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共1015题
以下是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关的内容.
(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______细胞.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______.
(2)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若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有关操作过程中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下列供选的序号填写: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上述视野中甲细胞(处于中期)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______.
(4)洋葱根尖中有一些细胞正在分裂,在制作洋葱根尖玻片标本的过程中,这些细胞停止分裂是______A.解离时期 B.漂洗时期 C.染色时期 D.压片时期
(5)观察装片时,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分生区细胞,如根尖、芽尖等.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比较视野A和视野B可知,视野A处于低倍镜下,视野B处于高倍镜下,且甲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和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甲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甲细胞处于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2:1:2.
(4)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因此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停止分裂.
(5)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因此观察装片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故答案为:
(1)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2:1:2
(4)A
(5)分裂间期
解析
解:(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分生区细胞,如根尖、芽尖等.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比较视野A和视野B可知,视野A处于低倍镜下,视野B处于高倍镜下,且甲位于视野的左下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和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甲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甲细胞处于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2:1:2.
(4)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因此解离步骤后细胞就已经停止分裂.
(5)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因此观察装片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故答案为:
(1)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⑤→④→③→②或⑤→④→②→③
(3)2:1:2
(4)A
(5)分裂间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上午10:00~11:00和下午3:00~4:00分别取洋葱根尖,按常规操作步骤制作了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取材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取材的时间不同,对分裂时的______细胞数目影响不大.
(2)判断某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______.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__.
(4)如果将水培一段时间已经生根的洋葱分成两组,一组放在4℃冰箱中冷藏处理24h,另一组在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4h,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观察和统计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时期是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实验结果表明,上午10:00-11:00时取材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取材的时间不同,对末期细胞数目影响不大.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探究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的实验思路:在上午10:00至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将水培一段时间已经生根的洋葱分成两组,一组放在4℃冰箱中冷藏处理24h,另一组在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4h,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相,低温或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故答案为:
(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0:00-11:00 末期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在10:00到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中期 秋水仙素(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
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实验结果表明,上午10:00-11:00时取材的实验效果比较好;取材的时间不同,对末期细胞数目影响不大.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探究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的实验思路:在上午10:00至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将水培一段时间已经生根的洋葱分成两组,一组放在4℃冰箱中冷藏处理24h,另一组在2%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4h,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相,低温或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故答案为:
(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0:00-11:00 末期
(2)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在10:00到11:00之间设置一定时间梯度,分别取根尖细胞进行实验,统计分裂期各时期细胞数量
(4)中期 秋水仙素(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不分离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同学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
则①②③同学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细胞分散开,①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②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③同学5~7mm处为伸长区,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
故选:A.
某研究小组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实验材料选择蚕豆根尖 (2n=12).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该研究需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为了确定中期持续的时间,研究者先做了一个预备实验.
①制作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取材→______→漂洗→染色→压片.染色时,应该使用______(填“酸性”或“碱性”)染液.
②下表是观察临时装片的三个视野的统计结果.已知蚕豆根尖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为11.4h,由此可估算分裂中期经历的时间为______h.
(2)实验步骤一:首先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液处理蚕豆根尖细胞,标记DNA分子的双链,后将这些根尖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处理根尖细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______.
(3)实验步骤二: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每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标记情况. 如果DNA分子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染色体的标记会有三种情况(如图所示),那么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依次是______(请在下列A-E选项中选择).
A、12个a
B、12个b
C、6个a,6个b
D.6个b,6个c
E.b+c=12个,但b和c数目不确定.
正确答案
解离
碱性
0.6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A、B、E
解析
解:(1)①制作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染色时,应该使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液.
②据表格分析,细胞总数的平均值为(128+132+139)÷3=133个,中期细胞数的平均值为(8+6+7)÷3=7个,细胞周期为11.4h,由此可估算分裂中期经历的时间为×11.4=0.6h.
(2)由于细胞中的DNA和RNA都含有碱基A、G、C,T是DNA特有的,U是RNA特有的,所以处理根尖细胞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根据题意可知,亲代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a;
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再经过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有标记,如图b;
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0条,最多可能是12条;该细胞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可能有两种情况,即图b和图c,但是不能确定b、c各自确切的数目,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肯定是12条,即b+c=12个.
故选:A、B、E.
故答案为:
(1)①解离 碱性 ②0.6
(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A、B、E
某科研小组利用鬼针草研究可可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镜检时应注意移动装片,寻找根尖______区细胞,对处于______期且染色体______的细胞进行拍照、计数.
(2)计数时应随机观察多个视野,目的是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如图为一位同学镜检时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其中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镜检时应注意移动装片,寻找根尖分生区区细胞,对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或清晰等)的细胞进行拍照、计数.
(2)计数时应随机观察多个视野,目的是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故答案为: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分生 中 分散良好(或清晰等)
(2)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较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解析
解:(1)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镜检时应注意移动装片,寻找根尖分生区区细胞,对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或清晰等)的细胞进行拍照、计数.
(2)计数时应随机观察多个视野,目的是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4)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故答案为:
(1)盐酸(或盐酸和酒精) 分生 中 分散良好(或清晰等)
(2)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或降低实验误差)
(3)较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可可碱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