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下列关于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共同构成了菌种的生长曲线

B调整期是大量合成诱导酶的阶段,菌体的体积增长较快

C衰亡期微生物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菌体逐渐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

D微生物生长曲线与种群生长曲线的纵坐标的含义相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同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祥构成了群落

C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为零

D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受地形变化和光照强度差异等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一般要经过长久的地理隔离才会出现生殖隔离

B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可能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或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C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出现减数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D某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将使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右图所示生态系统的相关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则甲、乙、丙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则丙最多获得乙所同化的能量的20%

C若甲、乙、丙依次表示同一种群中的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D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则能量的流动方向一定是甲→乙→丙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3.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 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1.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予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并给予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       ),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

(2)试分析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       )。

(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       ),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       )转变为 (       )。

(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1)双小核草履虫  有尾草履虫  

(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

(3)先增加后稳定   竞争    种内斗争 

(4)不会 原因: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29.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图是一个植物生理实验的装置,罩内放置的植物已经进

了2d的饥饿处理。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用文字叙述,该如何设置对照组:(           )。

(3)实验结果应如何检验:(           )。

(4)塑料袋扎紧花盆的目的是:(           )。

Ⅱ.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只烧瓶,在A瓶加入100mL煮沸后冷却的1%的葡萄糖溶液,B瓶中加入100mL煮沸的1%葡萄糖溶液。立即在两瓶中同时加入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和少量的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还原态为无色)。刚开始时,用比色计检测发现两瓶中液体的蓝光均100%透过。然后两瓶均在液面上覆盖适量的石蜡油,一段时间后,A瓶中液体蓝光透过率逐渐降低,而B瓶中液体蓝光透光率不变。据此回答:

(1)A瓶中液体蓝光透过率下降的原因

(2)B瓶中液体蓝光透过率不变的原因

(3)请绘出A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种群的数量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2.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的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层分布,一段时间

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决定;

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__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结构。若研究鱼的种群密度,则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若改为蚯蚓,则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__类似。

正确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②B和F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特征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的数量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