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共4372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浪费,A正确;
B、健那绿为活体染色剂,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仍有活性,B错误;
C、颤藻为原核细胞,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错误;
D、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故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D错误.
故选:A.
关于下列4项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线粒体和DNA的分布不需要有细胞壁,A错误;
B、观察DNA的分布实验使用酒精处理后细胞死亡,B正确;
C、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实验③没有酵母菌时不能用乳酸菌替换实验材料,C正确;
D、实验④用PH=7的磷酸缓冲液,目的是保护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保证其有活性,D正确.
故选:A.
下列关于实验及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健那绿为染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生活状态的蓝绿色线粒体,A错误;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离心后,随细菌进入沉淀物,所以沉淀物应该含有大量放射性,若放射性弱,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导致的,C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均用到盐酸,两者的作用相同,都是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来,C错误;
D、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时,需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D正确.
故选:D.
(2016•甘肃一模)以下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及解释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较高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洋葱外表皮细胞,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原因是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得原生质层两侧浓度差减小.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未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也可能是已经质壁分离复原了,A错误;
B、蛔虫体细胞内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在高倍镜下观察,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反之则细胞已经死亡,C正确;
D、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DNA、RNA染色,染色前需要用盐酸解离染色体,否则无法染色,D错误.
故选:C.
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据图回答:
(1)利用黑藻做实验材料,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如图丙所示).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叶片细胞后,换用高倍物镜,发现图象模糊,需调节______.
(2)将一段新鲜的黑藻枝条入在盛有H218O的烧杯中培养(图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3)由①过程进入[戊]中的O2,参与需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由②进入[丁]中的CO2来源于需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进入[丁]中的CO2与______结合形成三碳酸,随后发生三碳酸的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______和______.
(4)如图甲所示,如果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写出发生在丁中的总反应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高倍物镜下,发现图象模糊时,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都来自水.将一段新鲜的黑藻枝条放入在盛有H218O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均为18O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6.
(3)O2参与有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O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酸,随后发生三碳酸的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H]).
(4)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代表光照强度,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就是增强光照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增加.
(5)丁为叶绿体,其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1)细准焦螺旋
(2)36
(3)三 二 RuBP ATP和NADPH(可互换)
(4)增加
(5)
解析
解:(1)在高倍物镜下,发现图象模糊时,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都来自水.将一段新鲜的黑藻枝条放入在盛有H218O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释放的氧气均为18O2,其相对分子质量是36.
(3)O2参与有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O2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进入叶绿体中的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酸,随后发生三碳酸的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H]).
(4)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代表光照强度,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就是增强光照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增加.
(5)丁为叶绿体,其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
(1)细准焦螺旋
(2)36
(3)三 二 RuBP ATP和NADPH(可互换)
(4)增加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不会失去活性,A正确;
B、健那绿染色具有专一性,只能使线粒体染色,B正确;
C、健那绿能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D、健那绿能通过细胞膜进而对线粒体进行染色,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需要低速度短时间离心;
②可用纸层析法来提取和分离、纯化胡萝卜素;
③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
④观察叶绿体、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都必须是活体材料;
⑤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⑥微生物的接种、纯化、计数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需要中速度长时间离心,①错误;
②可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②错误;
③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时,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③正确;
④观察叶绿体、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都必须是活体材料,④正确;
⑤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⑤错误;
⑥微生物的接种、纯化可以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⑥错误.
故选:C.
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健那绿是一种活细胞染料,所以健那绿是染色活细胞的,A错误;
B、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时,顺序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镜检等,根尖细胞解离是用的是盐酸,目的是时细胞不重叠,把细胞分散开,染色时是用碱性染料,所以解离后要漂洗之后才染色,B错误;
C、在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时,首先要加盐酸,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能把染色体中蛋白质和DNA分开,使甲基绿能更好的对DNA染色,C错误;
D、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D正确.
故选: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先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去表皮,再将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叶绿体的形态,A错误;
B、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高倍镜下是观察不到的,B错误;
C、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细胞必须保持生物活性,活细胞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不能烘干,C错误;
D、观察叶绿体或线粒体实验中,都要使细胞处于一定的液体环境,才能保持细胞的生物活性,D正确.
故选:D.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还需要沸水浴加热,试管内才会呈现砖红色,A错误;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B错误;
C、分离小麦叶肉细胞细胞器可以差速离心法,C错误;
D、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小麦叶肉细胞的叶绿体,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