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 共381题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02的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
(2)说明无氧呼吸强度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______.
(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细胞呼吸最弱
(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
(5)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0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倍.
(6)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______.
(7)在题中的图示中画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曲线图.
正确答案
解:(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则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据图分析,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说明植物细胞呼吸最弱;C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故选BD.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吸收氧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5)有氧呼吸过程每消耗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6摩尔氧气,产生6摩尔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每消耗1摩尔葡萄糖,产生2摩尔二氧化碳和2摩尔酒精.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0.4,则消耗的葡萄糖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量=0.4;无氧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0.6-0.4=0.2,消耗的葡萄糖量=0.1,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0.1÷
=1.5倍.
(6)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说明植物细胞呼吸最弱,则消耗有机物最少.
(7)图中实线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虚线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两者之间的差值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形成的曲线图如下:
故答案为: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D
(4)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5)1.5
(6)5%
(7)
解析
解:(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则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据图分析,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说明植物细胞呼吸最弱;C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故选BD.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吸收氧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5)有氧呼吸过程每消耗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6摩尔氧气,产生6摩尔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每消耗1摩尔葡萄糖,产生2摩尔二氧化碳和2摩尔酒精.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0.4,则消耗的葡萄糖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量=0.4;无氧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0.6-0.4=0.2,消耗的葡萄糖量=0.1,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0.1÷
=1.5倍.
(6)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原因是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说明植物细胞呼吸最弱,则消耗有机物最少.
(7)图中实线表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虚线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两者之间的差值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形成的曲线图如下:
故答案为:
(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强度随氧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3)BD
(4)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5)1.5
(6)5%
(7)
水果保鲜贮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果在零度以下会冻坏,A正确;
B、既要保持细胞不死又不能让有机物过多消耗,所以应贮藏在零上低温、低氧的条件下,B正确;
C、水果在干燥条件下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所以应贮藏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C正确;
D、无氧时细胞的无氧呼吸较强,所以宜在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D错误.
故选:D.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分析题图曲线知,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大于1,存在无氧呼吸,对照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分析题图曲线知,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知,储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故应选C.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香蕉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下,可延长保鲜时间,无氧、干燥和零下低温都不利于香蕉的保鲜,A错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且能产生少量的能量,因此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C正确;
D、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主要从有氧呼吸中获取能量,D错误.
故选:C.
如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过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物质
(1)图中A、B、C、D四种物质中,能在肝脏内形成的是______.
(2)人体血液中乳酸量增多时,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物质主要是______.
(3)E是______和______;过程16包含______循环,过程16的产物______中的氧原子来自反应物中的氧气.
(4)图中有ATP生成的过程编号有______.
(5)丙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当这两种氨基酸含量不足时,补充它们的途径分别是(填编号)______和______.
(6)糖尿病患者患者有“饮水多”之生理现象,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是甘油三脂、B是肌糖原、C是肝糖原、D是尿素、E是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其中甘油三脂、肝糖原、尿素可在肝脏中形成.
(2)人体血液中乳酸增多,碳酸氢钠会与乳酸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过程9和16是氧呼吸,过程16包含三羧酸循环,呼吸过程氧气中的氧原子进入了产物中的水中.
(4)图中过程3、4、9、15、16均有ATP生成.
(5)大部分氨基酸的R基可以来自糖类合成或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非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途径有17、11、13,必需氨基酸途径有17、11.
(6)糖尿病患者有饮水多的现象,是因为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的冲动.
故答案为:
(1)ACD
(2)碳酸氢钠
(3)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循环 H2O
(4)3、14、9、15 16
(5)17、11、13 17、11
(6)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需求与行动
解析
解:(1)图中A是甘油三脂、B是肌糖原、C是肝糖原、D是尿素、E是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其中甘油三脂、肝糖原、尿素可在肝脏中形成.
(2)人体血液中乳酸增多,碳酸氢钠会与乳酸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过程9和16是氧呼吸,过程16包含三羧酸循环,呼吸过程氧气中的氧原子进入了产物中的水中.
(4)图中过程3、4、9、15、16均有ATP生成.
(5)大部分氨基酸的R基可以来自糖类合成或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非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途径有17、11、13,必需氨基酸途径有17、11.
(6)糖尿病患者有饮水多的现象,是因为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的冲动.
故答案为:
(1)ACD
(2)碳酸氢钠
(3)丙酮酸和二碳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循环 H2O
(4)3、14、9、15 16
(5)17、11、13 17、11
(6)糖尿病人的血浆渗透压较高,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需求与行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