的苗族同胞生活在5个不同的苗寨,分称白苗、红苗、花苗、黑苗、青苗等,通过衣服上的纹饰可以区分,我们称这些苗族同胞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云南红河某旅游区为多民族聚集区,其中的苗族同胞不是该地区的所有个体,不是一个种群.
故选:D.
(2015秋•衡水校级月考)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 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______,利于植被生长.
(3)当草原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时,优势动物物种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此时决定某种野兔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增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
(5)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放牧,导致局部草原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解:(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
(3)当草原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时,优势动物物种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稳定型,此时决定某种野兔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是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150%×150%=2.25N.
(5)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镶嵌 间接
(2)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
(3)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4)随机取样 2.25N
(5)发生改变
解析
解:(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森林深处有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
(3)当草原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时,优势动物物种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稳定型,此时决定某种野兔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是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150%×150%=2.25N.
(5)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也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镶嵌 间接
(2)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
(3)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4)随机取样 2.25N
(5)发生改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