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间关系
- 共764题
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_.
(3)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人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______.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kg
(5)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自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______发生基因突变.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______.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______,理由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
正确答案
捕食和竞争
出生率和死亡率
促性腺激素
240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
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
解析
解:(1)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所以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3)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
(4)从图乙可以看出鲮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若鲮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有18kg来自藻类,6kg来自小虾,要求消耗藻类能量的最小值,传递效率应按20%计算,故消耗藻类最少为:18÷20%+6÷20%÷20%=240(kg).
(5)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6)①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PH大于8时藻毒素含量低,因此选用绿藻较好.
②鲮鱼体长在4.2 cm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促性腺激素
(4)240
(5)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6)①绿藻 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植食性比例高
下列各组生物中,种间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蛔虫和人”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
C、“青蛙和昆虫”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
D、“玉米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只有部分相同而不是完全相同,故A错误;
B、物种甲与物种乙在食物颗粒大小上有很大部分重叠,说明它们具有部分相同的食物,故具有竞争关系,故B正确;
C、在图中,看不出是否有捕食关系,故C错误;
D、三个物种之间没有食物关系,因此不能形成食物关系,也不会构成食物链而出现能量流动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
B、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故B错误.
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故C正确.
D、蝙蝠夜间觅食,既可降低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白天捕食;故D正确.
故选B.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曲线图不能判断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个体的大小,A错误;
B、由乙图可知,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B错误;
C、乙图中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不断增多,而大草履虫逐渐被淘汰,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C正确;
D、大草履虫在和双小核草履虫为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不能称为种内斗争,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