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共219题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下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据图回答:
(1)除图中的生物外,该生物群落中还应该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3)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使福寿螺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 福寿螺增加1kg体重,从理论上分析,取食比例改变后,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正确答案
(1)分解者
(2)福寿螺、鸭子;
(3)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4)12.5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图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早在2009年,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中进行。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均按20%计算)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
(6)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
正确答案
答案: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量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叶绿体
(4)3.1×108KJ(不带单位不得分)
(5)污染水体(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等)
(6)竞争 捕食 寄生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②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化学信息传递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的土地一定会演替成森林
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了一条食物链
⑤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⑥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⑦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⑧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随各地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下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请回答:
(1)人工湿地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和绿化区植物,生物D属____级消费者。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
(2)该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动植物吸收和____,达到净化的目的。为避免环境污染,在加剧净化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其生态学理由是____。
(3)下图中A、B、C、D为该湿地中的四种鱼,其中C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若人工全部移除B种鱼,则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
正确答案
(1)芦苇区植物、浮游藻类 次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微生物的分解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b 增大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