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数量变化
- 共171题
32.图33-甲图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 )。
(2)甲图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 )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乙图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 )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乙图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 进行。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①( );② ( )。
正确答案
(1)减慢
(2)竞争 捕食
(3)光合作用 线粒体
(4)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明,正确的是 ( )
①图甲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说明啮齿类能对摄食的植物进行选择
②图乙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剧烈运动导致ab段体温变化.出汗增加导致bc段体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骨骼肌的收缩和汗液的蒸发
③图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在K时捕捞鱼类时,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④图丁表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四条曲线分别能说明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下图甲表示某种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图乙表示接种该细菌后可能出现的三种生长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甲显示了该细菌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调节精氨酸的合成
②从图甲可知,精氨酸的合成是由该细菌的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③图乙的结果可说明加大接种量能缩短细菌生长的调整期
④精氨酸依赖型突变菌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当食物充足、并满足其他的生活条件时,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水族箱中分别单独培养水蚤和草履虫,其种族的数量变化如下图(实线代表的是草履虫,虚线代表的是水蚤)。若h小时后,将甲水族箱中的水蚤全部转移到乙水族箱中。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提示:草履虫捕食腐生细菌,水蚤捕食草履虫)。
(1)单独培养时,在0~h小时内,两种种群的增长都呈 _______ 型曲线。
(2)图中K值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
(3)h小时后,乙水族箱构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其食物链可以写成:__________,该食物链与普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相比其特殊之处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假设食物充足、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在坐标中绘出h小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二是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两动物种群90多年的时间里种群数量变化所作的统计结果。请据图回答:
(l)图一中A→D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_ (填字母)成分。
(2)图二中甲、乙两种群间最可能存在_______关系,乙种群在图一所示食物链中占第_______营养级。
(3)甲种群在1865年至1875年间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列选项是分别对以下图解的分析或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①②表示能量流动量。请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填字母)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②/①的比值表示____ (填字母)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c种群的雄性个体,理论推测,一段时间后,C与B的竞争 ____ (增强、不变、减弱)。
(3)如需调查C种群虫卵的密度,方法是________ 。
(4)E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同样也可以依据E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__ 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食物网中各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多年后演替出树林,从群落物种组成的角度分析,群落的________增加,与原来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降低、不变、升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 )(物理、概念、数学)模捕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 调节。
(2)请用该模型解释为何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
(3)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
(4)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 )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并非对猎物有害无益,因为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猎物中的( )的个体,同时往往捕食种群数量较( )(大、小)的猎物物种。
正确答案
答案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
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
正确答案
(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