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共219题
3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模型,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cm2·a)。次级消费者增加10千克,需要消耗的生产者( )千克。
(2)生态系统碳的吸收和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3) 图中揭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草原上两类动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4)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 (用序号表示); 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等于_______ (用序号表示);人们在圈养某种植食动物时,一般需要提髙食物的利用率即 的比值(用序号表示)。
(5)气温逐渐降低时,若⑥保持不变,恒温动物狼的⑦/⑥的值将 ( )(升高、不变、降低),而变温动物蛇的⑦/⑥的值将( )(升高、不变、降低)。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越桔是一种矮小灌木,为研究其中食虫鸟对植食性昆虫叶蜂和尺蛾种群数量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
①在越桔林中随机选取10个4m2小区,其中5个小区用网罩住,另外5个不罩网(忽略罩网对叶蜂和尺蛾活动的影响)
②一段时间后统计叶蜂和尺蛾的数量。
实验结果为:叶蜂和尺蛾在罩网小区中的数量明显多于不罩网小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越桔林中的全部生物统称为 ( ) 。
(2)实验中罩网的目的是防止 ( )。
(3)调查植食性昆虫幼虫的数量可采用 ( ) 法。
(4)请绘出题干中所涉及生物的食物网。
(5)该食物网中食虫鸟40%的能量来自尺蛾,若要使食虫鸟体重增加100g,则至少需消耗越桔( )g。
(6)与不罩网小区相比,罩网小区的 稳定性下降,其中叶蜂和尺蛾的( ) 关系将更激烈。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林地,下图表示林地中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请回答:
(1)图中虚线数值表示 ( ),M—N段时出生率( )(>、<、=)死亡率。
(2)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种群数量的变动可对应图中的QM段,此阶段年龄组成一定是衰退型吗? ( ) 。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 )。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对林地中物质循环的积极作用是 ( ) 。
(3)据调查统计,林地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1×109J/hm2·a,分解者分解量为6.6 × 108J/hm2·a,呼吸量为1.53 × 109J/hm2·a,未利用的能量为4.6× 108J/hm2·a,那么该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 ),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
(4)林地的抵抗力稳定性比农田 ( ) (强/弱),原因是 (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作种群密度调查时,随机取样是成功的关键 ② 生态系统中的硝化细菌实现了自然界中氮气向硝酸盐的转化③ 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④ 群落演替方向总是由群落的结构、组分简单到复杂 ⑤ 当向一个处于稳定期的生态系统增加一个物种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定会增强 ⑥生态系统中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率最大。
②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土地不一定会演替成森林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了一条食物链
⑤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⑥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⑦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 ) 。
(4)罗非鱼的能量来自于浮游动物的比例为a,则罗非鱼每增重一千克,至少需要 ( )千克产毒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8分)研究发现,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等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净化水体功能。图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目前人们依据( ) 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甲基汞通过( )的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 ( ) 。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 )。
正确答案
31(8分)(1)空间(垂直和水平)(1分) (生物)群落演替(1分)
(2)食物链(1分)
(3)分解者(1分) 分解者和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2分)
(4)种植能大量吸收汞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投入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投入能分解甲基汞的真菌)(2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一年中部分能量流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②分解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③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
固定的总太阳能。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9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和时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 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 ”表示 ( );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 )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 ) 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 )实现(写出两种措施)。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 ( ) 。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 的能力;同时也使生态系统( ) 稳定性逐渐增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下图一表示某生态学家对一个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的数据(数字为能量数值),图二表示生物类群关系,图三表示某生物细胞的分裂图像,请分析以下问题:
(1)图一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计算C同化的能量时,需要统计图二中 ( )同化的能量,图二表示的种间关系有 ( ) 。
(2)图一中,当B的数目增多时,C的数目也会增多,这样,B的增多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 ) 的实例,它是生态系统( ) 的基础。该生态系统中D的作用是 ( ) ,如果没有D,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3)图三表示的细胞可能取自图一中的生物 ( ) (填字母)。
正确答案
(1)13.5(2分) 水禽和部分鱼类(2分) 捕食、竞争(2分)
(2)负反馈调节(1分) 自我调节能力(1分)
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分解为无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1分)
(3)BCD(2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