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1)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

(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________。

(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一中生物C的灭绝:

①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②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此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二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①组成成分较少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低(或组成成分单纯和营养结构简单)(答“自我调节能力小”或“抵抗力稳定性差”也对);②

(4)<

(5)负

解析

略。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

一营养级能量

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

B种群乙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

C甲和乙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种群乙处于C点时,其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若 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为研究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情况,研究小组获得如下结果。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注: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量。)

(1)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其意义是                    。
(2)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四块样地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大的是       (填编号),受生物内部因素和海拔梯度引起的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_____________的趋势。

(4) 在无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群落会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即实现了生态系统的    多样化、       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此时群落的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达到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群落  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

(3)丁     降低或下降

(3)物种   群落结构    平衡状态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