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共219题
31.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以及矮鹿、狼等多种生物。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提供给________和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次生演替 增加 抵抗力
(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样方
(4)分解者下一营养级(或初级消费者)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图33-甲图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 )。
(2)甲图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 )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乙图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 )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乙图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 进行。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①( );② ( )。
正确答案
(1)减慢
(2)竞争 捕食
(3)光合作用 线粒体
(4)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缸。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问题。
1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生态缸要放在 的地方才能长期维持下去。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16.图2中甲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 。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
是 。
17.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 (用图2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正确答案
(1) 有光(或散射光) 负反馈
正确答案
(2) 藻类植物 有机物(或含碳的有机物)
正确答案
(3) 甲→环境中的CO2
33.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雏鸭吃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3)该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主要原因是( )。
(4)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 )。
(5)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
(6)猪鸭粪、沼渣肥田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水稻、杂草
(2)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3)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
(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5)抵抗力
(6)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产生矿质元素供植物利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
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 )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生物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功能。
正确答案
(1)Ⅰ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