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1.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以及矮鹿、狼等多种生物。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提供给________和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次生演替 增加 抵抗力

(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样方

(4)分解者下一营养级(或初级消费者)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2.图33-甲图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           )。

(2)甲图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           )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乙图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           )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乙图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         进行。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①(           );② (           )。

正确答案

(1)减慢

(2)竞争     捕食

(3)光合作用     线粒体

(4)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缸。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问题。

1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生态缸要放在 的地方才能长期维持下去。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16.图2中甲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 。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

17.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 (用图2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有光(或散射光) 负反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藻类植物 有机物(或含碳的有机物)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 甲→环境中的C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33.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雏鸭吃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3)该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主要原因是(                     )。

(4)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                     )。

(5)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

(6)猪鸭粪、沼渣肥田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水稻、杂草 

(2)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3)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  

(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5)抵抗力  

(6)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产生矿质元素供植物利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6.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很多国家地区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生态学家分析,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 。(写出两种即可)

(2)南方地区的旱灾有人猜测与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植桉树林有关,桉树根系吸水能力极强,会减少地下水的储备,根据调查,大面积桉树林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这是由于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                      ) 关系,因此桉树林的(                        ) 稳定性较弱。

(3)品种单一的桉树林容易引发虫灾,原因是 (          )  。相关部门准备引进一些青蛙来消灭以桉树为食的害虫,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蛙的营养级是(        )  。一般来说,桉树体内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只有10%-2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 (                        ) 。

正确答案

(1)种植绿色植物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竞争    抵抗力   

(3)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第三营养级    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利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1 分

30. 玉米是我省常见的粮食作物,下面左图表示玉米叶肉细胞部分代谢示意图(①~⑤代表物质,A、B、C是三种具膜细胞器),右表表示在其它条件适宜且密闭的环境中,测定环境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所得的结果(光强及CO2吸收均为相对值)。请分析回答:

(1)图中A代表的细胞器是(    ▲    );B细胞器内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

⑤表示的物质是(    ▲    );

C细胞器内所发生变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    ▲    )   。

(2)从表中可看出,(    ▲    )℃时,玉米的呼吸作用最强。当光强度为1,温度为35℃时,玉米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原因是 (    ▲    )。植物光合作用达最强时所需的最小光照条件是   (    ▲    )。光强度为6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    )。请你利用表中数据,在下坐标中画出不同温度下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用的最小光照强度)曲线:

(3)观察发现,感染矮化病毒的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进一步研究认为玉米矮化病毒抑制了玉米中赤霉素的合成。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材料:玉米苗若干、矮化病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直尺

实验设计:

①选择一批生长正常的玉米苗,将其分成大致相等的三组。

②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两组通过一定手段使其感染矮化病毒。

③ (    ▲    )

④一段时间后,对三组玉米苗进行株高测定。

实验结果:

  (    ▲    )    。

Ⅱ.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    ▲    ),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    ▲    ),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    ▲    )稳定性较弱。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    ▲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    ▲    )法。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    ▲    ) 。

(4)该生态系统具有(    ▲    ) 的功能。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其他植物激素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31.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圈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         )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笫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调节方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32.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

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

正确答案

(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缺少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乙、丙、丁所含能量的总和

D适当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3. “高原明珠”滇池是昆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滇池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是白鹭等鸟类的栖息地。调查白鹭的种群数量,可釆用__________法,白鹭的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

(2) 当滇池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该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即_____和_____有关。

(3) 多年来,由于周边地区工业和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浓度较高,致使滇池中蓝藻数次爆发,水体严重污染。为控制蓝藻数量,我省科技人员利用蔬菜和水体中蓝藻的_____关系,在湖面种植蔬菜,影响湖面蔬菜正常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该治理方法不但能改善水质,还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